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山风 • 正文

上海知青重温第二故乡情缘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王贵赞

  46年前,他们离开生活的大都市,只身来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村,与贫下中农一起生活,种田、下地。时隔46年,他们再次来到这里重温甘苦与共的插队往事,追忆那起激情燃烧的知青岁月。他们就是文革时期,1970年下放到当年行政名称为大桥公社的上海知青。

“我就是当年住在你家的上海知青,在你家里可吃了不少饭,谢谢您的的照顾。”下放到当年大桥公社沙湾大队的上海知青蔡惠芝,紧握着沙湾村民卢香鹅的双手,感概万千,不禁潸然泪下。“当时刚到这里,老乡们用鞭炮声迎接我们,觉得非常惊奇与兴奋,然后就走了好久的泥泞路,到了荒山野岭的村庄,顿时觉得失意不少。慢慢的就这样跟着老乡下农田、种地,烧柴做饭。”蔡惠芝回忆起了插队的这段往事,还是记忆犹新。

1970年3月,93名上海知青,响应国家号召,到贫下中农锻炼,只身来到大桥公社,分别下放到10个大队。46年后,10月13日,他们当中的17人,重新回到了这片曾经的故土。

46年前,他们与大桥村民同在一块田地里耕耘,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天设地造的机缘把他们聚在一起,在这艰苦的岁月里,度过了他们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有的只是两三年的时间,有的长达十年光景,还有的在这里扎根一辈子,结婚生子。

 

46年后,他们第一次踏上这片故土,到了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看望了当年一起生活、种地的乡亲。当年的愣头小伙、黄毛丫头,到如今已是年过六旬的老人,让他们感慨万千!“我们回去以后,总会想起在大桥的生活,最近几年我们还通过网络、微信了解大桥,了解修水。很想来看看昔日曾经生活过的大桥山水,看看当年一起同生活、共劳动的老乡。”当年下放在大桥公社的上海知青连长袁兰娟说。

当年插队时期的各大队书记,来到了大桥镇政府一起与他们追忆往事。“刚到这里的上海知青,也常常闹出了一些笑话,他们把白菜说成是草,有的插秧只能往前插,他说:‘往后退会摔跤的’,还有一位知青下田被蚂蟥咬了,他写信回家,写成被马王咬了,吓得他父母从上海赶到了大桥。”当时大桥公社宣传队队长樊武龙说。艰辛岁月,让从未下过农田的他们,成为了种地的能手。“通过与贫下中农一起下田、种地,参加生产合作社挣工分,让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这是一笔不一样的财富。”袁兰娟说。

有的知青当年还做起了民办教师,与当年的学生一起叙旧。几天的行程,他们走过了当年的村庄,也参观了修水的山水景观,他们对修水的变化也发出由衷的感叹。蔡惠芝说:“原来在村庄住的茅草屋都变成小楼房,小车都可以到家门口了,老百姓都用上自来水了,修水县城都找不到原来的位置了,修水的水还是那么清,山还是那么美,知道修水有变化,但真没想到变化这么大!”

“大桥留下了我们的青春足迹,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有机会一定再来。”离开修水时,他们依依不舍……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山风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