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乡风 • 正文

光华时报:黄溪村蝶变的启示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邹英香 王直平 李德伦

  一幢幢整齐划一的别墅,一排排绿油油的蔬菜,一棵棵鲜嫩苍翠的桑树,一大片生长在大棚里的有机葡萄……6月13日,我们一行来到修水县马坳镇黄溪村采访调研,被这里的景色震惊了:这哪像记忆中“脏乱差”的乡村,分明就是一个富裕美丽的乡镇。十年间,它是如何从一个典型的贫困村、上访村、“后进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产业大村、经济强村、美丽乡村?黄溪村的实践,回答了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带给人们以启示。

  启示一:脱贫要有“领头羊”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黄溪村的华丽转身,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村党支部书记徐万年。

  黄溪村是一个偏僻的山村,全村面积1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6亩,山林面积6000亩,11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680余户3106人,人均不到五分地。由于交通闭塞,产业匮乏,人心散漫,民风彪悍,全村只考出过8个大学生,而因赌博、斗殴、偷窃等行为被判服刑的村民有60多人。

  2008年村“两委”换届前夕,穷怕了的乡亲们开始寻找致富领头人,多番比较中,黄溪村远近闻名的“猪老大”徐万年成为群众心目中的“最佳候选人”。彼时的徐万年身家过千万,其经营的“万年综合养殖公司”年收入过百万,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但“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叫富”,在大伙的真情感召下,他决定回村,最终全票当选为村支书。就这样,徐万年把公司扔给儿子,全身心扑在村事务中,承诺“不领一分钱工资、不拿一分钱补贴、不报销一分钱差旅费”,带领全村步入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光靠传统农业,村民不可能脱贫解决温饱问题的”,就任村支书后的徐万年深入分析村情,创造性地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土地园林化、耕作机械化、住房城镇化、农民工人化”的发展思路和“家家有资产、户户有股份、人人有就业、年年有分红”的发展目标,并请来专家制定了黄溪村5-10年发展规划。

  发展思路确定下来,说干就干。

  发展过程中,黄溪村以产业为主导、项目为纽带、党员为先锋、群众为主体、共富为目标,把农村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的着力点,探索出了适合该村实际的发展路子。

  启示二:致富要有特色产业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黄溪村“两委”班子认为,乡村振兴,必须要先实现产业振兴,增加收入,通过产业留人,让乡村有人气。

  蚕桑产业是黄溪的传统产业,受市场低迷影响,种植规模急剧下滑。黄溪村“两委”经过反复论证,认定蚕桑仍是适合黄溪发展的主导产业,于是动员村组干部和党员带头发展蚕桑,全村桑园面积由2008年几近荒芜的50亩扩大到现在连片优质高产桑园800多亩。为破解产业链条短影响蚕农增收的难题,黄溪村委积极争取省蚕种厂到黄溪创办制种基地,有效延伸了养蚕、制种、售茧的产业链。成立蚕桑生产专业合作社,与省蚕种厂合作推广科技养蚕,开展技术培训,提升茧质和产量,使单张蚕种收入由原来1000多元提高至6000多元。去年全村蚕农收入超过400万元,一些蚕农越干越有劲,有些贫困户一门心思栽桑养蚕,承包桑园10多亩,年养蚕种二三十张,仅这一项年纯收入就达五六万元。

  按照“确权确股不确地”的管理模式,黄溪村农户家庭承包的土地得到统一流转,建成“网格化”灌溉渠5000米,平整格田面积1600亩,新建田间机耕道16公里,为全面推行大户承包、规模种植奠定了基础。目前黄溪村基本形成蚕桑、蔬菜、茶叶、花卉苗木四大主导农业产业,全村发展无公害蔬菜200亩、茶叶1500亩、花卉苗木300亩,建成修水县西片区最大的蚕桑基地和花卉苗木基地,“一组一品”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懂经济、善管理的徐万年并不满足只发展农业产业,他还坚信只要充分挖掘当地的丰富资源,利用良好的生态优势,工业也可以搞出名堂来。通过积极运作,采取资源入股的形式,成功引进投资商建成黄溪水电站、汇津纯净水、金樱子酒业、三和家具等多家企业,年产值达到1.5亿元,3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常年实现就业,村集体经济收入显著增强。到2016年底,全村总产值达2000多万元,人均7000多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5000多元,66户贫困户中有57户实现脱贫。

  启示三:变靓要有好规划

  乡村振兴,规划需先行。在村民致富的同时,黄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徐万年担任村支书不久,便意识到群众对改变“脏、乱、差”村容村貌的意愿非常强烈。他深知,改变黄溪整个村庄的面貌不能仅局限于改水改厕、拆几栋破屋、修两条路,而是要充分利用好山环水抱、平畴肥沃的先天资源禀赋,打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新黄溪。
  黄溪村委借助国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大好时机,把移民搬迁、危房改造、增减挂工程、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建房管理有机结合,本着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实现村民就地城镇化。如今,该村新建了一个286户1600余人的中心村,并配套建设中心广场、路面硬化、排水管网、健身设施、绿化亮化等设施,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别墅式楼房,红砖黛瓦、粉垣红楼,高墙头、深宅子,加上宽敞洁净的水泥路面,道路两旁、房子前后妖娆着各种姹紫嫣红的时令鲜花,处处洋溢着一派美丽乡村的气息。

  该村还大力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形成好的民风。如今黄溪村难闻麻将扑克声,难见游手好闲人,村民素质明显提升,先后考出了186个大学生,24个研究生。

  “现在村民家家户户都有小别墅,70%的村民家里都有了小汽车,我们的目标是,让所有的村民都过上小康的生活。”徐万年表示,接下来,黄溪村还要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有机农产品,让更多的人到黄溪来,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 (采访调研组成员:邹英香 王直平 李德伦)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乡风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