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历史人物 • 正文

査阜西:我辈岂是蓬蒿人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谢小明

        题记:查阜西(1895-1976),男,号夷平,又名镇湖,修水山口镇来苏村人,“两航”起义主要策动人之一、古琴大师。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广州航空学校,1921年加入中华革命党,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军政部航空署航务科长兼教育科长,"欧亚"航空公司秘书主任、代总经理,滇缅铁路督办公署专员,"央航"副总经理,军委民航局业务处长、顾问。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修水县山口镇。

发奋学习  追求真理

        1895年11月26日,査阜西出生于湖南永顺。他自小就聪明好学, 6岁时就常跟着哥哥、姐姐哼唱当地的小曲,吟颂古诗联句。

        他接受能力强,无论吹拉弹唱,或是诗词歌赋,一听就能记住,一上手就会玩弄。9岁就会吟诗作对,其姑丈以“檐前冰作柱”出题,他以“窗外月如钩”对句。12岁时,跟古琴师德昭和夏伯琴学习古琴。

        查阜西青少年时期正值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这期间社会动荡不安,加上家境不顺,可谓颠沛流离。其父查步衢,本是前清一个随父游学的学子,从一名小官吏做起,好不容易当上了县令,仅三年时间,就在辛亥革命的枪声中灰飞烟灭,一夜间变得一无所有,只得投靠在南昌北伐军中当连长的査阜西二哥。
        这时17岁的查阜西以优异成绩免费入读江西省立一中。不到三年,因其兄所在的李烈钧部讨袁战败,一家人又流落到湖南,其父好不容易混了个平江管事。当时正值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土匪、强盗甚多,不久母亲病逝,停棺待葬时,棺椁遭贼盗,贼还逼着其父召回军警投降强盗,其父不从,竟死于强盗乱刀之下。就这样,一场灭顶之灾从天而降,致使査家家破人亡。

        20岁的查阜西从一些进步杂志中开始接受了民主革命理论。他认为要维护民族利益,要让中国国泰民安,必须有强大的国防作为基础,强大的国防离不开新式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于是1916年他考入烟台海军学校,主修驾驶。

       五四运动中,学校出现要求按年在全国各地继续招生和改革学制的学生运动,查被推选为总干事,与聂开一等一起领导了此次学生运动,坚持斗争达4个月,为此被学校开除。

       1920年夏,査阜西考取北京大学,并得到李大钊、刘经庶的帮助。正准备入学时,经同学再三催促返上海至广州,1921年5月在孙中山创办的航空学校学习,他立志要开创中国的航空事业,以此拯救中国。并加入当时算是进步的中华革命党。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值第二次国共合作,经组织决定,任国民党长沙市党部秘书兼市商民部长、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秘书、组织部长。"马日事变"后,查从长沙逃到汉口,与中共组织取得联系,指定在中共外围组织新海军社寄住,并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组织部中校考核股长。

       因属跨党人士,被汪精卫的革命军事裁判厅扣留审查,同年10月被释放,但与中共组织失去了联系,改名查镇湖。出狱后,从汉口躲至上海,投入昔日战友、时任航空司令黄秉衡门下。后又到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政训处处长袁冠新手下当少校干事。
纪念两航起义七十周年。    

       政训处解散后,受聂开一之托,草拟创办中国民用航空的计划,1928年6月此项计划被交通部部长王伯群采纳,聂开一被任命交通部航政司第三科(民航科)科长,查阜西为科员。

        在学校和国民政府部门任职的岗位上,尤其是在欧亚航空公司长达八年的工作中,他积极参与反专制独裁统治的活动,日寇侵犯我国后,他又舍身投入抗日战争,在航空、铁路等交通领域勤恳操劳,不畏艰苦,转战滇缅,心力交瘁,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6年,经李维汉介绍,与中共上海市委情报委员会书记李克农取得联络,重新参加革命,协助进行统战和策反工作。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在南京时,就与查阜西保持联系。

两航起义  爱国举动

   1949年3月,经查阜西的协助,中共地下党代表吴克坚找“央航”总经理陈卓林、副总经理陈文宽、营运组主任邓士章等谈话做工作。

  1949年4月,已是国民政府中央航空总公司副总经理的査阜西,在尚未认可其共产党员身份的情况下,受周恩来同志的委托,成功地秘密护送张治中将军的家眷飞到北平,促使率领国民党谈判代表团正在北平与中共谈判的张治中团长最后下决心弃暗投明,留在北平。

   1949年8月中旬,因查阜西曾任“央航”副总经理,与公司中、上层人员关系较为密切,中共中央军委批准查阜西和中央情报部的干部吕明(原是国民党空军中的中共地下党员,认识“中航”刘敬宜及“两航”的飞行人员)两人去香港做“两航”工作。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和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还在北京中南海接见并宴请了他们,指示组织“两航”起义。

   查阜西、吕明到达香港后,就和何凤元(中航香港办事处主任)等组织了一个领导起义的工作小组。鉴于蒋介石下令“两航”迁往台湾,他们给“两航”上层做工作,鼓励他们发动职工成立港九民航工会,延缓和阻止“两航”迁台,策动“两航”起义的工作进展得也很快,10月中旬“两航”的总经理刘敬宜和陈卓林也被说服。
   从10月下旬开始,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已逐渐完成。10月25日,“两航”成立了起义行动指挥部,查阜西和吕明搬进了半岛酒店。两航已分别各开会议,讨论起义行动和善后事宜,以及联系器材的装运、人员的安排等。

   11月8日,“两航”指挥部接到报告,说起义计划有失密的征兆。故此,“两航”指挥部临时决定提前起义。入夜的香港,灯火通明。半岛酒店,穿着笔挺的侍员,微笑着迎接客人。今晚进进出出的大多是“两航”员工。查阜西和吕明通知,明天只能安排10架飞机起飞。刘敬宜通知中航方面,多装些飞机的备用器材,安排一些业务拔尖的技术管理人员先行。这样,一到北京马上能将这批飞机投入航运。

  1949年11月9日早上6点钟,12架飞机即3架C46、7架C47、1架DC-3、1架空中行宫号(后毛主席命名并题写“北京”号)均飞出了香港。北飞时,为了防止国民党空军拦截,飞机在9000英尺左右的云层上飞行,并得到汉口广播电台等的领航。“两航”起义飞机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安全到达目的地。空中行宫号降落北京,其余11架降落天津。

   当天晚上,外交部副部长李克农代表周恩来总理在北京饭店西楼设宴招待“空中行宫”610号的刘敬宜、陈卓林、吕明、查阜西及机组人员与随机人员。刘敬宜、陈卓林两位总经理发表起义通电。新华社马上发表社论,赞扬“两航”起义的壮举。“两航”起义顺利成功。

查阜西和徐百诗夫妇。  
  
   11月12日,毛泽东主席发了贺电:“两航全体员工在两公司总经理领导下,毅然脱离国民党反动残余,投入人民祖国怀抱,这是一种有重大意义的爱国举动。特向你们表示祝贺和慰问……”



  周恩来总理在贺信中说:“我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的名义接受你们1949年11月9日电报的请求,宣布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并代表中央政府接受对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的管辖,兹特任命刘敬宜为中国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为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周总理称它是"具有无限前途的中国人民民航事业的起点"。

查阜西女婿胡宪。  

查阜西女儿查意楞。

   两航起义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爱国壮举,是震惊中外、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中国民航史上的一个转折点,査阜西也由此成为新中国民航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两航起义对国民党在政治上、军事上是一个重大打击,切断了国民党政权的西南空中运输线,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创造了条件,加速了解放全国大陆的进程。

  两航起义的成功,轰动了港九各阶层,震撼了蒋帮,引起国际注视。两航爱国员工首先高举义旗,直接影响了港九的资源委员会、招商局和中国银行等27个国民党在港机构相继起义,起了示范和带头作用,加速了蒋帮的分崩离析。在政治上、经济上给予国民党政权以有力打击。

  两航起义北飞的飞机和后来由两航机务人员修复的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16架飞机构成了新中国民航初期的机群主体。内运的器材设备成为新中国民航初期维修飞机所需的主要航空器材来源,并组建了太原飞机修理厂、天津电讯修理厂,尔后成为发展我国航空工业和电讯研制工业的技术物质基础。

   在发展运输生产、保证飞行安全、改善基础设施、加快人才培养、发展科学技术和增进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两航起义人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遍布全国各个岗位的起义员工,在国防、航空、航天、电子、机械工业、科研、文教等部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大业都做出了积极的奉献。

  "两航"起义后,查阜西到军委民航局工作,历任业务处长、顾问。新中国民航创建初期,民航局领导在决定重大政策问题时,经常征求其意见,他认真负责地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场站建设、国际国内运输业务等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修水县山口镇。

古琴研究  令人景仰

  查阜西是一位历史上少有的全面的古琴艺术大家。他在古琴艺术研究、教学、创作、演奏以及组织领导古琴学术研究、艺术活动等方面都作出了令人景仰的贡献,是人们公认的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古琴家。

  他的整个少年时代就在湘西一带的山沟里打转,与苗族同胞结下了不解之缘。苗家的音乐元素,打小就融进了这个幼小的心灵。从6岁开始,査阜西就跟着县衙役们学习“官府吹打”,在私塾里跟着孩子们学习苗疆地方戏“猴儿鼓”,对于当地的苗野山歌、秧歌、花灯、采茶等无不喜欢,很快就能咏颂《哭五更》等苗家民歌、小调,还学会了琵琶、洞箫等乐器,能朗诵不同乐音长腔的诗文。

    12岁时,在弹奏古琴老师德昭和夏伯琴指教下,学会了弹唱《凤求凰》《渔樵》两首琴歌,开始踏上了学习古琴的道路。此后还尝试谱、作曲及学唱昆曲,并学习民族音乐的律学。

查阜西。

  二十年代在长沙、苏州、上海等地从事琴学活动,三十年代初在上海发起组织"今虞琴社",编印出版《今虞》琴刊,联络各地琴家,交流琴学琴艺。1953年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民族音乐研究所通讯研究员。1959年任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主任,1969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56年率领由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的古琴调查组,遍访全国10个城市,搜集、整理了大量琴学史料。后在发起组织了北京古琴研究会,开展古琴音乐的学术探讨和演奏实践,任会长期间主持编印了《琴曲集成》、《存见古琴曲谱辑览》《存见古琴指法谱字辑览》《幽兰实录》等琴学书刊,为研究琴学奠定了基础,半个世纪以来在琴界影响甚广。

修水县山口镇。
 
  此外,查阜西在中国音协工作中,为促进各种古乐研究,对《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智化寺音乐》等音乐的演唱、演奏做了大量工作。

  古琴演奏艺术则是古琴学术研究、艺术活动的基础及出发点。查先生对古琴的演奏技巧的掌握及运用极为重视,不但自己的演奏有严格的音准节奏,并且有鲜明的起伏变化。他演奏的琴曲深沉细腻,演唱的琴歌古朴典雅。在他数十年间的古琴艺术实践中形成的演奏风格,鲜明地体现着文人气质。

  他的古琴演奏具有一种悠然从容、疏朗真挚的精神,而不似艺术家的激昂奔放、浓厚强烈,或华丽、浪漫、深切、赤热。同时他的生活形态、思想方式,仍是有着传统文人气息。例如他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品味,於国画收藏而随意,昆曲研习而严正,诗词写作而精到。他以摄影为娱而不涉足舞厅牌桌,以读书为乐而有灼见,甚至用毛笔写信著书。而在迟至五十年代,他还曾经因不将琴视为自己职业而对参加演出产生排斥情绪。

查阜西与学生们在一起。

  他认为,琴家们将不只是搞好演奏去介绍推广、以帮助发扬音乐的民族形式,还应该"使发掘出来的东西能够如司马迁所说,是'补短移化、助流政教'的优良传统",要"端正广大人民的文化生活,并推动社会主义的早日建成"。

  他强调,"艺术对社会的贡献是要能鼓动人民斗争、劳动、生产的热情,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古琴是我国一个优良的艺术传统、还应该加上激发人民爱国主义的热情"。

  他是一位充满热情的琴坛领袖,是一位具有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是一位具有新思想和时代精神的文人。古琴音乐艺术是他自少年时代起的一种艺术爱好及渗透于生活中的文化修养,进而成为他致力终生的事业。

眷怀姊姐  敬佩由衷

  查阜西有兄弟姐妹4人,其中的姐姐叫查庆荣。查庆荣不到20岁,嫁到了汤桥秀水桥官塅龚家一户人家。当时查庆荣的丈夫在铜鼓带溪做事,突发疾病而亡。查庆荣本有孕在身,四五个月时,胎儿流产。后一直未改嫁,守寡至终。

  原因有二,一是算命先生说查庆荣是克夫命,注定是孤老一生,无论她以后嫁多少丈夫,都是簸箕晒灵牌;二是丈夫是国民党官员,成分不好,男人不敢娶她为妻。于是,查庆荣决定不再改嫁。

  查庆荣是龚良寿的三婶,旧时讲究香火延续,龚良寿(龚汉林)本想把儿子龚著绩过继给三婶为嗣,因为家庭原因,儿子和家里断绝了关系。因此,龚良寿将女儿龚桂冠过继给查庆荣做孙女。

查阜西外孙女龚桂冠及外曾孙。  
  
   2019年11月13日,我们从微信群中获悉,查阜西外孙女龚桂冠住黄沙镇汤桥村村部旁。于是我们驱车前往调访了今年73岁的查阜西外孙女龚桂冠老人。

  据龚桂冠老人介绍,舅公查阜西对其姐姐十分关心,眷怀姊姐,敬佩由衷。舅公怜悯姐姐生活困难,每个月写信给姐姐,并随寄二十二元钱给姐姐,后来每个月寄十六元,最后是每个月寄十二元。

   1962年,查庆荣去世了,享年80岁。龚桂冠的家人把查庆荣安葬了。舅公听说姐姐去世,又寄来一百元给龚桂冠的家人,感谢她们收殓自己的姐姐。从龚桂冠保存的一叠泛黄的老照片和信件可以看出查阜西对姐姐无微不至的眷怀。





查阜西给姐姐的书信。
 
  这些照片有:查阜西和夫人徐百诗的合影、查阜西女儿意楞的全身照、航空委员胡宪的半身照,以及查阜西写给姐姐查庆荣的家信。其中1954年9月18日的信中写道“大姐:知道你不想来北京,有赖和玉屏夫妇同住或取得他们的照顾。这里寄给你人民币十万元,就是阳历九月份的补助。请你照收。……四弟夷平”。

  从信中可以得知查阜西的姐弟情深。龚桂冠还介绍说“舅公查阜西曾接奶奶查庆荣去北京住了3年。”

修水县山口镇。 

   亲情是一张贴上信封就不愁寄不到的邮票,哪怕是问一声你好,道一声平安,表一段思念,送一份祝福,且终其一生从不间断。

   正如查阜西所倡导的“艺术是渗透于生活中的文化修养。”他把这种修养转化为爱党、爱国、爱家、眷亲的行为。值得我们永远敬佩和传承。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谢小明:男,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尤其诗歌。作品发表于《诗刊》、《教师报》、《江西日报》、《光华时报》等200余种国内外报刊,诗歌入选10余本选本。出版诗集《流水一样的生活》、《九岭风》、文集《教坛撷零》。获各类国家级诗歌奖20余项。多次作客修水电视台《走进修水》、江西一套《社会传真》、江西二套《都市现场》、江西五套《爱在旅途》、《江报直播室》、央视四套《华人世界》等栏目。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历史人物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