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散文 • 正文

与大观楼为邻的日子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胡映冰

       前些天又读到国学大师汪曾祺的散文《跑警报》和《昆明的雨》。两篇都是回忆在昆明西南联大读书时的一些往事,字里行间透出了对昆明充满了感情。

        十多年前我也在昆明工作生活过一段时间,所以读起来格外的亲切,有些事情都像是身边的事情。文中说朋友让他画一幅有昆明特点的画,他画的是一家门前挂着开花了的仙人掌。

        我就想,如果让我画一幅代表我心中的昆明的画,我会画“万里湖山一水楼”的大观楼。因为它才是我对昆明印象最深的地方。

      我开始了解大观楼还要从1997年说起,当时我被公司派驻到云南昆明工作。办事处就在大观路后面的白马小区,离大观楼公园只有十分钟的路程,可以说是以大观楼为邻了。


当年作者在昆明留影。

        当时还是“文艺青年”的我经常与朋友到大观公园去玩,到楼上去看西山和滇池,在楼下买张印有大观楼长联的明信片,和几个老友一起背诵门楼上那180字的长联。有时兴趣来了,还可登楼远眺,找一下“把酒凌虚”“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的感觉。

         在昆明的近十年时间里,我已经记不清去过大观楼多少次了,慢慢了解的也就多了。清朝康熙29年(1669年)始建,后毁于战火;清同治五年(1866)重建,复遭大水冲毁,光绪九年(1883)再修。
        乾隆年间孙髯翁写了前面长联,宋湘写的后门对联“千秋怀抱三杯酒,万里湖山一水楼”。说起来如数家珍,自诩比导游还导游。

        我经常去大观楼一个是因为我住得近,近水楼台先得月嘛;另一个原因是大观楼的门票便宜,4A级风景区,门票才10元(估计现在已经不是这个价了),与当时热门旅游景点世博园、民族村动则一百多元的门票比,仿佛可以忽略不计。

        有时亲戚朋友从老家来昆明玩,会让我推荐一下旅游景点。我曾总结昆明和周边的景点:看山拜菩萨去西山,看自然的鬼斧神工到石林,看民俗风情到民族村,看热闹到世博园(当时世博园是最热门的景点),看湖光山色,了解昆明的人文历史,就去大观楼。

        说实在的,昆明虽然是旅游城市,景点也多,但是新造景点多,像大观楼这样有几百年历史名胜古迹还不多,有些虽然历史久远,但是没有办法承载历史与文化。

        像吴三桂为陈圆圆修的花园莲花池我就没有去过。一方面我对明朝那些绯闻不感兴趣,觉得上不了台面;另一方面是读历史时不喜欢那个两面三刀的吴三桂。唯独大观楼,不但有水有楼有风景,还有一长联可品,觉得最合我的口味。


       说到大观楼,一定要了解它的长联与长联的作者孙髯翁。说实在的,大观楼能名扬海内外,与他的长联是分不开的。

        一座楼建起来,只是一个硬件,而让后人流传下去就必须有文化的内涵,那才是灵魂。

        几乎所有名楼都与文化有关:岳阳楼有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腾王阁有王勃的《腾王阁序》、黄鹤楼有崔灏的《黄鹤楼》诗......大观楼也是一样。

        大观楼不但有湖光山色自然风光,还有与这些景物相扣的号称海内第一长联的对联。当然,只能说是当时第一长联,现在比这个长的对联有好多。

        该联上联抓住了眼前的所见景物,写景灵动秀逸:眼前五百里滇池水天茫茫;东边的金马山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蜿蜒,南端的鹤山翱翔。

       下联把云南几千年的历史联系起来,从汉武帝习水军准备伐滇到唐中宗时平滇铸铁柱记功,再到赵匡胤划大渡河为界、元太祖革囊渡江的四个历史典故,上下近三千年时空在此交汇。

       作者同时发问:这滚滚而逝的英雄安在?那些帝王们建立的功业而今安在?最后感叹这些都被时光掩没,眼前只有苍烟落照、人间烟火,让登楼的人感同身受。

       长联的题撰者孙髯翁是昆明人,因不满当时科举考试舞弊,一生布衣不仕,在圆通寺卖字算卦为生,从他自挽联就可以看得出其脱俗的性格: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胡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这么可爱的老人,估计就是到那边阎王爷也要与他客气一下。

        汪曾祺老先生离开昆明几十年后,回忆时念念不忘雨季的菌子,青头菌、牛肝菌、干巴菌,说起来让人直流口水。其实昆明还在一样出名云南过桥米线。

        我记忆中昆明最好吃的米线不是新闻路上的桥乡园,而是离大观楼不远的近华浦路上一家的叫蒙自过桥米线的小店。五元钱一碗,用黄黑的老砂锅在火上直接炖的鸡汤,端上桌还鸡汤还在翻滚,上面一层金黄的鸡油,把鹌鹑蛋、稣肉、豆芽菜连成鸡块倒到鸡汤里面搅一下,再把酸浆米线往里面一倒,一定要酸浆粗米线。

        在昆明吃过桥米线,如果是要干浆细米线的,一定是外地人,本地人觉得吃酸浆的粗米线才过瘾。往砂锅里倒进米线后就可以就着滚烫的砂锅开吃起来,我总结吃过桥米线一定要吃出一个“烫”字来,如果不烫就不过瘾。

        那时我和朋友周末小聚时,经常到那小店吃米线,可惜2005年离开昆明后好多年没回过昆明。2018年到昆明,还特意到白马小区去了一趟,本想到老地方转一下,可惜那一片已经拆迁了,那个小店也已不见踪迹了。

       虽然有点失落,反过来想想也是对的。世事的沧桑往往不是谁能把握的,但生活还须继续。这老板虽然不在这里经营了,可能又在市内某个地方热闹开张了,也许这才是生活,这才是生生不息的人间烟火。

附昆明大观楼长联:

        上联: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胡映冰:男,修水县白岭人,现居无锡,文学爱好者。2006年开始在网易论坛、腾讯微博、新浪博客及微博上创作诗歌,先后与人合作出版过微诗系列《春的脚步》、《冬日暖阳》,主张“文章为时而作,不做无病呻吟”。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散文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