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杨丛林
古市镇画坪村地处鄂赣边界,土地革命时期的画坪苏区包括现在古市的画坪、苏区两村,全丰苏区(漕里一部分),路囗蔸萝村(部分),渣津福星村(石头坑)二个组,总面积一百多平方公里。

画坪是中共修水党组织早期的活动地之一。早在1926年就成立了画坪农民协会,1927年成立中共画坪党小组,樊梅生担任农会主席、党组长;成立画坪农民义勇队,桂清林任队长。

画坪是土地革命的早期实施地之一。1927年8月26日画坪农会人员,参加二打上源曹家回来后,就将黄土咀胡水太地主的契约与条据烧毁,粮仓打开分给了农民。

不久成立了商会、妇联会、互救会、少工委等。

画坪是湘鄂赣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的指挥中心。1931年11月,修水中心县委(下辖修水、武宁、铜鼓、宜丰、通城五县和天岳关区)、县苏从渣津迁入画坪大咀上,后为扩大对鄂东南通山、崇阳、阳新的领导,撤消了修水中心县委,成立了以甘特吾为首的中共湘鄂赣省特派委员会,直到1934年5月,三年之久。

1933年2月13日,县苏主席樊明德,率县保安大队与画坪游击队至岩前洞,阻敌五十师一个团于岩前洞以西,并歼灭敌人二十余人,为红三师在周家坳伏击二十六师敌团歼敌三百多人创造了有利条件。

1934年3月8日,时任县委书记樊明德率县保安大队与东南乡游击队在下官家岭枫篷坑设防阻敌二十六师于山脚下,为红十七师在桃峰山下突围山上整休提供了军事支援与后勤保障。特别是1934年6月,协助红十六师掩护省委机关的突围之战,参与人数之多、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是前所未有的。

在此期间召开了三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议。先后召开了中共修水县委第四次党代会、修水县苏维埃第五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两个会议认真总结了第四次反“围剿”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拥红、扩红、扩大苏区的具体要求;召开了湘鄂赣省党政军机关、红三师、十六师团团级以上干部与修、崇、通三县县委书记参加的紧急军事会议,会议确保了省机关突围的路线、策略与方法,部暑了全省第五次反围剿的后期工作。

画坪是我党优良传统的探索、实践、发展地之一。在中心县委驻此期间,办学五所(老屋场、脚鱼塝、三老爷殿、官家岭、老屋场小学),开商铺二个(画坪桥头、大咀上),开矿厂一个(小港金矿),托宽道路上百公里。

1934年6月初,师长高咏生率四十六团从画坪向西突围诱敌西移成功。但激战中伤亡严重,高咏生牺牲。

主力红军的突围,县委机关、县保安大队、半山医院的部分伤员、各区乡游击队赤卫队等一千多人被敌人重兵围困在画坪,一场反围剿的游击战在画坪展开,我方以化整为零运动中寻找机会,隐藏中狙击敌人,借地制敌,借物制敌,创造了蟥蜂、滾筒、抗道战等游击战法,为我党丰富了军事思想,也为抗日战争提供了成功的游击战范例。

失去了斗争的组织者,画坪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敌人在画坪苏区杀人放火、烧山烧屋、强奸少女,无恶不作,画坪全境上千栋房屋,重烧三次,山体植被烧光一遍,桂菊英、冷菊珍等十几位处女被敌人强奸致残、致伤、致死。

在画坪这块红土地上,有很多战斗过的我党我军著名领导人:有农民运动的发起者之一何长工、原红7师团政委江渭清、原省苏教育部长谭启龙、原省委保卫大队队长邓洪等。

有原湘鄂赣省委书记陈寿昌、原省苏主席何振吾、原省军参谋长严图阁、原16师师长高咏生、原省少共组织部长黎申庚、省特派员甘特吾、原中心县委书记杨琦、原省委委员樊明德等英烈。


包括红17师在柞树坳突围牺牲一百名烈士、在麻舍屋后阴坑沟牺牲了一百多名烈士;掩护省委机关突围以及省苏机关突围牺牲的烈士,他们都安葬在画坪这块红色的土地上。
这些人、物、旧址、墓穴,记录着许多红色故事。是巨大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挖掘与拯救。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任李蓉于2015年7月29日题字:“修水画坪,苏区精神的缩影。”这是对红色画坪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