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修水古建 • 正文

山口古镇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何 根

  在修水县的东南部,有一个小镇跟宜春市的铜鼓县交界,这个小镇就是修水36个乡镇之一的山口镇。

        小时候一直有个疑惑,小镇为什么会叫“山口”,后来才得知是因为它处在九岭山脉和幕阜山脉的交汇处。所以被称之为“山口”。
       小镇多山,改革开放之前,很多居民还居住在大山里。在当地,那些大山,或是山坳之类的,被称作什么坑、某某岭,比如东流坑,猴子坑,老鸦岭,猪脚岭……
        住在大山里的人被称为山里人。山口镇是个林业大镇,山里人靠山吃山,仅仅伐树卖木,就可以过着富足的生活。
        山口镇最大的河流是武乡河,它的上游就是铜鼓县的大塅镇。修水、铜鼓是著名的秋收起义发起地。武乡河是修河的支流,它流经山口,漫江,征村,赤江后汇入修江。
  武乡河最有名的支流是桃坪河,山口镇的来苏村与桃坪乡交界。桃坪河流经来苏汇入武乡河。
        说起山口最出名的乡村,无疑便是这来苏村,它之所以被称为“来苏”,是因为当时宋朝大家苏东坡曾到过此地,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个大文豪到此,便把此处称之为来苏,还修建了一座苏公亭。
         我想,在那个以水上交通为主的年代,东坡先生必是从长江坐船经修江、武乡河再经桃坪河到的来苏。
        在桃坪河边有一座文峰塔,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塔边的河上游几百米处,有一处当地知名的老宅叫陈家大屋,这屋建于清乾隆年间。
        在小镇武乡河边的不远处,曾有一座寺庙,叫万寿宫。江西的万寿宫,以南昌的那座万寿宫最为出名,南昌万寿宫曾称为铁柱宫,王阳明先生曾在成亲的大喜日子亲临过铁柱宫,以此引出的一段经历,为其后来的心学理论著述留下了厚重的一笔。
         只可惜,现在山口镇的这座万寿宫在破四旧的年代被拆毁。拆出的石材足足盖了一栋教学楼,其建筑规模可见一斑。
         万寿宫本身是很有名气的,但让小镇更为出名的不是万寿宫,而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编师旧址。1927年在山口老街万寿宫召开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建军编师大会,史称“山口会议”,这个会议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只可惜现在万寿宫在被拆毁后已无迹可寻。只有一块刻有“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编师旧址”的石碑矗在此处。不免叫人扼腕叹息。
        万寿宫的旁边便是山口最出名的老街。老街始建于民国时期,共有8条街道,其中一条街道称之为一甲,所以也叫八甲老街。除了这八甲老街,现在还保留着民国时期建的一些商场房屋,很多那时的商铺名称在老街的建筑上至今清晰可见。
        其在当时的繁华程度丝毫不逊于现在广州的上下九,以及成都的春熙路。很多当地的老人都说这里就是那个年代的市区,一到赶集日,来自四面八方的商人、乡民便来此买办交易,加之旁边的万寿宫还常有戏曲演出,这里常常是人山人海,八甲老街被人群挤得水泄不通。
        保存较为完好的老街也成了一些革命电影的拍摄基地。如今的老街在几年前也曾修葺过,但限于财力修缮难免让老街少了几分味道,眼下的老街古韵已缺失了不少。
  想想现在的大理古城,丽江古城,顺德的逢简水乡……对于文化和古建筑的保护,我们土生土长的山口人是该去为之做点什么。
        自民国时起,当地人约定每月的1号,15号为赶集日。后来由于文革大集体运动,劳动力被要求每个月出勤二十八、九天,赶集的景象便因人们忙于劳作而一度消失,后来再随着时代的前进,原定的赶集日被当地人默契的往后顺延至每月的2号,16号。
         每到集日街上热闹非凡,周边县乡成千上万的商人、乡民来此进行众多的农副产品和生活日用品等交易。繁荣热闹的场景在赣西北也是罕见的,赶集的传统也一直延续至今。
        山口镇在修水县来说,是富甲一方的地方,是经贸最为活跃,资源最为丰富的乡镇、文化气息很浓的乡镇之一。眼下山口镇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振兴故乡的重任无疑落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

        我想,如果每个故乡的人能用心去感受小镇的历史与文化,并在此文化的熏陶中奋发向前,那么以后的小镇必是又一番繁荣景象。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何 根:男,修水县山口镇人。2011年毕业于九江学院土木工程系,现为广州合艺企业服务平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文学爱好者,著有书籍《青春无悔》,《未来可期》。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修水古建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