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游记 • 正文

修水渔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熊耐久

  修水县,是以"水"命名的建制县,其实修水是个丘陵山区县.。修水近一半面积分布着远古地层双桥山群,各地质年代地层均有出露。晋宁期和燕山期的火山活动形成多个单元的岩浆岩,修水运动、晋宁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马拉雅山运动,产生一系列褶皱和断裂的构造形态。
  修水是江南山地丘陵地貌,在江西省地貌区划中为赣西北中低丘陵地区。县境西北为幕阜山脉,东南为九岭山脉,中部腹地为低山或丘陵,修河两岸及其支流河谷阶地。地势周围高,中间低,形成向东北开口的盆地。
  全县总面积4504平方千米,为江西省幅员面积最广的县。总地形和土地利用为"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耕地面积(2008年)有43273·51公顷,主要用于粮食、蚕桑、茶叶生产;林地面积352131·5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2·8%,是江南48个重点林业县之一。修水河发源于修水县黄龙山和铜鼓县大沩山。在修水县境内流域面积4227平方千米,占修河流域面积28·6%,加上汩罗江源头流域面积270平方千米,构成修水县的水系图。
  在历史长河中,修水植物资源相当丰富,环境污染少,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条件,又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链,其中魚类就有5目12科71种。比较常见的品种如:鲤鱼、鲫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鲦鱼、鳜鱼、乌鲤、鲶鱼、鳗鲡、黄鳝、泥鳅、乌龟、脚鱼(鳖)等。自古以来,产量虽次于近湖沿海地区,但渔文化却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鱼化石,揭示了修水远古渔文化奥密。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于太阳升镇洋田煤矿北面丘陵坡上,在距地面3米深的古生代志留纪细红沙岩内。由赣西北地质队首次发现,1977年南京古地层研究所再次到实地考察,确认它属华北上升剥蚀,华南浅海水生动物,距今3·76亿年,为研究修水成煤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也见证了鱼类的历史渊源。在此之前,还发现有鹦鹉螺化石,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收藏。化石呈黑褐色,表面光洁,纹理细腻,磨制精巧,长19厘米,宽11·4厘米,厚2·5厘米,重1555克。有一白色"竹笋"状化石夹于其中,左侧有宋代黄庭坚题写的"南岩新妇石,霹雳圧笋出,勺水润其根,成行知何日"。经鉴定为"中华震旦角石"是我国特有的奥淘记的标准化石,俗称"宝塔石"或"太极石"。它是四亿多年前生活在海洋中的鹦鹉螺,是当前世界上保存最早最好的一块化石标本。据史书记载,清代也发现有几块此类化石标本,揭开了修水远古渔文化奥密。
  自古以来,原始先民以水稻种植为主,渔猎和家庭畜禽养殖为辅的生产方式已开始形成。《史记·货殖列传》说:"衡山、九江、豫章、长沙是南楚地…….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果蓏嬴蛤,食物尚足。"这说明在南方地区古艾先民优越的自然环境,有捕猎采集重要活动。由此可知古艾侯国、艾邑、艾县为什么建城立都在修河上游,也许从这里可以找到答案。 1976年考古学者在古艾侯国遗址附近商周遗址中就发现有"鱼网坠"石器,利用自然石在两边各打一缺口用以系绳,用网捕鱼。因为古艾城即建立在修河上游北岸的台地上,临河有湖潭、长潭两个水域面积都在50公顷以上,依城伴水,正是捕鱼狩猎十分理想的地方,又是进可攻,退能守的山地环境。位于全丰镇塘城村寅夘埂西周至春秋遗址中也发现有"鱼网坠"石器,那里是西平县城遗址。从上奉山背古文化开端,原始先民能建造房屋,制作石器、陶器、铁器,开垦荒地,以耕种粮食为主,渔猎釆集为辅,已经有了比较理想的生存环境,过着比较稳定的生活。正如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道教奉为仙人的郭璞(276一324)在游历修水大好河山时,曾留谶云:"有水名修,有鱼名。天下大乱,此地无忧"。由于金属制造的箭镞网坠、网叉、鱼矛、鱼镖等不断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春秋战国之后,渔猎业和农业生产一样得到进一步发展。《正义》注曰:"楚越之乡,足螺鱼鳖,民多釆捕积聚,煮而食之",说明人们喜好鱼腥食物。
  水产品养殖和渔政管理。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之前,水域面积仅有河流和池塘,鱼类属自然繁殖居多。因无化学药剂捕杀,鱼虾品种未受到人为毁灭性侵害,河里可以捕捉到大鲤鱼或其它鱼类。冬季在水深处围"槎捕"也能诱捕河鱼。池塘,水圳常可用"捞篼"捕捉到鱼虾,水域面积大的侧用"罾""网"捕捞,有的利用流水沙堰落差"当栅"捕捉,或在河中踩捉沙鱼,用鱼钗在草丛石窟中钗鱼,春季插秧后用松脂柴火把夜间捕捉黄鳝,在炎热的夏天捕捉泥鳅,用钓杆诱饵钓鱼,也有的结伙用茶枯饼粉沫在河中毒鱼,或用电触鱼。农业合作化之后,大修水利工程,水库、水堰、水塘不断扩大,人工养殖使鱼产品大量增加。创办鱼种养殖场,饲养长江水花鱼苗和釆集鲤鱼籽繁殖,有草鱼、鲢鱼、和鲤鱼等品种。改革开放以来,自1980年开始,许多农戸利用池塘、水库或屋旁"鸡口田"养鱼,逐步向专业养牛蛙、美蛙、黄鳝、泥鳅、脚鱼、龙虾等特种水产发展。1985年统计,全县养殖水面1305公顷,水产品产量503吨,渔业产值121·1万元,仅占农业总产值0·6%。1995年随着东津、抱子石等水电站建成蓄水,形成6个大中型水库,养殖水面逐步扩大,水产业不断发展。2008年全县养殖水面5466·7公顷,水产品产量15000吨,渔业产值达1431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10·1%,相比1985年增加9·5个百分点,同时,渔政管理得到加强。1986一2007年县农业局设立渔政管理站,2008年从农业局中分设畜牧水产局,由其综合执法大队负责渔政管理,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严肃查处电鱼、毒鱼、炸鱼、偷鱼、抢鱼等各类涉渔违法案件,认真调处渔事纠纷,保护水产资源永续利用,维护养殖户的合法权益。2007年起,县政府确定每年4月l日至6月30日为禁渔期,县农业局、水电局、工商局、公安局联合发布《关于在修河流域河段实行春季禁渔制度的通告》,禁渔期间禁止在修河水域的一切捕捞作业,渔政管理部门配备快艇、冲锋舟各一艘,禁渔期间加强昼夜巡查,制止查处违禁捕捞行为。同时,开展市场检查,禁止野生鱼类上市。
  修水渔文化历史悠久,涉及到生产、生活和民俗文化各个方面。
  在建筑物方面,古代大型民居厅堂上都有两个"鳌鱼"木雕架设在正堂上,支撑横梁取承重作用。鳌鱼是传说中海里的大龟或大鳖,属吉祥物。有独占鳌头之意。给民居大堂建筑增添了温馨、浪漫色彩。
  在祭祀方面,鱼作为"三牲"(鸡、鱼、猪肉)祭品之一,常出现在民间婚姻喜庆或祭祖仪式上,一直延续到现代。
  在饮食宴席上,鱼是不可缺少的主要菜肴。有全鲜鱼也有鲜虾,鱼行酒止,示意酒席即将结束,菜盘中的鱼头摆放朝内,说明主家预留宾客再留宿一晚之夜之意。
  在喜庆年节方面,除张贴春联、福字之外,还有剪纸、字画、扎艺张贴"鱼"字艺术品,偶意新春大吉,年年有余(鱼),寄于美好幸福生活。
  在诗词创作方面,也有涉及"鱼"的吟唱,仅举几例如下:
  獭逐游鱼(清雍正二年万镒)岸容掩映水光妍,恍似游鳞绕涧边;不解幻形难咽下,偏贪佳时漫流涎。饥肠常转溪头浪,馋口空张树杪烟:果腹未能徒极目,双双冈卧碧云天。
  水上游鱼(清雍正六年熊世芳)锦鳞游泳碧波心,逆水寻流未见深;形象分明如可指,太公无计下钩寻。
  罗汉碧潭(清雍正六年许孝仁)一泓潭水影濠濠,宝气常凝碧落中;光怪经雷时发见,鱼龙乘雨欲飞冲。霖源法界无尘彰,绿渚逢瀛入惠勇;婴玷佛身真在否,波流应是茕王宫。
  坑口渔歌(清黄氏)百转新音协太和,神仙莫识好腔多;道旁借问何声妙,坑口渔舟唱晚歌。
  在《那氏宗谱》中,还记载有"长潭钓叟"的故事。长潭是修河上游洪水冲造的一个一里多长,几十丈宽的深潭,这是历史上有名的"长潭"。其间潴蓄渊停,澄清浩渺。春有鱼龙变化,夏有花鸟腾欢,秋有鸿鹰翱翔,冬有苍松独秀,好一派山水胜境,鱼米之乡。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登基,天下大治。曾在龙安寨领众团练守寨20年的文林郞那原立举家又回到噪口上宅定居。洪武八年那原立长子允玉金榜题名,中了进士,出任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令,治绩显赫。允玉生三子,是噪口地方贵门望族,名播四方。允玉次子守谅,名辉,生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学优才裕,卓荦不凡,性情解脱,不落尘网羁縻,志气轩昂,不受利名缠绕。以泉石为生涯,快烟霞为枕籍。终日驭着小船,一根钓竿或一部丝网荡漾在长潭之中。间或邀一、二位朋友干几杯烧酒,吹几声短笛,常以明月清风相伴,以度岁月春秋。当地缙绅都感到奇怪!堂堂县令公子,为何以打渔为生计?都抱着莫名其妙的心理来问守谅,"先生志果在渔乎?",守谅含笑答道:"志不在鱼,只效严滩故事以行乐耳"。他以垂钓为乐,年过八十仍在长潭傲游。乡里士友因称他为"长潭钓叟"。明代有一诗人深刻描述了他的垂钓生活。
  先生卜居长潭上,骚客樵人日相向。羊裘鹤发披星霜,气挺沧波千万丈。平生只爱一根竹,江上清风谁管束。生涯惟取虾菜新,尚有儿孙掣鳌六。先生未驾长安轨,扁舟独探龙鳞髓。朝游岛石日头出,夕卧长潭明月里。长潭夜月清无垢,岛石朝云对漂缈。收拾长竿酒一樽,一声长啸江天晓。我知先生不寻常,众皆乐显君独藏。百年身世安能久,至今名号如圭璋。

作者单位:修水县渣津镇人民政府
住    址:渣津镇迎宾路39号
联系电话:1369802289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游记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