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书刊 • 正文

蓝墨水的上游 ——汨罗江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周 斌

(一)
  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随着文化的输出,端午节老早就走出了国门。除了我们中国过端午节外,还有韩国、日本、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也过端午节。
  据说,第一个端午节的那天,楚国的大诗人,一心忧国忧民的政治家屈原,看到楚国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而自己报效国家无门,百姓生活改善无望,对未来完全失去了希望,因而抱石自沉于汨罗江中。
  老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后,怕鱼鳖啃咬屈原的尸身,纷纷驾着小船扁舟,不停地向江中抛洒着用棕叶包裹着的饭团,同时不停地去探寻打捞屈原的尸身。
  这天就成了端午节,棕叶裹饭团演变成了包粽子,驾舟船打捞演变成了龙舟竞渡,还要门上挂菖蒲、艾草和喝雄黄酒。这些端午习俗,还被韩国人申报成了世界文化遗产。
  汨罗江,屈原抱石自沉的江河。这条吞噬了爱国诗人却生生不息地汩汩流淌在多个国家十几亿人心田里的江水,小时候原以为是在遥远的远方,长大后,才知道它就发源于我的家乡,竟终日默默地流淌在我的脚下身旁。
  浩浩荡荡的万里长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洞庭湖,江南三大名楼的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还有突兀高耸于大江鄱湖边的千古名山庐山,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江名湖名山名楼。
  如果在地图上把这些点、线连起来,就会发现在这个线圈的包围中,有一座东西走向的大山脉,这就是横亘于长江南岸,从洞庭湖绵延到鄱阳湖,横跨湘鄂赣三省的幕阜山脉。
  幕阜山脉西起洞庭湖边,东至鄱阳湖边,南及修水,北抵长江,整个山脉及余脉覆盖的区域大概有四、五万平方公里,包括湖北省咸宁、黄石市全部和江西省九江市、湖南省岳阳市大部。
  山脉千米以上的高峰不计其数,但我家乡的黄龙山虽然不是最高的但却非常独特。黄龙山海拔1511米,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山的东南面是江西,山的西北边是湖南,山的北坡是湖北。在山的顶部,有一处地方是三省边界线的交汇点,我们叫“一脚踏三省”。因为山顶无人居住,更无公鸡打鸣,谈不上“鸡鸣三省”。
  山上的水沿着山势向下流去,往北流去的就是隽水,往东流的就是修水,先往南再往西流的就是汨罗江。汨罗江在江西修水境内的流域面积有两百多平方公里。在修水县黄龙乡黄龙寺村的梨树窝,一线涓涓细流从山顶汩汩流下,到了黄龙寺前,就已经变成了一沟溪水,再往下流,一路接纳汇聚众多支流,向西奔流五百多里,流入了洞庭湖。
  这就是汨罗江,一条最有故事,最具文化底蕴,被千百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视为圣河的河流。
(二)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诸侯国混战后,周王朝已经名存实亡,小的诸侯国已经被大的诸侯国吞并,到最后只剩下秦、楚、齐、燕、赵、魏、韩和吴、越逐鹿中原,争霸天下。
  战国时期是中国农业、科技、思想、政治、军事发展的黄金时期。虽然当时战乱频繁,生灵涂炭,君主忙于攻伐,但疏于对人民的思想进行禁锢钳制,因而,知识界思想非常活跃,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兵家、农家、杂家、阴阳家、纵横家大行其道,各派各家著书立说,广授弟子,参与政治,互相批判,互相渗透,学术思想极为繁荣。
  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促使诸子散文蓬勃兴盛,主要有战国初期的《论语》和《墨子》,战国中期的《孟子》和《庄子》,战国末期的《荀子》和《韩非子》等。
  战国时期出现的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楚辞”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
  《楚辞》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的源头。屈原的作品是楚辞的典型代表。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真正的诗人,也是第一个伟大的诗人。
  屈原(前340年—前278年),生于楚国的丹阳(现在的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他历经楚威王、楚怀王、楚顷襄王三王统治时期。成年后经历了器重宠用、遭馋疏远、斥逐流放三个时期。他的作品大多在放逐阶段完成。他放逐的地方一是汉北,二是江南。江南主要是现在的湖南。
  从学者目前的研究看,屈原从郢都(湖北省江陵县)出发,沿长江进入洞庭湖,到了现在湘阴、益阳、常德、辰溪、溆浦、邵阳、长沙、湘潭、衡阳、永州、九嶷山。最后,停在汨罗,然后自沉于汨罗江中。
  屈原的绝大多数优秀作品都是在他流放湖南期间创作的。《离骚》、《天问》、《九章》……他在沅湘大地上“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想到朝廷上大臣们不顾国家兴亡、人民生死而花天酒地、醉生梦死,不由得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无可奈何的深沉感慨,他在深刻地思考国家、社会、人民的前途和命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到了公元前278年,听到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的噩耗,想到自己举贤修法,联齐抗秦的主张不被楚王重视,国家即将灭亡,自己的希望也完全破灭,因而悲愤交加,写下绝命诗《怀沙》后,抱石自沉于汨罗江中,以身殉国,结束了上下求索的伟大的一生。
  风(《诗经》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最有价值的是“风”里收集的周代各地的歌谣,故用“风”代称《诗经》)、骚(指屈原的《离骚》,代称屈原所有作品)是中国诗歌的源头,也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因而,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感慨地说出了“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
(三)
  沅湘着意,汨水有幸。在屈原抱石自沉一千多年后,汨罗江又迎来了一位伟大的诗人,那就是被后世称为诗圣的唐代大诗人杜甫。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李白和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杜甫一生写了很多很多的诗,仅流传下来的就有1500余首。杜诗中的名句很多很多,大家都耳熟能详:“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杜甫于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2年)出生在河北巩县。他的整个人生大致分几个阶段:年少优游,困守长安,战乱流离,短期任职,漂泊蜀中,长逝湖湘。
  在四川,听到官军打了胜仗,收复了被“安史之乱”叛军占领的河南河北,高兴得发狂,立即写下了平生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同时,筹划着回乡,拟乘船经巴峡下巫峡,溯汉水到襄阳,弃舟乘车到洛阳。大历三年(768年),杜甫58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萎缩,右耳已聋,靠汤药维持生命。
  但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冬天的时候漂泊到湖南岳阳,泊舟岳阳楼下。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想到自己晚年漂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登岳阳楼》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是他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
  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769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复折回潭州。
  大历五年(770年),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
  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大历五年(770年)冬,在亲友的资助下,冒着风霜雪雨,开始北归。
  但没走出湖南,在湘江、汨罗江汇入洞庭湖的地方,饱经沧桑的他,“故国悲寒望”,疾病加重,妻儿打听到昌江县(今平江)有隐世良医,无奈只得溯汨罗江往昌江县投友求医。不幸病逝于县治寓所,葬于汨罗江畔安定镇小田村天井湖。
(四)
  汨罗江的上游是平江县,流到汨罗市后就流入了洞庭湖。这一县一市很有特点,非常神奇。
  先来说说平江县。大家都知道共和国的将军县是湖北的红安、安徽的金寨、江西的兴国,第四名就是湖南的平江。平江县有共和国将军63名。但大家不见得知道,平江还是国民党的将军县,有国民党将军80多名。像这样既是国民党又是共产党的将军县全国仅此一个。
  彭德怀在平江举行“平江起义”后,带领起义部队转战湘鄂赣三省边界地区的平江、浏阳、通城、崇阳、通山、修水、铜鼓等地,并建立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修水有很多人参加了红军。到建国后的1955年,解放军第一次授衔,修水一个将军都没有,而隔壁的平江,却有60多个,成为了全国有名的将军县。
  平江为什么能出这么多将军呢?往深里究,我想有如下这些原因。
  一是湖南人的性格有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吃得苦,霸得蛮,耐得久,不要命!他们吃苦耐劳,如同骡子负重行远;他们倔强,又谓“霸蛮”,头撞南墙而不回;他们持之以恒,坚韧执著,屡败屡战,不胜不归,打脱牙齿和血吞;他们不怕死,不要命,老子不信邪,要死卵朝天,不死变神仙,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在最无退路时舍身忘死。
  杨度在《湖南少年歌》中慷慨激昂地呼喊: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二是平江历史上有争勇斗狠的传统。平江县历史上的地方武装最盛是在元末明初,相传平江有四十八寨。当时,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天下,平江属于陈友谅的地盘。
  陈战败后,明军大举进攻平江。平江地方武装以寨为单位与明军对抗。民众坚壁清野,一寨有难,群寨救援,小股来犯,合力歼灭,大股进犯,避其锋锐,用尽办法使明军疲劳,截断粮食供应,白天躲起来,晚上出来袭击骚扰明军。不出半月,明军必定退军。致使明军多次进攻平江没有战果,且自己伤亡极大。
  最后,朱元璋举全军之力合围平江,平江人民与明军杀得惊天地泣鬼神。传说最后剩下三阳密岩寨未攻下,其余均被攻破。朱元璋恼羞成怒见人就杀,血洗平江,平江县人口锐减百分之九十以上,其惨烈程度只怕是中国战争史乃至世界战争史都是绝无仅有的。
  清朝平江团练始于咸丰年间。平江团练规模空前,共有147团。太平天国多次进犯平江,都未得手。咸丰十年十月,翼王石达开率数万之众犯平江北界,南江桥四个团自卯至酉,鏖战异常激烈,李原浚等帅勇督团练进剿,丁壮云集,集全县之力,与石达开杀得天昏地暗,终将其拒于北门之外。
  石达开发出感慨:“撼山易,撼平江勇难”。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咸丰十一年三月,率兵十万从瑞州(高安)窜义宁(现修水)到达平江东界,见平江防守严密不敢越雷池半步。平江人众志成城,筑铁壁铜墙。李秀成只好打通城,陷崇阳、通山、蒲圻、咸宁,直犯武昌。
  平江勇是在平江团练的基础上诞生成长的一支武装力量,是由团练中的青壮年组建的,是团练中的精华,是湘军中的主力部队。平江勇在平定太平天国、平定捻军、平定陕甘宁叛乱、平定山西、贵州之乱,以及收复新疆等晚清历次战争中,将士们指东打东,指西打西,东伐西征,取得了大小上百场战役的胜利。
  平江人前仆后继,捐躯报国者八千四百多人,涌现了五百六十八名将军,其中上将衔的提督、总兵就有五十二人,这是平江历史上的高光时期。
  时隔80多年,平江出了国民政府的将军80多人,出了共产党的将军60多人,这不能不说是平江勇刀头上舔血的延续,是平江地方特色的一大传承,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所致。
  尚武也是平江的文化传统。旧时,平江习武之风盛行。其目的就是防身、健体、保家。做大人的都愿自己的孩子学点拳脚功夫,以免长大后被别人欺负。
  在农闲时,以家族或以屋场为主把青少年组织起来习武,在师傅的指导下舞刀弄棒,打拳。十八般武艺都要通晓一二,尽管是花架子,从儿童开始,长久练习,多少是有点功底功力的。
  武秀才很受平江人追捧,打师傅(武术教师)粉丝成群。拜师习武,尚侠风气很浓。平江团练、平江勇之所以战斗力强,除了抱团齐心外,其中重要一点就是其个体素质都有点拳脚功夫,民间武林中人,刀枪相逢,有功夫在身的人当然杀伤力大。
  平江勇几万之众,大都年青力壮,都由“打开了眼晴”(读了点书,识得几个字)“开发了手脚”(习了武)的人组成。难怪李元度、余虎恩等平江勇将帅拍着胸膛讲:“撼山易,撼平江勇难”,道理就在这里。
(五)
  大家都知道共和国的将军县是湖北的红安、安徽的金寨、江西的兴国,如果要问共和国的将军镇是哪里,怕没有人能够回答得出来。
  独领风骚的将军镇是湖北省麻城市的乘马岗镇,因“黄麻起义”(黄安、麻城起义,黄安后改名为“红安”)参加红军的多,革命烈士多,开国将军也多。该镇出了王树声、陈再道等33位将军、88位省军级领导,被誉为“共和国第一烈士镇”和“第一将军镇”。安徽省六安县的独山镇出了十六位开国少将,也被誉为将军镇。
  今天要说的就是平江县的长寿镇,也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将军镇。一共出了15位将军,其中有方姓将军6个,张姓将军5个,张震和张海阳是父子上将,张震还当过军委副主席。长寿镇的将军个数虽比不上独山镇,但上将多,含金量很高。
  长寿镇地处平江县东部。据《平江县志》记载,南宋理宗淳祐年间,此地有张袁氏105岁、邓黄氏103岁、魏测100岁,知县王有光将此事上奏朝廷,朝廷赐名“长寿里”,这是长寿镇名称的由来。因此,长寿镇被称为“将军之乡”、“长寿之乡”。淳祐元年是公元1241年,至今有780年了,“长寿”这个名称确实有把年纪了!
  长寿镇的东北面是幕阜山脉,南面是九连山脉,汨罗江从镇街的东北流向西南。镇街就处于由汨罗江水塑造的山间盆地上,周边是连绵起伏的丘陵低山,远处才是幕阜山和九连山的巍巍群峰。
  只见蓝天白云高远,苍山翠岭环绕,田畴交错,阡陌纵横,各种作物生机勃勃,有的抽穗扬花,有的硕果累累,由两、三层小楼组成的村庄散落在田野间、山岭下、小河边,好一派美丽的田园风光,好一派安静祥和幸福甜美的氛围。
  在大革命时期,平江县和湖南的浏阳,江西的万载、铜鼓、修水,湖北的通城、崇阳构成了湘鄂赣苏区的核心区域。国民党军和红军攻来伐去,围剿反围剿,争夺反争夺,使得苏区人民饱受兵燹战火的折磨和蹂躏,但也使很多年轻人加入了红军,走上了战场,在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下,树立了信仰,坚定了意志,走向了成熟,有的壮烈牺牲,有的成了人民军队的将领。
  开国上将张震、中将方强等就是这样先参加苏维埃地方工作,后来参军,再跟着彭德怀率领的红五军走上了井冈山,汇入到了滚滚的革命洪流中。
  站在张震上将的故居前,不由得浮想联翩,张震走过的路就是中国革命之路,在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每一里路倒下的红军战士就有三人,不知有多少平江籍红军战士倒在了战场上,倒在了长征路上,平江县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两万多人。
  虽然不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但最终走到陕北的中央红军仅有七千多人,走入1955年授衔现场的仅有一千多人。可见革命的不易,战争的惨酷,胜利来之不易,幸福弥足珍贵!
  幸福弥漫在长寿镇的每一个乡村屋场,幸福弥漫在镇街的大街小巷。过去先烈们为之奋斗的吃饱饭,住楼房,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目标早已实现,大家还建起了漂亮别致的乡村别墅,家具电器样样俱全,用上了手提电话,开上了小汽车,并且生活月月有变化,年年有提高。
  长寿镇人的幸福还溢出了镇,溢出了县,穿州过府,到了江西、湖北。他们的幸福饱涵在火焙鱼、霉豆腐等长寿特产里,让我们用舌尖感受了他们的幸福,让我们用心感悟了他们的幸福!
  长寿镇的豆豉火焙鱼的原料叫鲹鲦,长仅数寸,形狭而扁,状如柳叶,背部几成直线,腹部略凸。鳞细而整,洁白可爱,性好群游。分布很广,汨罗江及支流的小河小溪中尤多。
  先将鲹鲦洗净焙干,然后加红辣椒、豆豉、茶油爆炒,待冷却后装瓶,再加入炼熟的茶油完全浸没辣椒豆豉火焙鱼为止。
  豆腐乳是长寿镇最有名的地方土特产,从选料到成品要经过近三十道工艺,而且过程十分讲究,豆腐乳在入坛后,还有加入当地的优质白米酒和山茶油来继续滋润,经历数个月才能开坛享用,是最为传统的一种豆腐乳。
  长寿豆腐乳表面看上去呈自然的红色,切面为黄白色,咬上一小口,口感非常醇厚浓香,风味非常独特,除了是佐餐的佳品以外,还常用于烹饪调味上。
  长寿镇的辣椒豆豉火焙鱼和豆腐乳,是长寿镇的特产,是平江乃至湖南的一种乡味、一种乡思、一种乡情,也是我们外乡有缘人的一种钟爱和幸福享受!

  周斌,江西修水人,《古城旧梦》特约作者。对家乡厚重的文化历史和蓬勃发展的当代具有浓厚的兴趣,试图用笔挖掘丰厚的积淀,描绘多彩的今天,作品散见有关平台及书籍。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书刊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