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周湖岭专栏 • 正文

周期雍漳南道遗产之“风吹伞亭”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周湖岭

  明朝,漳南道属福建布政使司,辖漳州、汀州二府。正德十二年(1517年)王阳明巡抚南赣,包括江西的南安、赣州和福建的汀州、漳州四州,这一年周期雍赴任漳南道兵备佥事,掌管王阳明巡抚四州中的福建汀州、漳州两州的军备,驻福建布政司汀州府上杭县。
  漳州府辖龙岩、龙溪、南靖、长泰、漳浦五县。
  汀州府辖长汀县、宁化县、清流县、归化县、连城县、上杭县、武平县、永定县(今永定区)八县。
  上杭县,隶属古福建布政司汀州府,现龙岩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北接长汀县、连城县,南接永定区和广东省蕉岭县,东临新罗区,西与武平县接壤。

  《汀州府志·古迹》①、康熙上杭县志、民国《上杭县志·古迹志》②都记载有:“松风亭,平安里松风岭,俗呼风伞山,明正德十六年,佥事周期雍于山路建之,府志作风吹伞亭。”说的是,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兵备佥事周期雍在漳南道上杭县修建古亭,风吹伞亭。
  五百年过去了,风吹伞亭至今仍保存完好,系统技术
(民国《上杭县志·古迹志》)
  康熙上杭县志卷之二:松风亭,平安里松风岭,俗呼风伞山,明正德十六年佥事周期雍甃山路建之○府志作风吹伞亭。
  松风岭位于福建龙岩市上杭县珊瑚乡下坑村东边与武平县中堡镇芳洋村交界处的高山顶上,一条长长的石阶古驿道,盘山而上,穿亭而过。松风亭立于两山峰之间的凹口,行人翻山越岭,途经竭息,山风从亭中吹过,凉风一吹,令人神清气爽,所以当地人俗称为风吹伞亭。此古道过去是上杭县、武平县到汀州府(今长汀县)的一条重要商旅官驿通道。
  近年来,因交通发展,古道巳多年不用,吹风伞亭掩没在高山野岭,杂草从中,人迹罕至。
  吹风伞亭为一层重叠檐式建筑,坐南朝北,长约6米,宽约4米,高约5米,砖石木结构。
  亭顶为山墙式,中间有木横梁五根,上铺青瓦,外顶正中有青砖砌山梁横过。
  有南门、北门和侧门,正门朝南,花岗岩条石门框,上有匾额(被泥巴所糊)。后门较正门略低。南、北门宽二米,侧门约一米。 
  亭子墙体砌有一米高的花岗岩条石基础,之上用青砖格式立砌,中填黄土,厚达尺许,坚固耐用。
  行人从亭门中穿过,亭内靠墙周边有长条石拼成的石凳,供行人休息,地面鹅卵石铺成,被山洪泥石所填,门外连接两头条石古道。
  亭子前后一体,建筑工艺精巧,俨然是山野一道独特的古建筑景观。
  据后来的《民國上杭縣誌》记载,风吹伞亭平安里監生胡映文及其子于清乾隆甲寅年曾修葺,並施茶田二十余秤。④
(《民國上杭縣誌》)
二、风吹伞亭与王阳明
(《嘉靖汀州府志》⑤)
  王阳明与风吹伞亭没有直接关系,但他在这里有一次军事行动。
  最早记载风吹伞亭的是《嘉靖汀州府志》:风吹伞亭在平安里风吹伞山顶上,正德间,佥事周期雍、守备侯汴因山路崎岖,乃命工治,初砌石,並措资建亭其上,行者皆称便焉
  与后来的志书记载不同,这里多了一个守备侯汴。王阳明唯一一次提及侯汴的是,正德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1518年)的《批漳南道设立军堡呈》⑥一文,全文如下:
   据兵备佥事周期雍呈:“深田、半砂等处,负山滨海,地僻人稀,以致贼徒诱结,势渐猖獗。今虽议立军堡,一时未得完工,合行署都指挥佥事侯汴,暂且住扎南、韶,设法擒捕。候军堡已完,行令遵照钦奉敕谕,前往武平县驻扎。”
  看得,所呈深田等处,盗贼日渐猖炽,各该巡捕等官,因循坐视,致令滋蔓,俱合拿赴军门。但当用人之际,姑且记罪。仰该道严加督捕,在目下靖绝,以功赎罪。及照该道原议,设立军堡十处。每堡军兵不过二三十人,势分力弱,恐亦不足以振军威,而扼贼势。仰该道会同守备官,再加酌量。如果军堡工费浩大,且可停止,将各堡该戍军兵分作两营,选委勇官二员分统,于各该盗贼出没地方,络绎搜捕,每月限定往来次数。就仰经过县分,按月开报兵备官处,不时考较督责。其该设军堡,止于每日程途所到去处,建立一所,以备宿歇。非独省费易举,亦且势并力合,地方可恃以无恐,盗贼闻风而自息矣。但事难遥度,该道仍须计审详议,一面呈报,务求至当,亦无苟从。再照前项地方,盗贼日盛,备御未立,准议暂委守备侯汴前往南、韶住扎,严剿捕,以靖地方。稍候武备既设,施行有次,仍旧还归武平住扎。该道照议批呈事理,即便备行本官查照施行,俱毋违错。
  明成化年间,明朝中央政府将福建汀漳守备行司(相当于汀漳司令部)设立在武平千户所,位于今福建省武平县。
  明正德十三年十二月,因漳南道沿海“深田”、"半砂”(古地名,大约在厦门周边)等地依山临海,地广人稀,贼徒聚集,匪徒为患,福建漳南道兵备佥事周期雍提议修建军堡,向南赣巡抚王守仁呈报,借调汀漳守备(驻地武平县)侯汴率军前去支援。
  对此,王阳明的批示有几层意思:
  1、首先是要追责,“巡捕等官,因循坐视,致令滋蔓,俱合拿赴军门。”但是,“用人之际,姑且记罪”“以功赎罪”。
  2、同意设立军堡十处。
  3、对于设立军堡详细说了自己的意见。“每堡军兵不过二三十人,势分力弱,恐亦不足以振军威,而扼贼势...”
  4、对于自己的意见,漳南道要灵活采用,不要死搬硬套,“但事难遥度,该道仍须计审详议”。
  5、同意调动守备侯汴前往支援,“准议暂委守备侯汴前往南韶住扎,严剿捕,以靖地方。稍候武备既设,施行有次,仍旧还归武平住扎。”
  也就是说,兵备佥事周期雍向王阳明打报告,因此设立军堡,需要支援,王阳明批复同意汀漳守备侯汴,临时借调给漳南道剿匪使用,前往南雄府、韶州府驻扎,待平定地方后,再回到武平驻扎。
  听其言,观其行,从中观王阳明处事可见一斑。

  十年后,嘉靖七年(1528)九月,以南京兵部尚书兼巡抚两广军务的王阳明,在完成平定“思田之乱”、征八寨顽贼、设“土官”、兴学校等广西事平之后,受到朝廷的慰问。到了七年十月初十日,由于疾病愈加严重,遂向朝廷上疏要求请假养病。上《乞恩暂容回籍就医养病疏》⑦:“臣自往年承乏南赣,为炎毒所中,遂患咳痢之疾。岁益滋甚。其后退休林野,稍就医药,而疾亦终不能止。自去岁入广,炎毒益甚,力疾从事,竣事而出,遂尔不复能兴。今已舆至南宁,移卧舟次,将遂自梧道广,待命于韶雄之间。夫竭忠以报国,臣之素志也。受陛下之深恩,思得粉身齑骨以自效,又臣之所日夜切心者也。病日就危,而尚求苟全以图后报,而为养病之举,此臣之所以大不得已也。”
  由于病发严重,疏奏递交上去,王阳明在未等待朝廷的批复,于是将广西政务交由郧阳巡抚林富代管之后,由广西布政使王大用陪同从南宁启程,急匆匆地往家乡绍兴赶,经梧州,滞留在韶州府、南雄府之间,一路边行边等朝廷批复,他原意是想在出两广之前,能得到朝廷批复他回家养病的圣旨,那他也就算是名正言顺地辞官返乡了,但没能如愿。于是,他翻越梅岭来到了江西南安府(今大余县)。十一月二十九日,王阳明病逝于大余青龙铺。

  从正德十三年(1518年)十二月初三日《批漳南道设立军堡呈》到嘉靖七年(1528)十一月二十九日王阳明于大余去逝,恰巧十年整,也恰巧去逝前滞留于《呈》中所言的韶州府、南雄府之间。正如王阳明《书佛郎机遗事》⑧所言:“事若有不偶然者”。

  王阳明去逝时,周期雍在哪里?丁亥(1527),周期雍由浙江布政司参议升参政,不数月升湖广按察使,1528年,周期雍在武昌。⑨
(明代福建卫所图)
  漳南道兵备佥事周期雍驻上杭县,汀漳守备侯汴驻武平县,上杭县与武平县相邻,风吹伞亭则在两县交界的高山顶上。
三、风吹伞亭与毛泽东
  风吹伞亭内墙上仍保留着许多毛主席语录:“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信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内墙上,毛主席的话: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据上杭县珊瑚乡当地人士介绍,一代伟人毛泽东曾经九次到上杭,在上杭的山山水水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曾经一次从风吹伞亭经过。龙岩上杭方志专家温云远在革命历史经历者回忆、文化党史部门收集记录的档案中,证实了毛泽东在上杭曾经过风吹伞。

  “毛主席的头发向后梳的,这次是从上杭城来经过风吹伞来珊瑚、官庄,以后到长汀去。
  漳南道上杭县,周期雍任职四年,是其任职时间最长的地方,一代圣贤王阳明在这里平漳寇,写下《时雨记》《上杭喜雨》《征漳寇》《行台夜坐怀友》《再过行台有感》等诗篇;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里写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采桑子•重阳》等光辉著作,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在这里召开。

  风吹伞亭至今已经五百多年了,和宁化县滑石桥一样,是明朝大司冠周期雍在漳南道遗产之一,是周期雍在福建布政司漳南道四年的见证,是王阳明巡抚南赣时在漳南道的见证,也是毛泽东在闽西革命根据地极其光辉岁月的见征。


【原创文章 版权所有】

参考文献:
  ①清代职方典第一千七十六卷汀州府部汇考六 。
  ②民国《上杭县志·古迹志》。
  ③康熙上杭县志卷之二。
  ④《民國上杭縣誌》。
  ⑤《嘉靖汀州府志》。
  ⑥《王阳明全集》《批漳南道设立军堡呈》。
  ⑦《王阳明全集》《乞恩暂容回籍就医养病疏》。
  ⑧《王阳明全集》《书佛郎机遗事》。
  ⑨《明大司寇周泉坡行状》。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周湖岭专栏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