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江西江夏文化研究会

庐山,屹立于长江之畔、鄱阳湖之滨,不仅因其自然奇观闻名于世,更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象征,本次讲座黄君从庐山石刻的追寻为切入点,探寻上古庐山真面目。
黄君指出,早在尧舜禹时期,幕阜山脉就是我们中华南岳,庐山作为南岳的东头,是大禹治水时重要活动地点,并曾经驻扎于庐山牯岭,所以庐山称为“夏都”不仅是夏天避暑之都,更是夏朝天子大禹之都,它是早期华夏江南文化代表,更是江西文化源头,具有非常独特的历史地位。
在讲座中,黄君以初唐王勃《滕王阁序》中“地接衡庐”一句的解读引出话题进行讲课,主要要点概括为:
一是庐山是上古(尧舜禹时起)至西汉武帝前,中华南岳衡山(今幕阜山脉)的东头翘楚,王勃《滕王阁序》中“地接衡庐”一句,是南昌地势连接“衡山(今幕阜山脉)之庐山〞的意思,“衡庐”不是“衡山与庐山”;
二是夏禹治水时曾在九江一带停留多时,并驻扎庐山牯岭,所以庐山“夏都”之名,不仅仅是夏天避暑胜地之都,更是上古“三代”之首夏朝之都;
三是中华南岳(今幕阜山脉)是早期中华文明的集散地,是8000~4000年前,长江文明的核心地带,在早期中华文明史上,地位十分重要,庐山汉阳峰可能是早期南岳天官观日月星像以定时政的地方;
四是南岳衡山(幕阜山脉)是中华诗歌之山,因为衡山之中有四位伟大的诗人(屈原、陶渊明、杜甫、黄庭坚),这在中华五岳乃至全国各大名山中是独一无二的;
五是鉴于幕阜山脉特殊而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黄君给以庐山为代表的古南岳衡山(今幕阜山脉)重新定位为“万里长江第一山”。
因此题涉及上古长江文明及江西文化源头,故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讲座最后,黄君又以一首《咏衡岳庐山步东坡〈题西林寺壁〉原韵》诗为结束:
衡庐直上汉阳峰,
一划开天万古同。
禹帝夏都风雨在,
彩云相识画图中。
黄君简介:一划开天万古同。
禹帝夏都风雨在,
彩云相识画图中。
黄君,江西修水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兼书画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版权协会理事、北京文博学院教授、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文字博物馆书法艺术委员、江西省美术馆学术委员、(全国)书画教育协会常务理事、高等书法教育分会顾问,2002年,学术专著《书法创作引论》获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作品数十次参加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展览,并在中国美术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江西省美术馆等多地举办过个人展览十多次。出版著作30多种,其中《黄君书论文稿》(全8册)获中国国家画院创作成果奖,主编五卷本《黄庭坚书法全集》获“全国优秀出版物奖”和美术类图书金奖。
(省会秘书处:黄宇亭、黄 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