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山风 • 正文

鹦鹉老街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黄爱国

  我的故乡修水,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居幕阜和九岭之间,七百里修河上游,青山绿水,风光秀丽。这座承载着千余年历史的县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页都写满了故事,而县城中的鹦鹉老街,恰似书中一段细腻而深情的章节,在岁月的长河中,散发着独有的韵味。
  鹦鹉老街始建于唐朝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是一条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化老街。它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还融合了江南水乡的特色。

  鹦鹉街的建筑以联排、二层结构为主,下层为店铺或居住,上层放物品等用途,并且以两侧封火墙做防火隔离。房楼那一根根立柱,坚实而沉稳,支撑着岁月的重量,雕花的窗棂,精致而细腻,仿佛在低吟着往昔的风雅。
漫步在老街老巷,阳光透过斑驳的缝隙洒在石板路上,形成一片片光影的碎片。恰似老街记忆的拼图,每一块都承载了一段独特的故事。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来到鹦鹉街,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
明清以来的建筑风格扑面而来,全长不到400米,却浓缩了千年的风雨沧桑。街道两侧饭馆茶楼、店铺祠堂并肩而立,它们像是一群饱经岁月洗礼的老人,虽历经风霜却依旧身姿挺拔,以一种坚韧从容的姿态,向世人诉说着往昔的繁华。
  遥想当年,这里是修水最热闹的商业街区。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吆喝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一曲繁华的市井乐章。众多工匠和商人纷至沓来,在此开设店铺,他们带来了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商品,也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思想。
在鹦鹉街的西段,有一栋建于清末、属中西合壁建筑风格的典型建筑,历史记载,1934年,中共湘鄂赣省委特派员杨抱爱奉命在此开设“抱爱医院”,从事地下革命活动,并成为中共湘鄂赣特委地下联络站。2018年3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西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老街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兴衰荣辱。随着城市的发展,新的商业中心不断崛起,鹦鹉老街的繁华逐渐退去,它就像一位迟暮的英雄,在喧嚣的都市中渐渐被人遗忘。
老房的墙壁开始剥落,石板路也变得坑洼不平。曾经热闹的店铺大多紧闭大门,只剩下一些老人依旧坚守在这里,守护着老街最后的记忆。
  然而,老街的故事并未就此终结。近年来,修水县对宁州古城鹦鹉街进行了精心的修复改造,就像为一位沉睡的美人唤醒容颜。在改造过程中,人们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文化的传承之心,小心翼翼地保留了老式门楼建筑的风格。哪些古老的立柱、雕花的窗棂、斑驳的墙壁都会悉心呵护,它们被重新修缮,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仿佛在诉说着对往昔岁月的眷恋和对未来的期许。
为使老街赋予新韵,为让老街重新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出新的魅力,一糸列现代新业态被引入其中。如今的鹦鹉老街,已然成为了一个颇具修水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区,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他们怀着对历史的好奇和对文化的热爱踏上这片古老的土地。
  而对于当地居民来说,老街的改造不仅仅是一次城市的更新,更是一次情感的回归。曾经哪些熟悉的场景和记忆,在改造后又重新回到了他们的生活中。老街,成为了他们心中永远的精神家园,承载着他们的乡愁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再次走进了更新后的宁州古城鹦鹉街,沿着老街缓缓前行,触摸着房楼的墙壁,感受着它的温暖和历史的脉搏。哪些曾经的故事,仿佛在眼前一一浮现,我似乎看到了当年老街的繁华盛景,看到了商人们忙碌的身影,听到了市民们的欢声笑语。
  而如今,老街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重焕生机,它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既保留了历史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的元素,成为了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的典范。
站在鹦鹉老街的尽头,回首望去,这条老街宛如一条时光的长河,流淌着岁月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它见证了修水的兴衰变迁,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与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它将继续在幕阜山麓、修江河畔,静静诉说着属于自己的故事,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文化瑰宝。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鹦鹉老街又换上了另一副美丽的容颜。灯光照亮了房楼的轮廓,也照亮了老街的历史与未来。
  此时的老街,不再是一条简单的街道,而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文化符号,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它吸引着更多的人前来探寻它的奥秘,感受它的魅力,让那些古老的故事和文化,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流传下去。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黄爱国:修水县城人,1953年6月生,《古城旧梦》特约作者。1971年底在修水五四中学高中毕业,1972年4月离开家乡到柘林水电站参加工作,1988年随单位搬迁南昌。2013年6月退休,现跟随儿子在重庆市居住。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山风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