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周斌专栏 • 正文

决死平寇杨宗训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山谷

  元代惠宗至正十二年壬辰(1352),江西龙兴路宁州。
  三月,正是“修水浓青,新条淡绿,翠光交映虚亭”的时候,幕阜九岭之间的田畴旷野,春阳暖煦惠风和畅,莺飞草长柳绿花红,到处都是一派明媚绮丽的春光。本应轻车快马出城游春赏景,享受这美好的春景,度过这快意的时光,不成想,永兴(今阳新、通山等地)、武宁等地大股贼寇,气势汹汹向宁州杀来,大家的心头都笼罩了一片沉重的乌云而惴惴不安,有些人已经携金银细软,带着家人躲避到了乡下。
  蒙古人在广东崖山将南宋小皇帝赵昺赶入南海,从而灭亡南宋建立元朝,至今已有81年了。81年,对于人来说,已经进入了高寿耄耋之年,但对于一个王朝来说,应该还处于朝气勃勃身强力壮的青年时期,但元朝却已经明显地呈现了衰老疲惫的态势。事实上,16年之后,就被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一伙农民、私盐贩子所推翻消灭。
  此时,元朝的朝堂里权臣更迭频繁,政令反复无常;地方由蒙古人达鲁花赤掌控,由于他们不懂中华文化,不熟悉地方情势,导致治理失效,缺乏地方掌控能力。土地兼并达到顶峰,蒙古贵族、寺院、汉族地主,通过“赐田”、“强占”等手段,大肆侵占抢夺农民的土地。与此同时,朝廷滥发纸币“交钞”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导致物价飞涨,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元朝将全国人口分为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原南宋统治地区的人民),南人地位最低。朝廷在法律上、经济上、文化上等多方面对南人、汉人进行民族压迫,以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此时,朝廷赋税绝大部分出自江南,广大农民在高额地租和官府的横征暴敛下,被迫沦为流民或加入草寇队伍,走上了反叛朝廷的道路。
  1351年8月,徐寿辉等人起义,立即攻克了蕲州路、黄州路,十月在蕲水县建都,国号大宋(史称徐宋),年号治平,1351年为治平元年。治平二年(1352年)正月十二日,宋军攻克兴国路,改为兴国军,以杨普雄为监军。
  此时,向宁州杀来的就是一伙这样被正史称为“草寇”“贼寇”的农民。这伙贼寇实际上就是徐寿辉大宋国的官军,它由三部分组成,一部来自兴国路永兴县(今阳新县),首领为张普宪;一部来自龙兴路武宁县,首领为卢昌瑞;还有一部就是宁州本地的,首领叫余有庆。张普宪带领大队人马翻越幕阜山,来到武宁,会合卢昌瑞的人马,浩浩荡荡地向宁州进发。同时,派出人员提前进入宁州,和宁州的余有庆进行联络,预备里应外合攻取宁州。
  张普宪可能是一个读书人,对兵法应该略知一二,竟然派出一支偏师,由游清溪带领,沿幕阜山北麓西进至通城县,准备翻越通城和宁州交界的南楼岭,再顺修水东下,策应东面队伍攻取宁州州城。
  正当宋国大军压境风声鹤唳之时,宁州竟然没有达鲁花赤这个一州之长,也没有同知,只有一个宣布皇帝诏命的“宣差”贴木儿和州判官杨宗训。在这个特殊时期和特殊情况之下,他们二人勇敢地担负起了抵抗宋军进攻的重任。他们首先派出人员对两路进攻队伍进行探听,对对方的军情掌握得清清楚楚,立即召集地方士绅开会商量对策。宁州忠义之士莫以中、游孟庄、吴德文、吴德仪、祝兴可、黄居简、黄居策等人立即拿出家财,四出招兵买马,聚集家属族众,配合官军防御。
  杨宗训和贴木儿商量,将官军和义兵分成两支分头迎敌。莫以中、游孟庄、祝兴可、黄居简、黄居策带领义兵配合贴木儿防守宁州和武宁之间的边界,准备迎接张普宪、卢昌瑞大股部队的进攻。而杨宗训带领部分官军和吴德文、吴德仪率领的义兵,径往西乡南楼岭,接战游清溪这支偏师。
  杨宗训,字源清,洛阳人。杨宗训的五世祖杨德全仕金国为中京酒使,高祖父杨仪为元朝河南转运使杨奂然幕官,曾祖父杨庭实为南阳府判官,祖父杨益历宪司、御史、江南诸道行御史台御史,除广东宪司经历,任奉训大夫、护圣营缮司大使,转朝列大夫、户部员外郎,自礼部升秘书少监,出为南雄路总管,至元二年(1342)任抚州路(今抚州市)总管。杨宗训以祖父杨益恩荫为宁州判官。

《祝氏宗谱》上祝兴可画像
  三月八日,张普宪、卢昌瑞的兵马侵入宁州边境,贴木儿带领官军和莫以中、游孟庄、祝兴可、黄居简、黄居策等率领的义兵,大战来犯宋军。但因兵力悬殊,加上宁州贼寇余有庆带领兵马从旁杀入,官军义兵大败溃逃,贴木儿战死。宋军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将州城团团围住,到了三月二十日,州城即被攻破。
  与此同时,杨宗训带领的人马在南楼岭接战游清溪大队宋军,不敌而败,州城已破,只好和从武宁边境败退的祝兴可等人合兵一处,退守祝兴可家乡奉乡吴仙里(今修水何市镇)。不久,莫以中等人也带着残兵败将到吴仙里和杨宗训会合。
  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占领州城的张普宪、卢昌瑞,将退守吴仙里的杨宗训等人视作心腹之患,必欲除之而后快,遂派游清溪、王铁师夹击杨宗训。祝兴可带兵配合杨宗训多次和王铁师交战,多次取得胜利,并且斩获颇丰。这样攻攻守守,反复拉锯,宋军没有荡平吴仙里,杨宗训也没能彻底打退围攻的宋军游清溪和王铁师的兵马。
  正当杨宗训和宋军相持于吴仙里的时候,朝廷将杨宗训升职,将江州教官汤盘升任为宁州判官,接替杨宗训。汤盘,字又新,龙兴路(今南昌市)人。汤盘接到任职命令后,立即与僚属叶伯厚从小路赶赴吴仙里,面见杨宗训,商量退敌和克复州城的计划。两人认为,宋军主力都在吴仙里围困我军,州城兵力空虚,如果有一支奇兵突袭,或可成功。于是,汤盘连夜和叶伯厚、吴德文等人悄悄溜出吴仙里军营,招募义兵攻入州城,杀死宋将余茂功等以下很多宋军,宁州州城遂被克复。不久,余茂功部将余祐二又从吴仙里搬来救兵,再次进攻州城,汤盘防守兵力空虚,和余祐二大战数个回合后,被余祐二所杀,州城再次沦陷。
《祝氏宗谱》上关于祝兴可的记载
  转眼之间,就到了第二年的六月,这时已是至正十三年(1353)癸巳。一天,杨宗训召集大家商量退敌之策。莫以中对杨宗训说:围困我们的二股贼寇之中,游清溪的兵力更多,势力更强。不如集中兵力将游清溪打败,则王铁师就非常容易消灭了。大家都赞成附和莫以中的建议。杨宗训也认为莫以中说得很有道理,于是率领队伍和游清溪的队伍交战于吴仙里附近的黄冈塅,几次交战都取得了胜利,队伍士气大振,都决心尽快打败游清溪,然后再剿灭王铁师。
  游清溪看到自己的队伍接二连三连吃败仗,士气十分低落,必须打一次胜仗才能扭转不利的局面,同时,又想到杨宗训接连取得胜利,一定十分骄傲轻敌,不如利用他这种轻敌心理,设伏于适当地方,打一次伏击战,一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立即悄悄地布置起来。
  第二天,游清溪带兵又向杨宗训挑战。杨宗训立即点起兵马,决心打败这股宋军,活捉游清溪。接战一阵之后,游清溪假装不敌,拨转马头败走,兵士们也丢盔弃甲落荒而逃。杨宗训带领兵士乘胜追击,追入山沟之中,突然伏兵四起,游清溪又拨转马头带兵杀回。杨宗训等人陷在包围圈中,左冲右突,反复冲杀,血染征袍,还是杀不出重围。
  杨宗训看情势不对,料想今日很难全身而退,战死疆场就在此时。遂决然地对吴德文、莫以中等人说:“我家世代享受国家的恩德,以身报国就在今天!你们大家赶紧逃生去吧!”吴德文等人悲恸而又坚决地哭着说:“相公你既然不辜负国家的恩德,我们大家怎么能辜负你?我们决心和你同生共死!”杨宗训奋不顾身,拿起大刀冲入敌阵,又杀死了数名敌军,最后,杀至精疲力尽,遂被敌军所杀。吴德文、吴德仪、莫以中等人也被宋军抓获,在押解途中,三人夺取兵士刀剑自刎身亡,而祝兴可等人则带兵突出了重围。
  明清之时,后人在编纂《宁州志》《义宁州志》等史籍时,将杨宗训、汤盘记入“名宦传”,将吴德文、吴德仪、莫以中、祝兴可等的事迹列入“忠义传”。

  2025年6月28日

说明:本文参考了《义宁州志》《江西通志》《南昌府志》等书籍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周斌专栏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