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周斌专栏 • 正文

中俄蒙,万里茶道共申遗——探寻中国宁红茶源流之九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山谷

  一条长路,从中国武夷山的云雾茶山,到俄罗斯圣彼得堡的波罗的海沿岸,全长 1.3 万多公里的商道,曾在 17 至 20 世纪初串联起亚欧大陆的茶香与繁华。它跨越武夷灵秀、鄱湖浩渺、长江壮阔、晋陕黄土、蒙古草原,最终抵达俄罗斯的辽阔大地—— 这便是被誉为“陆上茶叶之路”的万里茶道。昔日道上,挑夫号子回荡山谷,马帮蹄声踏碎晨雾,江船帆影掠过碧水,驼铃叮当响彻草原,人挑马背、船载骆驮间,东方茶叶跨越山海,成为草原牧民、西欧民众心心念念的“东方叶子”。

  这条商道,是丝绸之路后东西方贸易的重要脉络,繁盛两百年后虽归于沉寂,遗址遗迹亦多有灭失,但它承载的商贸文明与文化交融记忆,仍在时光中熠熠生辉。作为连接中国、蒙古、俄罗斯的跨国“茶叶走廊”,万里茶道在中国境内贯穿九省区,各省区依其地理与产业特色,成为茶道不可或缺的一环:福建武夷山是红茶发源地,下梅村、星村为核心茶源集散地;江西铅山河口镇是“万里茶道第一镇”,修水是宁红发源地和核心茶源地,九江姑塘海关扼守闽赣徽茶水路咽喉;湖南安化是黑茶主产区,茶马古道纵横全境;湖北赤壁羊楼洞是青砖茶发源地,汉口以“东方茶港”之名承担国际转运重任;河南社旗赊店古镇是“南船北马”分界点;山西平遥、祁县是晋商大本营;河北张家口“张库大道”直通蒙古;内蒙古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是驼队集结地;安徽祁门红茶经九江、汉口汇入主线。出中国境后,蒙古国乌兰巴托为草原驿站核心,俄罗斯恰克图是边境贸易枢纽,伊尔库茨克、莫斯科、圣彼得堡则构成欧洲分销网络,让茶香远播西欧。
  一、黄金茶带孕茶香
  北纬 30 度左右,是世界公认的“黄金产茶带”。这里气候温润、雨量充沛、山清水秀,为茶树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世界名茶多源于此,万里茶道的核心茶源亦集中于此。福建武夷山茶区,不仅是红茶发源地,下梅村至今留存晋商茶栈、茶行遗址,星村更是茶道水路起点;江西铅山河红茶曾是早期出口主力,修水宁红茶在 19 世纪占据俄销红茶 70% 的份额,鼎盛时期修水茶园面积达 43 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 76%,外销茶叶年收入最高达 1500 万两白银,人均收入近 35 两,“茶园产银”成为当地盛景;湖南安化是黑茶核心产区,茶马古道串联古茶园与茶号,白沙溪茶厂至今延续传统工艺;湖北赤壁羊楼洞被誉为“砖茶之乡”,明清石板街与 200 余家茶庄旧址见证昔日繁华;安徽祁门红茶占晚清俄销红茶 30%,经九江港汇入茶道主线。此外,湖北五峰等宜红茶区亦为重要补充。
  彼时的茶源地,有山皆茶,户户种茶,人人业茶,茶山叠翠间,采茶妇女穿梭忙碌;街巷之中,茶庄鳞次栉比;空气中,馥郁茶香沁人心脾;茶业收入,更是当地最主要的经济支柱。那一片片嫩绿的茶叶,在商道流转中化为灿灿黄金,滋养了沿线万千百姓,也撑起了横跨亚欧的贸易传奇。
  二、《赤壁宣言》启新程
  2012 年6 月,一场关乎万里茶道未来的会议,在湖北赤壁市召开 ——万里茶路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这座小城,因《三国演义》中 “火烧赤壁”的经典战役闻名,又因苏轼《前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千古咏叹增色,从“蒲圻县”更名“赤壁市”,自带厚重历史底蕴。
  彼时,作为茶道重要节点的湖北,已敏锐察觉沿线涉茶古物、古建、遗址正逐步灭失,晋商老茶庄的木梁日渐腐朽,古码头的青石板被岁月侵蚀,若不及时保护,这一文化瑰宝或将湮灭于时光。湖北省文物局主动邀约福建、江西、湖南、山西等七省区文物部门及专家学者齐聚赤壁,共商保护与传承之计,并最终签署《赤壁宣言》,正式提出将万里茶道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一宣言,成为万里茶道申遗的“冲锋号”,掀开了跨国保护的新篇章。
  值得一提的是,万里茶道的“历史发起人”,正是以山西榆次常氏家族常万达为代表的晋商群体。三百年前,常万达敏锐捕捉到俄国对茶叶的需求,从武夷山采购茶叶,经汉口转运至恰克图,逐步构建起 1.3 万公里的贸易通道。他与武夷山下梅村邹氏合作建立茶叶基地,家族数代深耕,开创茶路万里的商业传奇,为茶道奠定了物质与文化基础,其开拓精神至今仍是茶道文化的重要内核。
  世界文化遗产,是全球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最高等级,代表着对人类共同文化财富的认可。万里茶道申遗,不仅能系统保护沿线古茶坊、古码头、古村落、古茶道,留存历史肌理;更能挖掘其承载的商贸规则、民俗风情,强化中蒙俄三国文化认同;还能推动跨国文化协作与旅游联动,激活区域文旅经济,让这一“陆上茶叶之路”的价值获国际认可,成为联结三国的文化纽带。
  三、武汉会议聚合力
  《赤壁宣言》签署后,万里茶道申遗从地方倡议逐步升级为国家行动,乃至跨国协作。2018 年 11 月 8 日,湖北武汉迎来里程碑时刻 —— 万里茶道第一次跨国申遗会议在此召开。
  此次会议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牵头,汇聚茶道中国段沿线 8 省(区)文物部门负责人,以及蒙古国、俄罗斯代表,是三国首次就申遗开展正式协调。会上,各方围绕遗产认定标准、跨国保护机制、申遗合作路径深入探讨,达成初步共识并形成会议纪要。这一会议,标志着万里茶道申遗从省级层面上升至国家层面,更实现了中蒙俄三国官方层面的深度协作,为后续跨国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从此,三国茶叶文化学者、文物保护专家打破国界,按照会议部署分工协作,中国梳理境内遗产点脉络,蒙古修复草原驿站遗迹,俄罗斯整理恰克图贸易档案,昔日的“茶叶商道”,如今成为三国共同守护文化遗产的“合作通道”。
  四、九省同心护遗产
  中国境内的九省区,是万里茶道遗产的核心载体。这条茶道从武夷山出发,经江西铅山河口,吸纳宁红茶源、祁红茶源,经九江,到达武汉。湖南安化的黑茶、宜红、蒲圻羊楼洞砖茶也汇聚武汉,和闽茶、赣茶、徽茶一起北上,经河南社旗、山西平遥、张家口、二连浩特、乌兰巴托(库伦)到达边境贸易之城恰克图。茶道上的节点地区或城市,如同时间遗落的明珠,或为茶源起点,或为中转枢纽,或为贸易重镇。唯有精心擦拭尘埃、修缮破损,才能让明珠重焕光彩;唯有将其串珠成链,才能构成茶道璀璨的“文化星河”。
在福建武夷山,6 处遗产点列入申遗预备名单,下梅村古民居修复一新,文化展示馆系统呈现茶源历史;同时主办国际研讨会、开通申遗专列,推动跨国协作。
  江西修水县编制《万里茶道遗产点保护规划》,将 278 处不可移动文物纳入省级规划,宁红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非遗,“修水礼物”文创与茶旅融合基地同步推进,2023 年承办自驾游集结赛,让“宁红之源”焕发新生。
  湖北赤壁市修缮羊楼洞古镇 97 栋古民居、春生利等晋商老茶庄,设立 23 处遗产点档案;2022 年召开《赤壁宣言》十周年座谈会,建成中国青砖茶博物馆、中俄万里茶道展览馆,开发 “寻源”茶旅线路,以“申遗发起地”身份持续发力。
  作为申遗牵头城市的武汉,更是多措并举。修缮汉口华俄道胜银行旧址、巴公房子等 49 处遗产点,编制《汉口节点保护管理策略研究》;2024 年召开跨国圆桌会议发布《武汉倡议》,推动三国签署保护共识;推出“从茶园到茶港” 数字展,串联江汉关博物馆打造“东方茶港”主题游览线路,让“茶叶转运枢纽” 的历史鲜活再现。
  河南社旗县投资 3 亿元修缮赊店古镇瓷器街、广盛镖局,发掘赵河古码头并规划遗址公园,重启赊店书会纳入非遗,开发 130 余款茶旅产品,形成“曲艺 + 非遗 + 旅游”产业链。
山西晋商群体则修缮平遥古城、乔家大院等 23 处遗产点,高校开设“晋商学” 课程,出版《万里茶道(山西段)遗产价值体系》,开发 VR 数字展厅与茶旅线路,让“晋商茶路”文化深入人心。
此外,安徽祁门、湖南安化、河北张家口、内蒙古呼和浩特等节点城市,均结合自身特色推进遗产保护与活化,九省同心,共同为申遗筑牢基础。

  五、挖掘史料传文脉
  万里茶道历史悠久、线路绵长,其独特的遗物、遗址、史料与文化,多沉淀于浩如烟海的典籍与岁月之中,需“千淘万漉”方能“沙去金存”。在此过程中,高校科研机构、专业博物馆、社会组织成为重要力量,以学术研究为基,以展览展示为窗,让茶道历史“活”起来。
湖北大学万里茶道研究院主导申遗文本编制与预评估报告,出版《万里茶道遗产价值研究》,整理 3000 余件历史文献;承办中蒙俄申遗研讨会,2023 年主办国际学术会议吸引 120 余位专家参加活动,提出“分段保护 + 整体联动”方案,为申遗提供理论支撑。
  武夷学院万里茶道文化研究院编制《万里茶道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章程》,整理 2000 余件文献,2014 年推动中蒙俄签署《武夷山宣言》,促成 29 城申遗联盟,开设“万里茶路”慕课,让茶路文化走进课堂。
  九江职业大学万里茶道茶学院设立展览馆,梳理九江“三大茶市”历史,出版《九江茶史考略》,组织 12 国留学生开展茶艺实训与茶道研学,搭建跨国文化交流平台。
  社会组织与博物馆亦发挥重要作用。万里茶道联合申遗办公室、国保单位文化联盟、中华文化促进会万里茶道协作体等机构协同推进,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作为总技术主持单位,负责申遗文本与保护规划编制;
  武汉市江汉关万里茶道展览馆依托百年江汉关大楼,用清末铜鎏金天平吊秤、六国文字码头照片等实物与史料,还原汉口“中国最大茶叶港”的盛况,毗邻的巴公房子展览馆则讲述俄商巴诺夫家族的茶贸故事。
  赤壁羊楼洞中国青砖茶博物馆依托清代长盛川茶厂旧址,用 2000 余件文物、VR 制茶体验、古作坊场景复原,展现青砖茶历史与茶道贸易图景,成为茶旅融合的文化地标。
  茶船的白帆已隐没于历史风云,驼队的铃声亦消逝在草原地平线,但万里茶道的茶香,仍封存在山川河流与文物器物中,历久弥新。如今,中蒙俄三国携手申遗,既是对过往贸易传奇的致敬,更是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的守护。这条承载着茶香与文明的古道,终将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成为连接东西方的文化新纽带。

  2025 年9 月8 日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周斌专栏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