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我们一行五人,大舅冷福全夫妇,我和老伴,在外甥周湖岭带领下驱车前往大湖山,既想欣赏大湖山的壮丽景色,对于我,也想追索青年时代的记忆。一路上,我与大湖山的不解之缘象放电影一样浮现于眼前。
我第一次去大湖山,是1965年5月上旬,我在白岭中学读初三,学校正放农忙假,姐姐生了小孩(因在湖山生的,取名湖岭),父母派我去祝贺姐夫姐姐生了小孩。那时全丰未通公路,我跟随姐夫从路口芦桥岀发,经石达岭、塘市坳、全丰到干坑一路跋涉,直到昼饭(午饭)边才到达湖山寺。姐姐知道家里会去人的,早已喜岀望外,见到我去了,高兴得不得了,待我坐定后,就抱过襁褓中的宝宝给我,看到我这做舅舅的抱起熟睡中外甥的亲热劲头,姐姐那种快乐幸福的心情溢于言表。
姐姐胡云庄,只比我大两岁,是家里的老大。因要她帮着带弟妹,父母没在适龄时让她上学,直到我上小学三年级了,学校老师也一再上门动员,父母才同意了让她上学,但母亲向老师提出一个要求,要让她和我同读三年级,否则就不读。老师没法,同意了我母亲的要求,但如果成绩跟不上就不行。姐姐很聪明,那时大队小学叫初小,是一至四年级。公社是高小,五至六年级。姐姐不仅和我一同考上了高小,1962年我们姐弟两同时考进了白岭初级中学。姐姐初中没读完,1963年就与姐夫周国平订了亲,1964年他们就结婚了(那时的婚姻法结婚年龄18岁)。当时的白岭区金岭公社在大湖山办了一个社办林场,我姐姐和姐夫两人就成了这个社办林场的成员,居住在这里。
1967年,我在九江农业职业中学读书,正处于文化大革命中期,学校没有开课,我回到家里,因没有其他事,就跟随姐夫到湖山来采山货。这是我第二次上湖山。这里上半年有山竹笋,有前胡,独活,沙参,玉竹等野生药材,还有象画香球(做染料的)等山货。我将这类山货焙干挑到当时的全丰药店来卖。我在姐夫姐姐这里住了两个来月才下山。湖山寺附近的山头几乎都跑遍了。什么湖塘呀,百丈崖呀,还有方岩、神女瀑、观音崖、狮子崖、风马岭等这些景点名称都铭记于心。每当提起湖山,还有湖山寺东侧沟边的一株高大苍翠的银杏树就浮现在眼前。
和我姐姐他们同住在湖山寺的有当地的大队党支部书记曹志昌一家。他两夫妇对我们这些外社去的人非常友好,亲切,和善,有什么困难热情帮助。他们的儿子曹治轩,是个手艺岀色的篾匠,有一次他在织篾垫,有花纹的那种,我问他那篾上的颜色怎么弄的?他告诉我是用石灰水煮了的。曹治轩的儿子和我姐姐的儿子是同一年生的,起名曹华山。曹志昌书记的小女儿曹爱群,当时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左肩骨有点畸型,但这并没有影响她的聪明、伶俐和乐于助人。当我姐姐有事忙不过来时,她看到了总会过来搭把手。五十多年了,一提起大湖山,曹书记一家人的面容便历历在目。
1968年下半年,全县撤区并社,白岭区撤消了,原来的桃树公社,金岭公社,路口公社合并成白岭公社,原金岭公社湖山林场也就撤消了,此后不久,姐姐他们也回到了白岭老家,我再也没有去过大湖山。
大湖山,位于修水县全丰镇东北部,与湖北省崇阳县金塘镇正源村相邻。其主峰海拨1238。9米,在1100米高处有一1000多亩的盆地,

为了在山上有个地方休息和中午用餐,我叫湖岭与他的“同庚”曹华山联系,曹华山爽快答应了到他家吃中饭。10月3日早上8时,我们从县城岀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行程,上午10点40分,终于到达了曹华山家。上山的水泥路较宽,小车还可以会车,而到了山上水泥路就只有3米多宽,会车都困难,不仅弯道多,而且坡度陡,好在我大舅冷福全车技精湛,下那陡坡时,我们都惊岀一身冷汗。曹华山告诉我,山上的水泥是用风电场补尝款修的。
见到曹华山,我们互相都不可能有印象,将近六十年了,1967年我在湖山时,他还是一个两岁的幼童。现在他已是儿孙满堂的爷爷了。他和周湖岭也是相隔50年因重修湖山寺走到一起才重逢的。曹华山的爷爷曹志昌老书记已经过世了,华山的父亲曹治轩还健在,已经83岁高龄了,尽管身体不是太好,但脑子也还清醒,聊起当年的往事仍然侃侃而谈,记忆犹新。曹华山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又各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女儿生了一个儿子两个女儿,他的孙子辈共有9人。加上他父亲这是一个18人的大家庭了。上午11点钟左右,华山的姑姑曹爱群回来了,她是乘坐儿子的摩托车送东西给她哥哥曹治轩吃来的,一看到她我就想起了曾经那个聪明活泼的小姑娘,现在年纪虽然大了,但人还是那样的精神。她也还记得我当初的情形,她告诉我已经73岁了。她儿子长得很标志,一个健康壮实的汉子,我为她高兴。我这次湖山之行,短短两三个小时,见到了相隔近60年的曹治轩兄妹,真是一种缘份。
几乎是曹爱群来的同时,华山的两个儿子儿媳带着孩子们从南昌回来了。一下增加10个人,尤其是一下来了6个小孩,整个房子就热闹起来了,一下车,华山的两个儿子就下厨房做饭(华山的老伴在他们的女儿家没回来)。中午我们一起用餐,非常丰盛的一桌菜,炖鸡炖肉,自家种的蔬菜,两位年轻人厨艺精湛,每样菜都美味可口,一大团桌人,其乐融融。
华山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在南昌就业,不仅在南昌买了房,而且买了大奔驰等高档轿车,华山自己在家也买了轿车,一家人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中午休息片刻后,华山的儿子开车带我们去看重建的湖山寺。据有关资料记载,大湖山建有两寺,隐于大湖山顶和半山腰,分别称为湖山寺和下湖山寺。山顶湖山寺始建于唐代,距今有1200多年历史。后几经兴废,终于毁于明末清初,残碑断垣,至今犹存。下湖山寺似乎是湖山寺的延续,于明末清初建于半山腰处,寺西下侧有道观名“黄鹤楼”,相传为汉江黄鹤飞来筑巢而得名。下湖山寺内曾供奉一位清代光绪年间的苦行僧(斋公)肉身菩萨(后因破除迷信被毁),其修行事迹与肉身不腐的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我们去看的当然就是我和姐夫姐姐外甥曾经住过的半山腰的下湖山寺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金岭公社林场撤消后,曹书记一家也搬走了,该寺终因年久失修,且无人看管而倒塌。2018年本地乡民捐资进行了重建。我们看到的是重建后的下湖山寺。曹华山告诉我,这次重建完全是在原址上按原来的基脚建起来的。下车后,第一眼就看到了寺旁沟边的那株苍劲高大挺拨的银杏树。进寺后很快就找到了我和姐夫姐姐住过的房子以及外甥周湖岭岀生的房间。相隔58年,姐姐姐夫都已离我而去,旧地重游,浮想联翩,思绪万千。站在那房子的门口,我仿佛看到了亲爱的姐姐在向我微笑……

回到曹华山家,休息片刻,向华山的父亲曹治轩老人及华山一家人告别,大约是下午3点多钟,我们便启程返回。
在回来的路上我总在思考,象曹华山一家,子女都在大城市,自己和老父亲住在深山,要想见面也就几个小时的事。我们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速度真快,城乡距离在日益拉近。农村的孩子有了一定文化,只要脑子灵活,勤奋,即使没有大学文凭,同样可以在大城市占有一席之地。做父亲的还可以在乡下生产粮食、鸡、蛋、猪肉、蔬菜等原生态食品给孩子们吃。这种城乡连线的生活方式也许是一种新的社会发展走向。
我们下午5点多钟回到县城,结束了一天的行程。
胡训富
2025年10月7日于修水初稿
2025年10月12日于九江改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