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历史人物 • 正文

近代军旅藏书家——廖士翘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廖庆玉

  在江西近代诸多藏书家中,有一位出身行伍的客家籍藏书家,他就是黄埔军校第五期教官,我父亲——廖士翘将军。

军旅藏书家廖士翘将军

廖庆玉口述
李新光整理

  父亲廖士翘,字卓如,修水县人,1892年阴历四月初二出生。1920年赴日本留学,1923年回国,后经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介绍,进入黄埔军校任第五期教官,后参加过北伐,抗日战争爆发后,父亲兼任鄱阳湖警备司令部司令,率部队奔赴抗日战场,参加了武汉会战、赣北战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父亲先后于1943年1月获颁陆海空军甲种一等奖,1945年10月获颁忠勤勋章,1946年5月获颁胜利勋章。1947年7月晋升为陆军中将,并办理退役手续。
  1947年父亲退役后,在南昌市创办了翘材中学(现为南昌二中)8年,培养了数千名中学毕业生,并曾对家乡修水县梯云小学及修水县汤桥三全小学给予资助。
  父亲育有十三个子女,我排行第十一,大哥廖庆中于1944年加入共产党,二哥廖庆和以及三姐廖庆兰也在大哥的影响下先后加入共产党,四姐廖庆芝也加入共青团。对于子女庆中等3人当年加入中共党组织,从事党的地下革命活动,父亲曾多方给予支持、保护与资助。有时地下党晚上在他家开会,他会守在家门口放哨。作为国民党的将军,当年做这样的事情,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也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由此也说明我父亲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区别于其他国民党军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人士,共产党的好朋友。
  父亲曾经留下一套日记手稿,叫《我生大事记》,共十四册,时间跨度约十五年左右,字数约20多万字。日记主要部分集中记录抗战时期的行止,我曾将全书披阅一过,从中勾稽出他的相关藏书活动。

  父亲的藏书,主要来自两个时间段:
  一是供职南昌时期;另为抗战播迁时期。

  南昌时期藏书
  父亲在南昌灵应桥置有房舍(后迁墩子塘新宅),这里距戊子牌、磨正街、万子祠的“文化一条街”不远,业余时间可以在此选买书籍。这些古籍后随他漂泊各地,乱世藏书之不易,可见一斑。例如他曾以二百六十块大洋购入《二十四史》全套,南昌沦陷前搬到奉新温汤,又迁到吉安澧田,再迁泰和高城和两塘。1944年7月战事吃紧,又不得不迁往宁都,中途部分古籍浸水,令廖士翘心痛不已。

  抗战时期藏书
  父亲的藏书中的精品来自抗战时期。一方面,北方士人流播入赣者日众,为了生计及行动方便,不得不出售一些随身携带的古籍;另一方面,江西本省一些故家大族,也因日寇侵袭蹂躏,散出故物甚多。只是廖士翘身边可用财力有限,又育有六男四女,全家老小二十余口,全仰仗自己的薪俸所入,经济拮据之窘境,与另一藏书家欧阳成相比可谓伯仲之间。父亲平常自己还领着家人开荒种菜以补家用之不足,所以藏书一事,也是省吃俭用之外,努力营求。
  抗战时期父亲入藏古籍主要有:明刻本《王文成公集》三十一册,系父亲从广东曲江回泰和途中,经过赣州石渠阁时买入。石渠阁原在南昌,因为日寇犯赣而迁此。此书刊刻精良,只惜封面破烂,遂交由吉安重新裱订。父亲认为王阳明是一代大儒,也是文武双全的军事家,是自己效仿的榜样;而王阳明一生功业,恰在赣州、吉安,在此得到这部善本也是天意,所以他表示“予固当珍藏之,子孙亦宜宝之”。一个月后他在泰和又买到一部《山谷内集》,上有陈三立跋语,认为“当属善本,可宝之”。笔者判断此书应该是陈三立光绪二十五年(1899)仿宋版影印的那套黄庭坚诗文全集,玉扣纸精印,二函十六册,内集二十卷,外集十七卷,别集二卷,印刷精美,纸张坚白,所以廖士翘视为善本。此书为陈三立延请湖北黄冈著名刻工陶子麟刻成,行世后名盛一时,成为清代覆宋刻本之典范,所以父亲难免爱不释手。
  抗战胜利后,父亲也曾在南昌书贾罗某处买入一套元刻本《资治通鉴目录》十二函七十二册,明版《四书》一部二十册,开价每本万元(法币),最后以三十一万元忍痛买下。父亲说,“书虽得意,然价甚巨,又想此种书物非其他物品,随时得以买到,忍痛买收,只为国家保存一份文献,将来陈诸图书馆,更足使社会人士得享眼福,较之其他费似又胜多矣”,读来令人感慨不已。

  藏书精品
  父亲藏书中的精品,大体继承自莲塘方致之(即方冀道)的遗物。方氏奕世书香世家,到了方氏手上达到最高峰,然后败落。方冀道为父亲陆军小学同学,曾任河南省府委员兼秘书长、陪都卫戍总司令部军法处长,退职后寓居赣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三月十九日在南昌去世。“藏古画甚多,元、明、清历代名人作品均有;古书则有宋版、元版、明版;古砚则有砖砚、端砚,琳琅满目。
  方在世时就开始变卖藏书,民国三十一年十二月,父亲在赣县街头发现有古籍出售,不禁大为惊异,“询其来源,多出自方致之先生之家,因前后市得十余种。中有《韩》文、《柳》文、《春秋四传》、《山海经》等,皆系明版。纸张、字体、墨色皆足使人悦目赏心。方氏去世后,更多藏书散出,现在江西省图书馆所藏善本古籍中,每多钤有“莲塘方道所藏经籍记”者,大多曾是方氏之物而归诸廖士翘递藏,如《韩》文、《柳》文等书,今均妥藏江西省图书馆。

  金石碑帖
  父亲虽然不以书法鸣世,但公余颇喜临池,有时还为友朋挥翰题字,所以金石碑帖也是他收藏的内容之一。如民国二十二年(1933)春末,他入藏宋拓《天发神谶碑》四册、《秦汉金石集珍》四册、《北魏嵩高灵庙碑》、《汉玄儒先生娄寿碑》、《李阳冰城隍庙碑》等数种,虽然比不上临川李宗瀚、泰和欧阳辅那样热衷于原碑原拓,但他藏以致用的精神还是可嘉的。其他书画类藏品如在吉安所购明仇英所画仕女图一幅,上有唐寅题字,古色古香,虽然品相残破,但父亲认为毕竟是真迹,等战争结束后修补一番还堪寓目。

  古瓷古董
  按父亲自己的说法,“书画、图章、古瓷、古镜等皆予所喜”,除了古籍,他还收藏了一些其他类别的文物。1928年后南昌拆除城墙开马路,一些墓葬陆续出土了不少古瓷,1933年廖士翘曾花了几百元大洋买了一批。他的藏瓷甚至吸引了在赣的德国军事顾问莱谢劳将军亲到他家观赏,但廖自己感觉对古董不是太在行,他曾在吉安买得宫款端砚一方,一直对他的真赝拿捏不准。至于他认准了的东西,就舍得花大价钱买入。1943年他曾在吉安买入唐宋时期犀角兕觥一个,花掉了他一千四百大洋,可以说是不惜血本。其他的零星藏品,如岷山游击队钟石磐副司令送给他缴自敌酋的日本倭刀一柄,其实的一件特殊的确战利品。

  曾在庐山营建藏书别墅,名叫“松泉园”
  父亲一生戎马倥偬,军机之余却好藏书。其实他交际的对象也不仅限于跃马挽强的军人,一些文化名流和藏书家如陈三立、欧阳成等都跟他有过交往,只是一般人不知道他喜欢藏书罢了。1933年开始父亲在庐山牯岭营建别墅,名叫“松泉园”,题刻自署“松泉主人”,拟作自己将来退憩读书之所,可惜他耗费几年心血刚刚营建停当,日寇铁蹄就践踏而来,他的“松泉园”藏书之梦遂告破灭,藏书只能跟着他从南昌开始,辗转各县,不遑宁处。

  父亲的藏书事业,因其毕竟是军旅藏书家,花在古籍鉴藏与精研时间肯定不多,因此虽有欠缺的地方。纯属率尔操觚之举。无论如何,廖士翘藏书毕竟历尽劫波,如其所愿地在他近身后进入公藏序列,与他多舛的命运相比,也算是一种善终罢了。
附:文中收藏品的现在价格 文中提到部分藏品(如《韩文》《柳文》)已入藏江西省图书馆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历史人物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