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观点 • 正文

对发掘修水文化资源的几点浅见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幕阜山

      修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唐宋时期即为上望之县,明清时期一度为州所在地,名为宁州,特别是大革命时期,以修水为中心的湘鄂赣根据地是当时全国十一个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如此种种,留下了灿烂的古色、红色文化。但因缺少研究和发掘,有的“墙内开花墙外香”,有的“养在深闺人未识”。发展修水,匹夫有责,故就如何发掘古色和红色资源、弘扬地方文化,提升修水品味,提些粗浅的建议,敬请批评指正。
      建议一、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由有关部门提供课题,组织部分退休退线人员等开展对修水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或成立专门的官方或民间研究机构(如修水地方史研究会),聘请专人进行研究和发掘。
      建议二、加大对“三馆一园”的改造和修缮。“三馆”即:秋收起义修水纪念馆、黄庭坚纪念馆、修水烈士馆。“一园”即渣津烈士陵园。秋馆虽初具规模,但在秋收起义精神鼓舞下,修水人民前赴后继的历史几乎空白,“修水是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心”(江渭清语),故秋馆宜录入修水人民为创建和巩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浴血奋斗的历史;黄馆虽几经修缮,硬件日趋完善,但软件仍有较大欠缺,馆藏太少,如苏黄交往的史料严重缺失,建议继续搜集黄庭坚的史料,同时,以黄庭坚史料为主,建议录入“双凤”、五杰等的史料,从而反映修水这块土地自唐宋以来人杰地灵,文化底蕴厚重;烈馆已闲置数年,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议增挂“修水人民革命博物馆”牌,并划归党史办或文化局管理。大革命时期,渣津曾是修水红色中心区域之一,红色资源丰富,如九十年代初的渣津古艾路,当时两边挂满了纪念牌,如“赣北特委所在地”、“修水中心县委所在地”几十块牌子,均系一九五九年立,而现在仅剩“修水中心县委所在地”一块牌子,甚为可惜,渣津烈士陵园,更是杂草丛生,建议对渣津烈士陵园及古艾路上的故址加以修缮和恢复原貎,并作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建议三、重修“八贤祠”。“八贤祠”是为纪念宋元时期的八位贤人如黄庭坚、余玠等而修,原址在现供电公司,原“八贤祠”有蒋介石、孙科等题词,对于弘扬修水文化,激励后人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建议在新城区予以重修。
      建议四、城南新区地名的命名最好能体现修水文化特色。上海有“一二八纪念路”、“晋元路”等,南昌有“八一路”、“八一大桥”等,看着这些名字,就让人想起过去的历史,不知不觉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故建议城南道路的命名也要反映修水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如可以考虑命名:秋收起义路、台庄路、八贤路、双凤路及光华路等等。
      建议五、在城南建立秋收起义纪念广场和秋收起义纪念塔。南昌尽管建有八一起义纪念馆,但仍然建立了八一起义纪念塔和八一广场,广场成为了南昌的重要风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建议将所谓放之四海而皆可用的“市民广场”改为“秋收起义广场”,并在广场中央建“秋收起义纪念塔”,这对宣传修水、教育后代将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观点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