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山风 • 正文

巢引凤 凤还巢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许志平 朱建华 李福孙

  江西益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用大巴每天免费接送进贤县李渡镇、长山乡等周边乡镇的农民工上下班。

企业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午餐。

  春节期间,修水县西港镇返乡创业人员梁官华(右一)每天骑着助力车巡回在村组招工。去年底,他和本镇的三位合伙人创办了四小龙服饰有限公司,并利用务工人员回家过年的机会,广纳人才,高薪聘请熟手车工,让她们留在家中打工。

  “想要我去你公司,每月工资不得低于5000元。”在江西人才市场举办的招聘会上,一名曾在沿海城市务工、有一技之长的求职者(右)很淡定地和招工单位商谈工资待遇和福利等情况。

  修水县西港镇的梁海燕在家帮助服装企业加工服装。企业老板考虑到她进厂打工不便照顾小孩等实际情况,将缝纫机和布料送到她家中,让她在家打工,真正实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

  春节刚过,在鹰潭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梦娜袜业公司务工的杜乐财夫妇从老家安徽回到公司上班,在公司提供的夫妻房中快乐地生活。夫妻俩在此务工10年,月薪近万元。为让员工干得开心、住得安心,该公司免费为员工提供的宿舍和夫妻房全部装有空调,配置了冰箱、彩电、洗衣机和家具。

下班后,女工们在赣州鑫业有限公司“员工书屋”看书。

  3月1日,修水县凯达公司幼儿园内,公司员工的孩子们在玩游戏。孩子放心上学,家长安心上班,孔雀不再东南飞。

  新干县园区企业通过环境留人、感情留人等办法破解企业用工难题。图为该县三元药业有限公司员工闲暇时间在健身房里锻炼。

  3月2日,来自四川的农民工张林等人正在公司财务室报销往返老家探亲休假的车票。

  春节前后,东部、中部、西部上演了一场“抢人大战”,各地企业普遍缺工,招工难留工难,各地政府企业都使出浑身招数试图破解这道难题。

  2月底记者到鹰潭市采访,看到一份《鹰潭日报·招工特刊》,心中颇有感触。

  头版头条是市政府《关于对招商引资企业外来高管及务工人员实行优惠政策的意见》,对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办理城市居民户口,子女教育、住房租住、社会保障等均享受市民同等待遇。10条优惠政策条条实打实。

  头条下面鹰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致务工人员的一封信,则热情洋溢,饱含感情——无论你们在何时何地,都阻隔不了家乡对游子归来的期盼……全市工业园区几百家企业2万多个岗位正虚位以待,为你们在家乡就业,发挥技能和施展抱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我想有一个温暖的家”,家乡的亲人在呼唤着你们!

  鹰潭的建设靠大家,家乡的建设在等待着你们!

  回到家乡来打工,赚钱同时亲情浓!

  上有老来下有小,家乡打工更加好!

  市委主要领导春节到农民工家里拜年,市里每年给外出务工人员寄贺年卡、年画和招工信息,有关部门帮助、引导企业制定招聘简章及合理的薪酬待遇……

  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业留人……去年鹰潭市新增城市人口4万人,为工业园区招工2.6万人,其中85%以上是本地人。

  鹰潭市的做法是全省的一个缩影。全省各地政府企业都在有所为,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改善用工软硬环境。

  江西是劳务大省,以前江西人都愿意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现在随着本省项目建设的加速推进,园区经济的快速壮大,招工力度的不断加大,薪酬待遇的改善提高,越来越多的江西人选择在家门口就业创业。

  此谓凤还巢。

  目前全省招工进展还不均衡,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我省有些企业员工流失得厉害。招进来了人却留不住人,导致年年招工年年缺工。

  招工难,留工更难。

  招得进来,还得留得住。凤还巢,巢筑牢。

  巢要筑牢,首要是必须尊重农民工,让他们有归宿感,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农民工为城市变化园区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他们却成不了城市人,融入不了城市。让农民工不受歧视,享受市民待遇,在廉租房经适房租住、子女上学、子女服役、计划生育等方面和市民同等待遇,让他们在城市就业中找到归宿感。这是至关重要的。

  巢要筑牢,企业需要人性化管理,用企业文化凝聚人心。有些企业对员工比较苛刻,吃饭时间、上厕所时间都有具体规定。要善待员工,以人为本,设身处地地为员工解决生活所需。目前,我省不少企业为员工提供夫妻房,开办幼儿园,让员工享受年假、产假等带薪休假,组织员工外出旅游,定期举行职工运动会、歌舞演出以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

  巢要筑牢,还需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待遇机制,不断改善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环境。企业要求高、工人待遇低是招工难留工难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务工的主力群体。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期望值高,希望获得较高的薪酬和较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下班之后能有玩乐的场所。要针对务工群体的变化,相应提高薪酬标准和软硬件设施的配备。

  巢引凤,凤还巢。政府、企业、社会各方联手筑牢巢,才能破解招工难留工难,才会有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本报记者程鹃

   许志平 朱建华 李福孙 本报记者梁振堂 朱文标摄影报道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山风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