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一水绕千山,桑拓荫荫聚落宽”,10月11日,记者走进义宁镇吴都村集中连片的桑园之中,再次领略到宋代诗人张商英笔下的田园风光。村支书吴章荣告诉记者,该村现有桑园面积560多亩,平均每户栽桑3亩以上,全村仅养中秋蚕就达600多张,收入70多万元,产值超万元的有11户。
吴都村毗邻县城有16个村民小组2000多人。谈起该村养蚕的历史,吴章荣颇有感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村民利用不便耕作的旱地栽了300多亩桑树,因桑叶质量差、养蚕技术不过关等原因,大多数村民养蚕失败了,失望的村民们开始挖桑毁桑。进入新千年后,茧价开始回升,低潮时期没有挖桑的极少数村民开始受益,这时村民们才后悔当初的草率,村干部因势利导,2001年冬,动员村民用良田打破组界、户界规划栽桑。刚开始时也有不少村民对栽桑心存疑虑。针对这种情况,村、组干部积极上门做思想工作,打消他们的顾虑,同时采取村干部包片、组长包组、党员包户的方法引导村民栽桑。为了保证栽桑养蚕一户不落,村、组干部不知耽误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有的组光召集组员开会就达十多次,村民王雨生曾有过养蚕失败的教训,因此不愿再养蚕,吴章荣带领村干部三天两头到他家做思想工作,前后竟达25次,终使他解开思想疙瘩。
村主任吴章富说,现在吴都村家家户户都是养蚕户,村民没留一分口粮口,只要能栽桑的田地全部栽桑,目前已形成集中连片的密植桑园,规模效益逐步显现,栽桑已成村民的自觉行动,今年冬扩刚开始,尝到甜头的村民每亩自筹320元计划扩桑100亩,因吴都工业园租用部分田地,该村土地面积减少,村民就积极学习新技术,提高亩产效益,并提出“65443”的新目标,即一年养6批蚕,一亩桑养5张种,达到4担茧,产值4000元,高标准管好3亩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