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坳乡毛竹基地
黄坳优质大米
近年来,黄坳乡以“发展绿色经济,争创一流乡镇”为奋斗目标,围绕为农民“储备一个绿色银行、组建一条绿色通道、建立一个生态家园、维护一个稳定局面”的主题,坚持工农两线齐手抓,建设和谐富裕乡,促进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社会稳定。
按照创建“五好”乡镇党委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指导思想,把党组织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坚持班子成员挂片包村,党建联络员各负其责,一对一指导支部建设和配套组织建设。全面落实基层组织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义乌流动党支部,健全了外出党员的管理。五年来,共发展党员122名,优化了党员的年龄、文化结构,为党的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牢固树立“投资者就是上帝、环境就是品牌”的观念,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在着力抓住硬环境建设的同时,狠抓了软环境的整治,消除了一系列不利因素,倾心打造一流的投资环境。仅2010年实现招商引资签约资金11亿元,其中入园项目3个,分别是:投资8亿元的江西新中英陶瓷(修水)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美元的九江黄圆木业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江西鸿茂五金有限公司。引导扶持返乡创业,成功引进雷功民、龚京明、陈昔香等10位本土青年回家投资办鞋厂、服装厂、工艺饰品加工厂等,让投资商得到发展,百姓得到实惠。
坚持招商引资、主抓项目经济这个中心不动摇,着重抓好新上项目的达产达效;立足盘大、盘活、盘强现有企业,主攻物流产业,新增吨位750个。落实责任,严格奖惩,加大对班子成员、财税工作人员的督查考核,以日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年,确保税收按时间节点入库,实现超额完成目标任务。2010年,完成入库610万元,占任务数的204%,增幅位列全县第一。
按照“打生态牌,做竹文章,走特色路”的生态农业发展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力普及推广良种良法,提高农业科技含量,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不断加大,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业总产值不断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投入稳步增长,增强了农业抗风险能力;创建绿色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成立了绿色食品办公室,成功注册了黄坳大米、黄坳西瓜、黄羽乌鸡3个品牌,实现了青钱柳原产地注册。为全乡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赢得了先机,争得了主动,奠定了基础。五年来,新栽毛竹2800亩,新辟茶园3000亩,新扩青钱柳1800亩,“一大四小”植树造林16000亩。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创一流”的理念建成了柏树下、月山下、二房、下坪、冷水井、小港等23个移民小区,移民搬迁5400余人;完成了庙黄公路、潭九公路、龙峰公路、三塘公路的全线硬化,新修乡村组公路72公里;完成了岩咀、黄坳、旁培等12村部建设;完成了黄坳、岩咀、塘排、潭溪、港源、旁培、丁桥等30余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取资金对黄坳河潭溪段开展综合治理,新增粮田500余亩;多方筹资对潭溪水渠、丁桥水渠、黄坳水渠、港源水渠、岩咀水渠等进行修砌和维护;新建了乡卫生院综合大楼,配置了医疗设备,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完善了中小学教学设施,新建了中学学生综合楼、三塘小学校舍;新修了塘源里大桥,启动了集镇新区建设;完成了农网改造任务,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特别是庙岭至丁桥95#用电线路的架设,从根本上解决了该乡用电难。
“十二五”期间,黄坳乡将围绕 “强攻工业上项目、培植税源上台阶”的发展思路,紧扣一个关键即党建工作,突出二个重点即招商引资、财政税收,推进三大工程即新农村建设、扶贫移民、民生事业,唱响四大品牌即黄羽乌鸡、黄坳大米、黄坳西瓜、黄坳青钱柳,实现“生态立乡、产业富乡、工业强乡、科技兴乡”的目标,实现综合实力位列全县第一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