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wolong
30年前,我认识了到修水插队落户的上海知青老甫。30年后的国庆黄金周,我与来“青春第一站”故地重游的老甫在修江河畔重逢。
寒暄一阵后,老甫告诉我,这次回修水了却了一桩心愿,将几十年来压在心中久挥不去的一笔“内疚债”还清了。
1979年,上海知青按政策可以返沪安置就业,可此时老甫身无分文。回沪的车票钱怎么办?他苦思冥想出了一条“下策”,分别找到两个老乡,说自己还存有一点稻谷,按当时收购价卖给他们。俩人信以为真当即付款。可按约定的次日上午十点钟去挑谷时,老甫的住处已人去楼空。俩人方知上当,大骂“上海崽俚不是东西”。
老甫这次回修水,在原插队落户的村里几经转折寻访才找到这两位老乡,一一当面向他们道歉,给每人送上一份上海带来的糖果和500元现金。他俩都推辞不受,并且都说了同样的一句话:“几十年了,你怎么还记得?我可是早将这件事忘记了!”在老甫言词恳切的一再要求下才收下。
说到这些,老甫显得情绪缴动,眼眶潮红。他说,其实这件事他们怎么可能会忘记呢?可他们还只愿意按现在的市价收下谷子钱。但我想,只有谷钱加累计利息,再加上对他们造成伤害的精神损失费,我才算还清了这笔“内疚债”。
我拍拍老甫的肩膀说:今非昔比,判若两人呀!依我之见,当年与今日之事都会让他俩终生难忘呢!
老甫一个劲地点头:那是,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