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当代人物 • 正文

个人的简史——读廖剑华《从深山老屋走来》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樊健军

  我认识廖剑华先生是十几年前,那时候我称呼他为廖院长,这种称呼保持到现在。十几年前我是报社记者,去县第一人民医院采访时廖院长为我提供了许多支持和帮助。1999年我因病住院期间得到过他不少关照。他在我的印象中是个严谨而认真的人。我编辑修水报“山谷风”副刊时编发过他女儿的一篇文章。我离开报社后同他的接触慢慢少了许多,有时散步或在工作场合遇见我仍旧称呼他为廖院长。收到他馈赠的回忆录《从深山老屋走来》我并不觉得突然,潜意识中好像他必然会写这么一部回忆录。
  
  我对回忆录抱有特别的兴致,因为其中珍藏着我不熟悉的生活。我是欠缺那些生活而渴望了解那些生活的人,它们的作者都是年高于我的长者,他们的从世经验和人生哲学,他们的智慧和修为,于我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精神财富。我理解的历史不单纯指向轰轰烈烈的事件,也不单纯指向轰轰烈烈的人物,历史有其细微的地方,有一种向下向底层向普通和卑微的走向和延伸。万千细微的个人史汇成了汤汤的历史之河。绝大部分人的人生转折点都是所处时代造就的,都是现实的折射,对一个有梦想的人来说这种影响尤为突出。廖剑华生在深山,走出深山,与他同年代的年轻人一起上过“共大”,务过农,走过许多共同的足迹。也经历过“大学梦碎”的曲折。后来被推荐入读九江卫校,继而成长为县人民医院知名的骨科医师,先后在县第一人民医院和县卫生局担任过领导职务,之后又担任修水方园法医学司法鉴定所负责人。他与大多数同龄人相比是个“幸运儿”。他的幸运源于他心怀梦想,不管这种梦想出自底层的渴求或内心的自觉都值得赞誉和尊重。
  
  回忆录不是对过去简单的“回忆”,也不是对回忆简单的“录”,而是对自我的解剖和总结,是对大历史范畴下个人历史的书写和审视。它来不得虚饰和矫情,来不得偏见和执拗,因真实而具备可靠可信的品质。翻开《从深山老屋走来》随处可见感人动人的细节,儿时患“蛇头”麻药无效被强行拔去指甲的痛楚,“大学梦碎”时的不屈,上卫校时被修补得面目全非的解放鞋,提拔时的坦然心态,抗“非典”时的忘我情怀,为救护同行的伤者主动放弃出国考察的职业风范,等等。他用娓娓道[/float]来的笔调讲述着他的经历,字里行间有坦荡有包容,有自强有慎独,有睿智有直率,有沉淀有思考。无论对人对事,对亲情友情同志之情同事之情,不偏不倚,无愧于心,真实自然。他与他的同辈人身上有着许多传统文化的印记,比如忍耐,认真,实事求是,敢说敢做,这诸多美好的品质在当今商业社会正面临慢慢流失而弥显珍贵。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本回忆录是“本人一生自述,虽平铺直叙,却是我几十年为人处世做事的真实记录”。真实让回忆有了恒久的生命力。几十年的历程说短不短,廖剑华的笔下细枝末节都记述得那样准确生动,宛如昨日,可见他在生活中是个有心之人。由他及我,忽生慨叹,我对于生活的记忆已经叫时间洗涮出了太多空白,很多记忆都在不知不觉间走失了。
  
  一部回忆录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简史和精神简史。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当代人物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