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档案 • 正文

修水武宁成天价乌木“高发地带”?(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汪良红



  修水武宁地质地貌易产生乌木

  去年9月,修水县西港镇东山村村民发现一棵埋藏近万年的乌木,消息一出,轰动了整个西港镇。时隔几个月,武宁船滩乡又惊现千年乌木,一时间,有关两地盛产乌木的传言也越来越多。对于两地为何频频发现乌木的问题,晨报记者采访了赣西北地质大队的专业人士。

  赣西北地质大队总工办主任周贤旭介绍,乌木的形成跟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修水、武宁之所以出现乌木,与两地的地貌、地质有关。“武宁、修水山多陡峭,自然资源丰厚,这是形成乌木的必要条件。此外,这两个地方几千年前是原始森林。”

  “树木埋藏这么久而不腐烂,肯定就是因为某种原因瞬间被掩埋,接触不到空气,所以才不会腐烂,反而逐渐被碳化。”周贤旭说,发现的乌木一般都在低洼、有水源的地方。

  而对于乌木的形成,周贤旭介绍,乌木形成时间在3000~8000年不等。楠木、红椿、麻柳等树木因山洪暴发、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被埋在地底,然后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经成千上万年的碳化过程形成乌木。

  “暴发山洪、泥石流时,很多树木被埋藏在地底,被埋了后就与氧气隔绝。”周贤旭说,乌木形成的年限都是以百年为单位,一旦形成就很难腐化。“成型的乌木表面会有一层油脂,它能隔绝空气,所以保管好了,放多少年都不会烂掉。”

(记者 汪良红)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档案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