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当代人物 • 正文

我心目中的陈朝阳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李春潮

  陈朝阳是何许人也?他是广东一龙律师事务所的主任律师,江西修水人,建党五十周年那年出生,故念陈朝(cháo)阳,而不是陈朝(zhāo)阳。很明显:是指“向着太阳”而不是“早晨的太阳”的意思。我对陈朝阳律师的了解,是自我选择两省三市七个律师事务所作为我复出法律服务市场首选时始,我最先得到他欢迎我加盟的应许。

  陈朝阳律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脾气相当好。他说话总是细声细气的,但待人很热情。我到职那天,恰好是周六,他亲自开车到车站接我,然后召集所里的其他律师帮我拿行李,找住处、购物、接待吃饭,穿插介绍一龙所的情况,足足玩了两天。侧面了解,他对新来的同事都这样。

  他遇事也总是显得出奇地镇定、冷静,好象从不知道激动是何物。无论什么事,他都在经过短瞬的沉默和思索之后,娓娓而谈,明确地、准确地表达他的观点、看法,显示出与其年龄不相匹配的沉稳、老练和成熟。让人觉得他特别阳光,不给人阴鸷感。因此,所到之处都显得他人缘非常好。

  我觉得陈律师的最大特点是勤奋、敬业。在我与他相处的时间里,很少看得见他有闲下来的时候。除了干律师,他还是兼职仲裁员,并且在律协也担任有领导职务。因此,律师、仲裁、律协的业务和事务,都要在他头脑里转。他的QQ图标旁边一直挂着一个“忙”字,这是他的真实写照,让我若干次想跟他聊几句都不忍下手。看势头,我估计他是非要过了“知命”之年才会慢慢地缓下来。这一切动力,都来源于他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他自走出西南政法大学校门至今,一直是干法律,当律师;矢志不渝。没有见异思迁,没有半途而废。因此也创下了可观的业绩:律师执业近二十年,早已拥有自己的写字楼、住房、宝马车,以及稳定的法律服务市场。应该说,他在事业上是成功人士之一,但他从来没有因成功而虚华和沾沾自喜,更没有因此而不可一世,不仅在法律实务操作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且十分娴熟,而且在理论研究方面曾在国内报刊杂志和有关知名网站上发表过多篇法律研究文章,还著有《中国劳动人事法规大全(软件)》(法律出版社出版)。

  陈朝阳律师给我的最深印象是:对新来律师尤其是实习律师的指导、培养特别热诚、给力。仿佛,一龙律师事务所就是新律师的摇篮,而他就是个摇篮人,悉心关照、精心呵护新来律师和年轻律师的成长。由于陈朝阳律师的法学功底相当深厚,别说刑、民、行政最基本的法律,还对公司法、合同法、劳动法、知识产权等板块相当熟悉,因而在知识的传授运用上总是高屋建瓴且又倾囊而出,颇有“导师”风范;而在诉讼技能技巧方面的运用指导也总是毫无保留地无私奉献,完全不考虑对方会成为自己未来的竞争对手。一经发现新来律师某些方面做得不当或者不够,他同样会不藏不掖却毫无怨意地提出指正。而年轻律师每取得一点点成绩和进步,他都会毫不吝啬地肯定、表扬、鼓励。我与好几位曾经在一龙所工作过或实习过的律师交流过,对此都有殊深印象:一个个翘起大拇指,有的甚至感激涕零,有的事业有成有了自已的房车后,仍视他为导师和引路人、朋友。我觉得,敬业的后生之辈如果能得到陈律师的青睐、指导和点拨,将会受益匪浅甚至会终生受益!他的这一点对于我来说,每一次碰到或想起,都会使我由衷地升腾起一股“肃然起敬”之情!

  而陈朝阳律师给我的最大影响,则是在他情感的真挚、生活的朴实上面。只要是与他相处在一起,他的真诚、朴实就会布满我的全部感觉,原因就是自己在这方面与他特别投合。尤其是在我得知他自小体弱多病,他能够把自己锻炼成长到这个程度,让我瞠目!这除了他还有“良母”以及“贤妻”等外因条件之外,主要就是他自身的自爱、自重和不懈奋斗了,以至于锻造了自己的性格、情操和修养成果。他的情感真挚、生活朴实直接体现在待人处事、交流处世的态度和方式上面。以下两个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其一,我有好几次因工作问题获陈律师请与共同进餐,他都非常节俭和恰当:能吃饱就行,毫无奢华和浪费。这使我把其与李嘉诚联系起来:后者也是世界巨富呀,可人家也从未排场、奢华啊。陈律师就具有这样的品格!其二,我有一个同事,一定要请我吃饭,二人一顿就吃了一百几十元。我说了数次吃个快餐就可以了也不听劝阻。我心里寻思:一个下岗职工,二次创业时期,凭什么那么阔绰?!这还使我与我们的许多后生之辈联系起来:他们动不动就出手大方,一点儿也不怜财惜物,还暗示吾辈落伍。他们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只当“诗”来念。这真可谓是对照鲜明、反差强烈。总之,待人真挚、勤俭朴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而这也使我对陈律师尤为敬佩。
   
  当然,客观地说,陈朝阳律师也不是“完人”。他同样存在着某些弱点和短处、欠缺与不足。这就是所谓的“人无疵,不可交也”。而他的欠缺和不足大都表现在工作上和方法上,而不是表现在思想上和品德上。因此整体上他是瑕瑜互见,瑕不掩瑜。

  值得可喜的是:陈朝阳律师已经步入“不惑”之年,处事处世都将会日趋成熟、日臻完善。尤其是待其过了四十五岁、不再是“青年”以后,估计无论是“回首’还是”前瞻”,他都将会有新的认识、新的境界。这是大多数人经历过的,他也应该有(不会例外)。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当代人物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