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作努力实现规范执法与社会管理创新有机结合
近年来,修水县公安局党委通过狠抓执法规范化建设,使执法水平有了长足进步,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本人结合修水县公安局法制工作,就如何努力实现规范执法与社会管理创新有机结合,浅谈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创新理念,全面实践,积极探索公安标准化管理 尝试将现代管理理念引入警务管理特别是执法管理工作,以标准化促进正规化的工作格局。 一是理清思路,精心组织。以梳理排摸突出执法问题为切入点,紧紧围绕执法主体不强、执法行为失范、执法裁量随意、执法保障滞后四类重点问题,抓住主要矛盾,逐步健全标准,强化监督管理。 二是把握原则,创新方法。确立“从法条中来、从实践中来、从群众中来”的工作原则,所有标准的设定,都坚持以法律规定为依据、以方便民警为基点、以人民满意为目的:从法条中来,就是根据法律法规的原则规定,细化标准。从实践中来,就是总结提炼基层执法中的经验教训,固化标准。从群众中来,就是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设定标准。 三是突出重点,逐步深化。在推进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按照“基层优先、试点先行,梯次推进、协调发展”的要求,从基层到机关、从硬件到软件、从业务到队伍,逐步实现全警种、全岗位、全流程覆盖。 二、强行入轨、强势推进,狠抓主体管理、流程管理和机制管理,严密过程监督,强化结果运用,把全警推上规范化轨道 一是加强执法主体管理。以纯洁执法动机、端正执法思想为重点,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强化民警对“忠于法律、严守纪律、履职奉献、服务社会、严谨操守”警察意识的教育和养成,不断夯实全警尊重法律、敬畏法律、捍卫法律的思想基础,努力使规范执法成为民警的自觉行动。另一方面,清理执法主体,依法界定执法主体的职责和权限,将公安执法任务和执法责任明确到具体执法主体,严禁辅警、联防队员、保安队员等非警务人员直接从事执法活动。在此基础上,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创执法示范单位活动,推动全警法制大练兵。全警层面,依托刑侦、治安、交警、综合四大警种轮训基地,组织轮值轮训,确保全体民警每年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15天;推行民警“学法学分累计制”,建立民警网上学法分级管理制度,实施民警执法资格考试考核制度,实行民警晋衔晋职法律必考制度。采取公开招录、岗前培训、资质认证等方式,切实加强对辅警的规范管理。同时,制定了要求,规定每年完不成学法任务、达不到标准以及执法有瑕疵的民警,再次参加提高培训班,经考试合格后重新竞岗;对应当追究执法过错责任的民警,停止执行职务。业务骨干层面,推行执法主体资格等级化管理,实行主办民警制度,未通过主办民警资格考试的不得担任主办民警。通过常态化的教育培训,广大民警的执法素养和能力不断提高。 二是加强执法信息化管理。我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执法信息网上录入、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执法质量网上考核”的网上执法办案管理模式,对执法办案实行全方位、全流程的实时监督管理,初步实现了公安业务和队伍建设 “一网通”。有效防止了有警不接、有案不立的问题。在执法流程控制方面,设定了流程控制标准,各类案(事)件从110接处警开始就进入网络,到受理立案、人员审查、强制措施使用、涉案财物管理、审核审批、案件终结、文书制作等各个执法环节实行全流程在线管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网上办案”,有效避免了由于不良执法习惯带来的程序违法问题。 三是强化执法监督制约。在沿袭以往半年考评、个案审核考评的好做法同时,加大日常考评力度,形成半年考评、月考评、网上考评、专项执法考评相结合的多渠道的考评方式,逐步摸索出个案审核提出意见——办案单位根据意见整改——审核民警在网上对案件进行即时考评——每月对前一月审核的案卷由法制室民警集中考评,提出意见、并通报——办案单位整改——开展半年考评,根据考评成绩对全局办案单位执法质量工作进行排队通报的考评模式,通过多渠道的监督,让民警逐步养成规范的执法习惯。 三年来的实践证明:正是因为有这些创新的工作理念,有效的工作方法,我局执法水平才有了长足的进步,从全市落后位置一跃进入了全市的先进行列,为推动各项公安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