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011年春运19日正式拉开大幕。今年春运期间,中国整体客流量达到28.53亿人次,如果按每人回乡返程这一来一回平均乘坐四次交通工具计算,将有7亿多、约一半中国人经历“春节大迁徙”。 19日早上6时,天蒙蒙亮,此时距离春运首日正式放票还有一个小时。清晨的北京,气温仅有零下10摄氏度,但北京西站春运临时售票区的120个临时售票窗口前已排起了5000多人的长队。 “春运期间,上车旅客比平时增加一倍甚至更多,远远超出了现在售票和候车室的承受能力,只能增加临时售票窗口和临时候车区。”北京西站站前值班的一位铁路工作人员说。 一名等待买票的乘客说,对于今天能不能买到票,他心里还没有十分把握,“不过每年票难买但每年都坐上车回家了,今年也不会回不了家”。 广东是外来人口聚集大省。为保候乘安全,广州18日下午正式启用琶洲展馆作为广州火车站的异地候车点,专门设置了母婴候车区,并摆放1万张椅子供旅客休息,提供草席5000张,还准备了500床棉被、一批棉大衣以帮助需要的旅客。此外,在场馆内还设置了免费饮用水供应点、免费医疗救助点以及平价小型超市。 现场还有许多来自广州各大院校的志愿者,他们负责引导旅客,有的还主动帮助旅客拿行李。 更加便捷的电话订票服务也走进春运。19日起,武汉铁路局开通6000门自助语音电话订票系统,让旅客购票足不出户,免受严冬寒风之苦。此前,广州、上海等铁路部门也推出了类似服务。 春节期间,中国各地的外来人口纷纷赶回家团聚,形成了中国各地各种交通方式普遍超负荷运行的“春运现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员流动的频繁、以及交通运输能力的增长,中国春运客流量逐年增加。资料显示,2001年中国春运共运输旅客16.6亿人次,2005年突破19亿人次,2010年突破22亿人次。 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表示,春运人数最大增加客流是农民工。而随着中国通乡镇和通建制村的班车率提升,农村客运人数明显增加。 何建中说,中国通乡镇和通建制村的班车率分别达到了97.7%和88.5%,再加上农村地区的节日气氛相对比较浓厚,出行需求旺盛,今年预计农村的客流量增幅将超过10%。 在济南火车站二楼候车大厅,四川农民工鲁志根提着的一个巨大蛇皮袋引人注目。不过,根据在客运行业工作了13年的朱密观察,像鲁志根这样背着大包步履匆忙的农民工越来越少。 “以前的农民工很容易辨别,并不整齐的穿着和超大的编织袋是他们最明显的特征。”朱密说,如今,人群中多了年轻农民工的身影,他们衣服样式新潮多样,行李中少了大个的编织袋,多了便捷的拉竿箱。 “今年经济形势继续好转,经济增长幅度较高,是带动春运客流量增加的最根本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说,“随着老百姓收入提高和交通工具的多元化,出行也更加便利。” 春运中旅游人数持续增加,是推动春运客流上升的又一因素。许光建说,随着老百姓收入提高,春节期间,和家人一起去三亚等一些国内热门城市甚至到国外旅游,逐渐成为春节过年的时尚之选。 随着近年来沪宁、沪杭、东南沿海、合宁、合武、沪汉蓉通道南京枢纽联络线和全国多条高铁的投入使用,2011年春运,前往武汉、北京、东南沿海等地的客运需求基本可以保证。 然而,尽管中国交通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在运输能力、运输安全、以及运输条件上仍然面临严峻考验。 铁道部副部长王志国说,到去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9.1万公里;投入运用的高铁动车组480组,新增普通客车8540多辆。今年铁路春运肯定会好于往年。但必须看到,目前铁路的路网规模和运输能力还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解决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问题。 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坦言,最近10多年来,民航客流量从不到1亿人次增长到2.6亿多人次,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空域已紧张到一个航班也加不进去的地步。上海、广州、深圳、成都等空域都处于饱和状态。 在运力不足的同时,频繁到来的雨雪天气也会对春运交通造成一定影响。1月以来,除青藏高原以及云南、黑龙江北部等地气外,中国大部地区气温偏低2摄氏度以上,其中贵州、湖南、湖北平均气温均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新低值。17日开始,湖南、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等南方地区再次出现冻雨、强降雪等恶劣天气。 19日上午,南昌市内大雪纷飞,道路桥梁被积雪覆盖,积雪厚度在2-5厘米。准备回九江修水老家的老张,急着赶到长途汽车站乘车,但缓慢行走的公交车让他心急如焚。他更担忧:“这么大的雪,回修水的汽车恐怕要暂时停运”。 交通运输部路网中心的统计显示,截至19日9时,贵州、四川、云南、重庆、安徽、湖南、湖北7省(市)共计1条高速、7条国道、36条省道局部路段通行受阻。 交通运输部表示,在经历了2008年南方大面积雨雪冰冻灾害后,不论从理念、装备还是工作机制、物质储备上,中国交通部门应对抗灾能力的水平都比2008年有了很大提高。 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19日对记者表示,春运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对春运期间安全出行、便捷出行、满意出行要求越来越高。交通运输部已对今年道路水路春运进行了全面部署,确保广大旅客“平安返乡、欢乐过年、顺利返程”。(记者 齐中熙 林红梅)(参与采写:李志勇 吕福明 袁军宝 田建军 沈洋 赖雨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