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观点 资讯 便民服务 专栏 修水视频

媒体

旗下栏目: 社会 时政 企业 乡镇 媒体

首页 > 要闻 > 媒体 >

修水以党建考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来源:九江新闻网 作者:韩元方 人气: 发布时间:2011-03-24
摘要:舞好指挥棒 奏响新乐章修水以党建考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如何克服战斗力不强、推进发展不力,一直是基层党委探讨和思考的问题。修水县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考评为抓手,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切实提高村级党组织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促进社

  舞好“指挥棒” 奏响新乐章修水以党建考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如何克服战斗力不强、推进发展不力,一直是基层党委探讨和思考的问题。修水县以完善基层组织建设考评为抓手,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切实提高村级党组织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三级考评,网络管理,从“软指标”到“硬任务”。2010年,修水县委建立了县乡村三级考核和“党支部+支委+党员中心示范户+农户”的网络管理模式。县里把考评指标落实到乡镇,乡镇党委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制定村级党组织在产业发展、维护稳定、民生工程等方面的考量指标,村级党组织再把任务逐级分到支委委员、党员中心户和党员手中,把软指标变成了硬任务。在每个村设置了8∽10个党员中心户,每个中心户联系5∽8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5∽8户群众。全县共设置党员中心户3316户,联系党员17852名,联系服务群众11.7万户,确保了每户群众都有党员联系,每名党员都有党员中心户联系,每个党员中心户都在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通过党的基层组织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延伸到最终端。

 

  “跳出党建抓党建,把原来单纯的业务指标变为涵盖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综合任务,回归了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基层组织建设办公室主任熊洪清在谈到如何抓党建工作时深有体会地说。

 

  健全机制、突出激励,从“要我干”到“我想干”。要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必须有激励机制作保障,这是修水县委抓党建始终坚持的原则。修水县从2005年起,就开始为村支书、村主任落实了养老保险政策;从2009年起,为任职10年以上的老支书、老主任每年分别发放了生活补助960元和840元;从2010年起,分期分批公开选聘优秀村支部书记,享受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待遇,每批4∽6名;实行党内关怀“四助”工程(流动党员帮助、创业党员扶助、困难党员救助和高龄党员补助)。通过实行一系列的激励措施,激发了村支书队伍的生机与活力,让党员干部干事有盼头。

 

  在机制的激励下,修水县各村纷纷为村级发展谋出路。如今,修水县有210个村党组织通过自己的努力,闯出了一条好的产业发展路子。上奉镇湖山村确定了以蚕桑、油茶为“龙头”的产业发展之路;黄坳乡丁桥村确定养殖黄羽乌鸡为主导产业,打造黄羽乌鸡专业村;东港乡靖林村大力发展荞头种植;马坳镇十甲村大力发展棉花、药材、油菜、蚕桑种植规模;渣津镇东堰村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转化后进、整体提升,从“传令员”到“主心骨”。党组织强,党的向心力则强。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修水县委制定了系列措施:出台了《关于做好后进村党组织转化工作的意见》,从配班子、建产业、定制度、夯基础等方面加强对后进村的转化;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投入,2010年县财政投入300万元用于村部建设,实现了村村都有办公场所的目标;大力实施“素质升级”工程,将村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纳入全县乡镇干部培训总体规划,确立了由县委负责培训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乡镇党校培训村“两委”其他成员的日常村干部培训机制,2010年首批培训了108名村党组织书记。

 

  有力度,才有深度,有深度,才出成效。修水县委系列措施,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去年11月底,县委组织部通过“双述双评”,对36个后进村党组织进行民意测评,群众满意率均达80%以上,成功转化了33个后进村;在“6·29”抗洪救灾工作中,村党组织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身先士卒、勇于担当,将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全部安全撤离,修复10000余米渠道、6座水圳、8处河堤;仅2010年,全县新修村级公路335公里,行政村100%通水泥路,新扩桑园5000亩、茶园10000亩、生猪饲养81.6万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5%。

 

责任编辑:韩元方

最火资讯

首页 | 要闻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观点 | 资讯 | 便民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 热点网事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