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观点 资讯 便民服务 专栏 修水视频

媒体

旗下栏目: 社会 时政 企业 乡镇 媒体

首页 > 要闻 > 媒体 >

修水: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来源:新华社 作者:彭昭之 人气: 发布时间:2020-05-24
摘要:在修水县上奉镇移民搬迁安置点,麻洞村村民胡尚海和妻子在安置房内准备午饭,一家人2017年搬迁至此(5月21日摄)。 地处赣西北的江西省修水县是山区大县,山地面积占80%,不少群众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边远山区,就地扶贫难度大、效果差。多年来,当地一直通过
  ↑在修水县上奉镇移民搬迁安置点,麻洞村村民胡尚海和妻子在安置房内准备午饭,一家人2017年搬迁至此(5月21日摄)。 地处赣西北的江西省修水县是山区大县,山地面积占80%,不少群众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边远山区,就地扶贫难度大、效果差。多年来,当地一直通过大力推进易地搬迁和后续产业就业帮扶,帮助山区贫困群众挪穷窝、谋富业。 “十三五”期间,修水共建设易地搬迁安置点141个,依据群众意愿,实行县城园区、中心集镇、中心村三级安置,一万多名建档立卡对象顺利挪出“穷山窝”,实现了就医、就学、就业的便利化,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为了让移民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修水县因地制宜,按照“一茶一桑、林果飘香”产业格局,投入产业发展扶持资金4.46亿元,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创业扶持,让搬迁群众“有产业、有就业、有家业”。目前易地搬迁安置点附近已打造产业基地121个,建立扶贫车间20个,2746户10370名建档立卡对象通过易地搬迁实现了稳定脱贫。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影报道

↑位于江西修水县黄沙镇汤桥村的本村移民搬迁安置点(5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

↑修水县黄沙镇汤桥村村民在村里的林果合作社查看桃子的生长情况(5月20日摄)。

↑搬迁移民冷清柳在修水县古市镇杨坊村的蚕桑合作社工作(5月20日摄)。

↑在修水县黄沙镇汤桥村,返乡创业大学生李平(右)和水产合作社的工作人员准备去放对虾虾苗。他创办的水产合作社吸纳了周边的移民就业,年产对虾两万多斤(5月20日摄)。

↑在修水县上奉镇移民搬迁安置点,麻洞村村民胡尚海和妻子在安置房内和孩子们玩耍,一家人2017年搬迁至此(5月21日摄)。

↑在修水县黄龙乡易地搬迁安置点,都岭村村民冷芬满(右)一家在安置房内看电视(5月19日摄)。2017年,冷芬满一家从山大沟深的村组搬到安置点,冷芬满还当上了村里的生态护林员,每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

↑修水县黄沙镇汤桥村村民在菊花合作社工作(5月20日摄)。

↑修水县黄沙镇汤桥村村民林英华(右)和邻居在屋前晾晒金银花,他平时就在村里的药材产业合作社工作(5月20日摄)。

↑在修水县黄沙镇汤桥村的移民搬迁安置点,村民为月季花除草施肥(5月20日摄)。

↑位于江西修水县上奉镇的移民搬迁安置点(5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

↑在修水县黄龙乡易地搬迁安置点,都岭村村民冷芬满和妻子在安置房内准备晚饭(5月19日摄),一家人在2017年从山大沟深的村组搬迁至此。

↑修水县黄沙镇汤桥村村民在菊花合作社工作(5月20日摄)。

↑在修水县黄沙镇汤桥村,村民林英华(中)和邻居在屋前晾晒金银花,他平时就在村里的药材产业合作社工作(5月20日摄)。

↑在修水县上奉镇移民搬迁安置点,麻洞村村民胡尚海的妻子在安置房内带着儿子看屋外的风景,一家人2017年搬迁至此,住上了楼房(5月21日摄)。

↑在修水县古市镇杨坊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冷清柳、胡爱花夫妻俩驾驶农用车前往合作社上班(5月20日摄)。



↑拼版照片:上图为冷清柳和妻子胡爱花在位于江西修水县古市镇杨坊村老崖冲的旧屋前合影(资料照片,摄于2017年);下图为冷清柳和妻子胡爱花在杨坊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住房前合影(新华社记者彭昭之2020年5月20日摄)。夫妻俩之前一直居住在山大沟深的老崖冲,2017年搬进村里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告别了土窑房,住进了干净整洁的安置房。如今,子女们外出务工,老两口种了3亩桑叶,农闲时就在村里的蚕桑合作社工作,每年的收入有3万多元。



↑拼版照片:上图为位于江西修水县黄沙镇汤桥村深山村组内的村民旧屋,以前这里的村民出行难、就业难、就医难、上学难(资料照片,摄于2015年)。下图为在汤桥村移民搬迁安置点,2018年搬迁至此的村民林英华驾驶着摩托车从村里的药材产业合作社下班回家(新华社记者彭昭之2020年5月20日摄)。在经历“输血”和“造血”扶贫后,汤桥村的贫困发生率已由最初的9%降至目前的1.1%。村里打造的深山移民搬迁安置点先后有53户村民入住,并因地制宜建设菊花、茶叶、水产、药材、林果等专业合作社。



↑拼版照片:上图为在位于江西修水县上奉镇麻洞村南堡组的旧屋前,村民胡尚海与儿子和父亲一起合影留念(资料照片,摄于2017年11月);下图为胡尚海一家在上奉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住房内合影(新华社记者彭昭之2020年5月21日摄)。胡尚海一家曾经一直在山大沟深的麻洞村南堡组居住,种着几亩薄田,收入微薄,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家人每次都要走十几里山路才能买到日常生活必需品,老父亲看病不便和孩子的上学问题一直困扰着他。2017年,胡尚海一家易地搬迁,住进了上奉镇的移民安置点。为了帮助他们增加收入,村里为他提供了公益性岗位——护林员,还帮助他联络流转土地,发展有机水稻种植,入股村里的蚕桑合作社。2018年,胡尚海一家正式脱贫摘帽,更加努力地向着美好生活迈进,“我就想等今年秋收之后能带一家人去内蒙古大草原旅游一趟。”胡尚海说。
责任编辑:彭昭之

最火资讯

首页 | 要闻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观点 | 资讯 | 便民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 热点网事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