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标准草书社“访孔孟故里观摩崖刻石”纪事随感九首(外一首) 
	         ⊙黄君 
	一,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4.22) 
	孔孟之乡共与游, 
	来寻圣教理春秋。 
	让梨稚子父兄在,① 
	府仰碑前识所由。 
	注①曲阜汉魏碑刻陈列馆,除《乙瑛》《史晨》《五凤二年石刻》《张孟龙》诸名碑外,更有孔融及其父孔宙、兄孔褒之碑,孔氏兄弟及其母在党祸时因保护义士张俭而“一门争死”的故事,彪炳史册,光照千秋。 
	二,任城王墓观黄肠石刻题字(4.23) 
	玉缕银装事亦空, 
	可怜冥室任王城。 
	翻思匠石垂千古, 
	字中逸气有名声。 
	三,济宁博物馆“小金石馆”观汉魏碑石(4.23) 
	济水桥边崇觉寺, 
	汉碑天下不寻常。① 
	尊师画像今犹在, 
	范式朱君德俱长。② 
	注①济宁博物馆“小金石馆”,俗称“汉碑室”,位在古济水运河边,北齐崇觉寺旁。馆内《朱君长三字刻石》、《景君碑》、《郑固碑》、《孔子见老子画像》等汉代刻石9通。②范式(字巨卿)为东汉名士,官至荊州刺史、庐江太守,隶书《范式碑》为三国魏时后人追记其功德所立,见载于《水经注》。 
	四,观铁山摩崖石刻(4.24) 
	四山来拜铁仙山,① 
	《大集》前因变幻间。② 
	石坪坡斜经莫辨, 
	身边但得一“心”安。③ 
	①相传铁山之名,因八仙之一铁拐李而得,故称。 
	②铁山石刻文字内容为《大方等大集经/穿菩提品》。 
	③石坪刻经文字经1400余年风化,现已基本漫泐不能识,但见有一“心”字,气息安然,清新如故。 
	五,岗山寻访安道一刻字(4.25) 
	“他方佛土俱来集”,① 
	石经传道道无虚。 
	诸君看取鸡头石,② 
	大字巍然势欲飞。 
	注①此为安道一石刻摩崖之句,语出《入楞伽经》。 
	②鸡头石即鸡嘴石,石上刻字有“大象二年〞(580)款书。 
	六,济宁邹城金石苑观拓片展(4.25) 
	邹鲁奇观石字精, 
	大空王佛映天星。 
	千碑万象多游化, 
	究竟神通喜徹明。 
	七,观葛山摩崖刻石得句(4.26) 
	千载犹未灭, 
	大念当时起。 
	维摩诘所言, 
	实相佛亦许。① 
	我观际如前,② 
	众念偏表里。 
	在方不离方,③ 
	解脱斥偏倚。  
	彼此亦何分? 
	铁笔画心矣。 
	注①葛山摩崖所刻文字为《维摩诘经》,经文载维摩诘言:“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故云。 
	②《经》云:“我观如来,前际不来,后际不去”。 
	③《经》云:“不在方,不离方”。 
	八,午后车发邹城向晚至莱州步杜陵《望岳》原韵(4.25) 
	圣地一为别, 
	深情犹未了。 
	陪尾牵洙泗,① 
	梁父惜昏晓。② 
	走车过沂蒙, 
	问岳托飞鸟。 
	向晚东莱岸, 
	海望州山小。③ 
	注①途经陪尾山,为泗水发源地,位在今泗水县与平邑县间,相传有古颛顼帝城。 
	②梁父为东岳泰山东南辅山,上古帝王封泰山必禅梁父,故有地神之称。 
	③莱州临近渤海莱州湾,州中有三神山,自古多名家题咏。 
	九,鹧鸪天/莱州云峰山访郑道昭石刻(4.26) 
	四十年前学郑公,只今来拜我成翁。方圆惭悟人间意,曲直原知理路通。       山毓秀,海生风,个中滋味浸诗声。留题看遍峰兼阙,认得蓬莱此一宗。 
	…………………… 
	外一首: 
	赠“台湾十秀苏州展〞和连胜彥先生原韵(4.25向晚邹城作) 
	植根文苑结群英, 
	十秀芳姿各有程。 
	此脉相连风韵古, 
	好将华夏振家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