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宁红:
北美旧金山,南洋劝业会,越万里风光,有尔宁茶先占却; 俄邦皇太子,清季徐大臣,忆鸿题匾额,至今薄海话曾经。 万里茶道,由晋商开茶叶对俄贸易之先河,始于18世纪,兴盛于19 世纪。我们常说的这条古道,多指由福建崇安过分水关,入江西铅山,顺信江下鄱阳湖,到九江口后,溯长江而上汉口,再汉水至襄樊起岸,到河南赊店(社旗),改陆路北上。北上有两条路线:一是经沁阳或济源达山西泽州(晋城),经潞安(长治)入晋中;另一条经洛阳,渡河到运城入晋中。这两条运输路线入晋后,经平遥、祁县、太谷、忻县、大同、天镇,至张家口。张家口经赛尔乌苏至库伦,再到恰克图,或从大同至杀虎口、归化(呼和浩特),经赛尔乌苏,抵库伦,至恰克图。它以清雍正五年(1727),《恰克图界约》的签订为标志。 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开启了万里茶道的研究,引起了沿途政府对茶道陈迹的重视。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加深,有关中国茶叶的专著被翻译出版,对当年华茶市场及万里茶道,有了更深入的认识。2013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作了《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演讲,提出万里茶道是连通中俄两国的 “世纪动脉”,万里茶道的研究,更成为了学术界的热点。在这股热潮中,万里茶道五大茶源地之一的宁红主产区修水(古称宁州、义宁州),在宣传上也是不遗余力。在此,本文就宁红主产区修水,是万里茶道起点之一的观点,和在万里茶道、九江茶市的重要地位进行论述。 湖岭 一、万里茶道阶段的划分 自1862年汉口开埠,汉口成为了内地茶叶中转集散地,并被外国人称为东方茶叶港,由此北上进入俄国的路线,成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茶道。这条起点福建,途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河南、河北、内蒙的线路,成为了近代茶叶对外贸易的黄金通道。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俄国茶商直接到汉口购买茶叶大幅度增加。1868年超过10万担,1869年增加到 20 万担,1871年超过30万担。1896年、1898年 、1915年 、1916年,年均高达100万担。1888~1917年俄国市场成为中国茶叶的第一大市场。〔1〕在研究这一课题时,沿途城市和地区,称为节点城市,修水是节点城市之一。节点一说相对宽泛,它并不都是处于茶道主干上。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了阶段的划分,起点已不局限在福建一地。 《清代万里茶道述论》一文〔2〕,将中俄《恰克图界约》签订之后的发展史,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前期、中期恰克图是边境贸易,后期则为山西商人深入俄国的境外贸易。前期:从茶产地到中俄贸易地恰克图,有多条贩运路线。其中,福建武夷山由于红茶诞生时间早,又有丰富茶源,因此成为万里茶道的起点。中期:将咸(丰)同(治)年间的1851—1864年,作为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这是太平天国兵兴、国家动荡不安的阶段,长江中下游道路受阻,北上路线发生变化。由于长江下游军事活动加强,福建茶区遭受兵燹,江西宁州、湖南安化、湖北羊楼峒茶区成为起点。后期:同治年间到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本文来自修水网 中期正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最为炽热的十四年,茶道起点发生改变。事实也是如此,本来这些茶区进入汉口集散地,就有陆路、水路两种运输方式,只不过前期研究多关注始自福建崇安。太平天国时期,崇安线路被迫中止,长江水路受阻,各茶区被迫改由陆路,以躲避战火。1842年根据南京条约,开放了上海、福州、厦门、宁波、广州港,即五口通商。西南、江北、江南茶区的对外出口已经是多途径多选择。比如江西宁州茶区不再需要花二个多月的时间由广州出口,九江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往上海还是汉口都便捷,减少了运输成本。 而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为完全控制长江中游地区,于1853年6月开始西征,连克安庆、九江、武昌等沿江战略要地,控制了长江中游广大地区。1854年年初,西征军在进入湖南后,遭到了湘军顽强抵抗。从1854至1856年,太平天国与清军为长江中游,进行了反复争夺,其争夺区域多数在武昌至咸宁以东区域。因此,咸丰年间,加速了晋商对两湖与赣西北产茶区修水的依赖。这也是两湖和宁红茶区,继续俄罗斯贸易的原因。而宁州到达汉水的陆路里程,比安化还近,可由修水西乡、崇乡进入鄂南地区,再北上俄罗斯。 ---------------------------------------------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1〕 刘晓航.万里茶道研究专著(1999-2016)综合述评〔J〕.农业考古,2017年02期. 〔2〕 张舒.清代万里茶道述论〔J〕.中国经济史研究.2021 年第 6 期 . 二、宁州曾是近代中国最繁荣的茶市之一 《义宁州志.土产》载:“道光年间宁茶名益著,种莳殆遍乡村,制法有青茶、红茶、乌龙、白毫、花香、茶砖各种。每岁春夏,客商聚集,西洋人亦时至,但非我族类,道路以目,留数日辄去”。由此可知,道光年间修水已生产红茶,洋人介入宁州茶市。 吴觉农先生等在《中国茶区复兴计划》一书中,将中国外销红茶划分为五个区域,即宁州红茶区、祁门红茶区、湖南红茶区、温州红茶区和宜昌红茶区。宁红自从道光年间产生以来,就成为出口之大宗。1842、1848年英国人福钦两访中国茶乡,就留下了宁红名字,说明宁红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就已产生。因此宁州是江南地区最早生产红茶的区域。鸦片战争前茶叶外销地点只有广州和恰克图,宁红这一时期,已经扬名英伦和俄罗斯。纵观宁红产销历史,出现过二个兴旺时期,一个是道光之后的咸同年间,一个是光绪中后期。而第一个时期正遇上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但宁红仍然有年输出20万担的记录。 湖岭 特别是光绪十八年至二十年(1892--1894),创造了年30万担高记录。光绪18年修水仅精茶输出量达到20万担,即40万箱。〔3〕宁红对俄销售的旺盛,既是俄商在汉口的主导地位所决定,同时宁红质量上乘,其头等红茶,一直获得市场青睐。一个时期内,在汉口茶叶市场力压六帮,这与罗坤化等茶商的成功打拼,带动了整个宁红茶区不无关系。俄太子“茶盖中华、价高天下”的褒嘉赠匾,是对宁红茶的高度评价。直到今天,各类典籍文章只要介绍宁红,都会提到这八字,这不仅是罗坤化个人亮点,也为修水、为宁红、为江西茶业,增添了荣耀,更为润泽江西创造了条件。〔4〕 华茶市场自光绪十二年(1886)进入相对衰落期,之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宁红却逆势而上,保持良好增长势头。1883年4月29日《申报》,曾将两湖江西茶庄数列出。两湖共计246庄,其中主要产地羊楼洞8家、羊楼司5家、崇阳12家、崇阳大沙坪10家、通山8家、安化54家、浏阳13家、高桥12家、平江长寿街14家、平江晋坑与张家坡13家。江西共计311家,其中宁州(包括铜鼓)210家、武宁37家、吉安16家、河口18家、九江30家。而宁州几与两湖茶庄数相当,可见当时宁红茶叶的兴旺,以及市场的份量。 -------------------------------------- 周湖岭 〔3〕 梅中生.修水县志〔M〕.海天出版社,1991年。194 〔4〕 梅中生.修水县志〔M〕.海天出版社,1991年。15 三、咸同年间宁红仍是俄销出口之大宗 清朝修水诗人冷采芸(1813—1873),曾作《拣茶竹枝词》:
艳说西庄与广庄,大书金额是茶行。
广庄即是粤商茶庄,西庄即是晋商(西商)开设的茶庄,这说明在咸同年间,山西商人就在修水收购茶叶,修水茶区是晋商贩运北上俄罗斯的主要茶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在北方边境贸易和南北农牧两大区域的物资交流中,晋商担当着重要角色,它是万里茶道兴起的肇始者。冷采芸的这首诗,留下了山西商人在宁州收购茶叶的珍贵记录。开秤才经三五日,拣茶妇女苦奔忙。〔5〕 清末著名诗人陈三立在《鹭儿曲并序》中曰:“道光咸丰之交,海夷互市,宁茶之盛甲天下。估客豪奢,竟于县治,四方游女,辐辏而至。”可见当时修水茶市盛况。〔6〕 当代著名茶学家刘祖生先生,1951年春在武汉大学农学院茶叶系求学时,曾来到修水茶叶实验场实习,他在4月25日日记中写道:“他(茶工)还告诉我们修水茶叶的历史,他说在甲寅、乙卯、丁巳三年,茶业最发达,有九十几块牌(茶庄商标),外省外县到这里来做茶的人很多,一共有二万多人。”甲寅、乙卯、丁巳三年即1854、1855、1857年,正是太平天国兵兴之时。〔7〕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目前关于咸同年间的记录,《江西通志稿》留下记录:“江西茶叶素居我国主要地位,产区达五十余县 ,据历代之传述,茶叶肇始于唐,盛行于宋。 然其销售场所仅限于国内,且用以进贡馈赠居多。普及消费当如今日之盛,至其大量外销可得知者,则清代末叶。咸、同年间 ,仅修水红茶一种,每年外销量已达二十余万箱,值银一千五百余万两。迨至民前数年,全省每年输出量竟达五十余万箱,就品质与市场声誉言 ,当时之宁红实驾于祁红之上。嗣因市场畅销,价格又佳,茶园面积日益扩大,焙制贩运家数亦日见增充,故清末民初间实为江西茶叶之黄金时代。”〔8〕 太平天国起义后‚从广西到南京‚途经省份漕运受到重大影响‚切断了经大运河北上的漕运通道。据1853年9月16日清政府军机处档案载:“臣等伏查本届南粮‚始因丰工堵筑尚未合就‚继缘逆匪窜扰‚运道梗塞‚湖广、江西、江安各省漕粮全数未能起运”。此后十余年间‚江西漕粮一直全数改征折色。这段资料也 ------------------------------------------- 〔5〕 冷采芸.小洞山房诗集卷二〔M〕.碧云书屋藏版.清同治八年。 〔6〕 潘益民、李开军.散原精舍诗文集补编〔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54 本文来自修水网 〔7〕 刘祖生教授1951年《修水茶区实习日记》 〔8〕 万鸣皋.江西旧地方志茶叶文献汇考〔M〕.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年。19 证实,即使1842年五口通商,因太平天国起义,两湖和江西茶叶从长江运往上海已是受阻。〔9〕而赣西北宁红产区继续茶叶出口俄罗斯,陆路成为首选。 1853—1856 年,太平天国与清军在赣西北、湘东北一带以南昌、九江为中心,频频展开激烈争夺,湘潭、岳州、袁州等地亦几经异手,江西沦为战争重灾区,民间凋敝,军饷浩繁。但在此期间,并不是人们想像的贸易被完全禁止,太平军在湘、赣占领区还是实行自由和保护的商业政策,如义宁州安民布告称“凡尔民一切贸易无容闭歇,免致采买无向,自迫其乱”,故商贸活动并未明显衰减。〔10〕 四、陆路北上主要线路及其它茶马古道 这个十四年,宁州、安化、羊楼洞都成为万里茶道起点,宁红北上的运输路线,主要依靠二条陆路。 一是从宁州往北进入鄂南。即:西摆、黄田里、茶舍、棋盘、茶棚、新湾、南茶、回坑、芭茅、八字坳、布甲、洞上,然后进入湖北境内冷水坪、藕塘村、下铺、湄港、通山、界水岭、咸宁。还可从布甲、横山、港口、界下进入崇阳大石坪、经羊楼洞北上。也可从大椿、杨津、九曲岭进入崇阳,经羊楼洞北上汉口。 周湖岭 二是从漫江开始往东北方向进入鄂南,漫江、西峰岭、牧牛坑、程坊、马坳、渣津、桃树港、南楼岭(或苦竹岭)进入通城、赵李桥、汉口再北上。 同时漫江、山口茶市的茶叶也可从马坳并入第一条线路,经布甲往崇阳、通山方向北上汉水。 值得注意的是,二条北上茶道沿途,都盛产宁红,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包括漫江、山口、复原、程坊、大椿、黄田里、上杭、新湾、东渡港、布甲等传统优质茶产区。 修水对外输出,除主要的二条北上鄂南茶道。还有从毛竹山到南昌的茶马古道,在修水与靖安交界处至今有钞关历史遗迹;还有直抵九江、汉口、上海商埠的水路;还有一口通商时,宁红乘修水入鄱阳湖,入赣江至大庾岭,越大庾岭入珠江水系至广东口岸,水陆结合的茶道,但是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汉口、九江的开埠,大庾岭茶道走向衰落。 在此需要介绍的另一条茶马古道,即是经铜鼓、浏阳、衡阳再进入韶关,抵达广东。这条茶马古道,在抗日战争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留下了“怡和福” --------------------------------- 〔9〕 曾丽雅.太平天国革命对近代江西经济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8期. 本文来自修水网 〔10〕 元勋殿左二十七检点赖裕新安民晓谕〔N〕,转引自钟起煌主编.江西通史·晚清卷〔M〕.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年版。103 为首的宁州茶人支援抗日的事迹。 宁州的“太子茶”,“龙须茶”,是漫江有名的品牌之一。前者是罗坤化“厚生隆”所创。而别具一格的“龙须茶”出自莫家兄弟创办的“怡和福”。以其身披五彩、叶条似须而得名,出口的春茶第一批优质宁红箱茶(俗称贡箱),每箱箱面放 5 个(四角和中央)龙须盖面作为彩头。在清明至谷雨前,采摘幼嫩肥壮的一芽一、二叶为主,经过萎凋、揉捻、发酵、过红锅、扎坯、烘干、扎花七道工序精制而成,深受市场欢迎。而“怡和福”最引人注目的是抗日期间的表现。 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国内各口岸或已沦陷,或在对外贸易上已丧失条件。国民政府贸易委员会为了实现对苏战略物资易货,在香港成立富华公司组织茶叶出口,吴觉农先生以贸易委员会专员领导这一工作。〔11 〕当时武宁水路断绝。为了支援抗日,1940年宁红茶区出口14500箱,其中漫江怡和福的坚字号、莫双鑫书字号、罗月梯璧字号、王子香殿字号及山口何清泉聚字号等近5000箱。 周湖岭 根据《抗战期间中国政府对苏易货偿债相关史料》介绍,1940年全国计划茶叶出口12.4万担,当年修水精茶产量9076担,出口香港达到8700担。当年单价国币30.75—324.0元不等。而修水全部是精茶(箱),为易货作出重要贡献。因此“山漫不到庄、茶叶不开箱”,以及获得百分评价,是由原产地山口、漫江贡献高品质茶所决定。 14500箱茶叶,平均每鸡公车装载4箱,有3600多车次。我们说解放战争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同样,当年为完成国家与苏联战略物资易货,换枪枝子弹、飞机零件、航空机油等。宁红茶区的广大茶人作出了重要贡献。当时主要路线之一是修水漫江、佛坳岭茶亭、上中下沙溪、大塆、檀树坳、华光坛、双港、铜鼓水洋坪、冷坑口、关王亭、新开岭、温泉、铜鼓县城、排埠,然后抵达浏阳,再往南行。 “山漫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赞誉,既是以吴觉农为首的业界人士对宁红质量的高度认可,也是对修水人民支援抗日的大无畏精神的高度赞扬。 五、宁红制作技术的辐射传播 修水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具有茶叶生产的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宁红原产地和主产区的漫江山青水秀,年平均气温16.4度,年平均雨量1568毫米, 湖岭 -------------------------------------- 〔11〕 吴觉农.吴觉农选集〔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6 相对湿度79%,土层深厚,土质为粘砂壤土和红壤粘土,PH值在4.4-5.5之间,这里绿水环抱、薄雾浓云,气候湿润,为生产香高味浓的高档工夫红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 红茶制作方法传入修水,据叶瑞廷《莼蒲随笔》记载:“红茶起自道光季年,有江西估客收茶义宁州,因进峒教以小种红茶制法。” 义宁州周边记载,湘鄂赣三省交界的各县红茶产生时间,多诞生在道光末年之后。据各地方志记载,修水毗邻的两湖红茶产生时间,崇阳道光季年,鹤峰光绪初年、醴陵同治十年前后,岳阳道光二十三年后,平江道光末年,安化咸丰年间,羊楼洞道光末年,咸宁、通山同治年间,宜昌、祁门光绪年间。因此,宁红是江南地区最早开始红茶生产的地区之一。吴觉农先生曾说:“宁红是历史上最早支派,宁红早于祁红九十年,先有宁红,后有祁红”。 近代羊楼洞因茶而兴,成为了湘鄂赣交界地最大的砖茶加工地,发挥着一定的辐射能力。“羊楼洞之于茶业,确切地说,是区域茶叶集散地和砖茶加工地,而在羊楼洞主持茶叶制造的,则是中外茶商。”〔12〕 周湖岭 羊楼洞有个原料供应圈,主要是指制造红茶和青砖茶的原料。就包括修水,尤其是修水仁、西两乡茶叶,大多流向鄂南等地。羊楼洞处湘鄂赣三省交界地,为三省毗连九县制茶之中心,蒲圻、通城、崇阳、通山、咸宁、临湘、岳阳、平江、修水九县是羊楼洞及汉口茶业的重要原料产地。据湖北茶叶厘金局估计,蒲圻、崇阳、通城、临湘茶园约占各该县全面积30%,通山、咸宁、 岳阳茶园约占各该县全面积8%,平江、 修水茶园约占各该县全面积15%。米砖原料则收自江西修水。湖北民生茶叶公司的调查也指出“羊楼峒镇,为鄂南各县及湖南之临湘、 江西之修水所产茶叶压制砖茶之集中地点”,制造砖茶所需原料中,“黑茶百分之八十五收自湖南临湘, 百分之五取自蒲圻,百分之七收自崇阳,百分之三取自通城、通山、咸宁及修水。面茶底茶百分之七十收自崇阳, 百分之十取自临湘, 百分之十收自蒲圻,百分之十取自咸宁、通城、通山及修水”。〔13〕 不仅如此,宁红茶区在湘鄂赣周边传播起到了重大作用,大量修水茶工活跃在各个茶区,比如祁门、安化、羊楼洞、五峰等。1876年,修水茶工舒基立在祁门传授红茶制作技术获得成功,被列为祁红创始人之一。湖北五峰县是宜红主产区,《五峰县志》人物志中,就有七位是来自修水的茶工,可见对宜红的贡献。道光末年,羊楼洞红茶庄的加工制作基本全由江西人教习。〔14〕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茶公司修水红茶厂还在派茶工支援重庆、云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 〔12〕 严明清.洞茶与中俄茶叶之路(二)〔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194. 〔13〕 严明清.洞茶与中俄茶叶之路(二)〔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188-189. 〔14〕 严明清.洞茶与中俄茶叶之路(二)〔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4年。207. 南、汉口、上饶等茶厂,可见修水茶叶制作技术的传播和影响。 六、宁红在九江茶市的地位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1858年签署了《天津条约》,长江沿岸的汉口、九江、南京、镇江被辟为对外口岸,这也是外国商船深入内陆长江的开始。在近代,九江、汉口、福州并称中国三大茶市。所以恰克图交易的茶叶,主要来源于当时中国三大茶市,晋商常年派人在九江、汉口、福州等地收购茶叶。19 世纪中期,九江茶市作为中俄茶叶贸易的主要货源,在市场有着重要的地位。 1863年后,九江因开埠茶叶贸易增加,刺激了当地茶叶种植。这一时期,茶叶的输出量增加,光绪十二年(1886)达到 30 多万担高位。茶行也增加迅速,1862年开埠时只有十六、七家茶行,至1870年九江出现茶行林立现象。1881年,九江茶行有 252 家,至 1882 年增加至 344 家。统计显示,1872 至 1882 十年之间,九江对俄出口砖茶共计86128担,而1882至 1891十年间,九江对俄出口砖茶共计 259268担。〔15〕这个数据仅是砖茶,并不包括其它茶类,由此可见当年九江茶市的繁荣。而这一阶段宁红处于鼎盛,光绪十八到二十年(1892-1894),宁红年输出达30万担。〔16〕宁红在市场的良好势头,极大助推了九江茶市的兴旺。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九江作为万里茶道重要集散地,以南的节点城市有祁门、河口。比较起来祁门红茶诞生在1876年后,虽然质量与宁红媲美,但产量有限。而同光年间“河口茶市已是渐次衰退之际。”〔17〕在当年红肥绿瘦之时,庐山绿茶对九江茶市的影响退居其次。而修水是宁红原产地和主产区,在当年市场的份额,鼎盛时占全省80%,占全国的14% ,真正的有市、有价、有量,它是九江茶市的重要支撑。 根据《江西茶叶对外输出量(1863-1935)》资料,〔18〕比照《修水县志.精茶产量》的记录,虽然统计来源不一,而且多有缺失,有些数字还有矛盾。但可作为参考、可管窥宁红在全省茶叶市场的地位。光绪18年(1892)修水精茶产量达20万担,江西出口量是21.8万担;光绪31年(1905)修水精茶 ----------------------------------------- 〔15〕 刘辉.50年各埠海关报告〔M〕.中国海关出版社.2009年。63 〔16〕 姚贤镐.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M〕,中华书局.1962年,第3册。969 〔17〕俞海清.江西之茶业〔M〕.实业部上海商检局出版.1932年。4 〔18〕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江西省图书馆.近代江西省贸易史资料〔M〕.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206 本文来自修水网 18.2万担,江西出口是17.6万担。从九江开埠之前的咸同年间,到之后的1892年,宁红年出口基本保持在20-30万担。这段时期的九江茶市,主要还是以宁红茶源为主,宁红在江西茶叶出口处于主要地位,在九江茶市仍然如此。 南昌大学周付华关于《近代九江茶市研究》的论文,在回顾学术研究一章中,列举了1937年上官俅《九江茶市概述》、1984年胡太昌《近代九江开埠与近代九江茶市》、1989年江国华《驰名中外的九江茶市》三篇文章,对九江茶市的衰落,归纳了三个共同原因,即:宁红茶的衰落、外茶竞争、税捐过重。因此说宁红在市场的消长,与九江茶市息息相关。九江茶市的研究,绕不过宁红,绕不过修水。 七、结语 修水、是宁红主产区,漫江、是宁红原产地。自道光初年以来,宁红就因其优良品质受到市场欢迎。1891年罗坤化的百箱精品茶,在汉口被俄太子以每箱百两高值买下,获得“茶盖中华、价高天下”褒嘉赠匾后,更是身价倍增,名声大噪,宁红当年在市场的份额大增,与安化黑茶、羊楼洞砖茶一起成为晚清和民国初年国家出口之大宗。在百年万里茶道上,宁红主产区修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后,万里茶道逐步走向衰落。随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水路断绝,宁红更是深受影响。作为中华茶人的深刻记忆,作为中华茶史的重要篇章,作为万里茶道的起点和五大茶源地之一,对宁红主产区修水的深入研究,无疑是万里茶道和九江茶市研究课题的重要内容。 本文来自修水网 1989年,现代茶圣吴觉农题词“宁红、祁红并称世界之首”。2023年8月,著名茶人刘祖生题词“宁红,世界茶之珍品”、“修水,中国红茶之乡”。皆对宁红主产区修水给予高度肯定。今天,乘盛世东风,修水茶人正全力以赴,人们拭目以待修水茶产业再创辉煌。(2023.09.15) (原载《九江职业大学论坛》2024年第2期) 作者简介: 卢曙光,汉族、籍贯江西修水,1958年生,毕业于浙江农大茶学系,专科学历。热衷诗、联、赋写作和地方史研究。获2014年中国对联创作奖, 曾出席2018年山西太原“汾酒杯、山西赋”全国赋文学大赛、2021年四川南充建党百年“司马相如杯”全国赋文学大赛颁奖大会和2020年纪念陈寅恪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收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编《陈寅恪家族研究论文集》。出版有历史散文集《幕阜拾零》、长篇文史著作《盛世宁红》,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辞赋社、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