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周斌专栏 • 正文

白岭大寨田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周 斌

       黄龙山下的白岭镇,其地形很有特点。在镇的边界上有一圈较高的山岭,从黄龙山开始,顺时针方向有尖山、界文岭、南楼岭、苦竹岭、月光山、南峰山、三千岭,金峰山、福寿岭、八斗岭。
        在这圈山岭的包围下是成片成片的低山丘陵,在低山丘陵之间是山垅田源,像张垅、饭垅、溢垅、烟冲源、芭蕉源、北冲源。在河水交汇的地方则冲积出了一些平整的大块田地,像大庄塅、三千塅。


黄龙山下白岭镇
        今天要说的是从白岭到桃树之间的这一片低山丘陵之间的大寨田,说说大寨田的前世今生。
        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大队同穷山恶水进行斗争,改变山区面貌,发展生产的事迹,并发表了社论。
        文章发表后,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1964年底,毛泽东主席发出“农业学大寨”号召,由此,全国农业战线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运动。
        农业学大寨的初期,当时的江西省委书记程世清根据中央要求,结合江西地形实际提出:“八字头上一口塘,两边开渠在山旁,中间一条机耕道,新村盖在山坡上。充分利用水发电,植树造林满山岗,自力更生创大业,世界革命担肩上。”
        程世清提出的农村建设要求,还是可圈可点的。一口塘是要求在丘陵垅源的顶上,截取水源,修建山塘水库,配套开通灌溉沟渠。这样,灌溉系统就完善了,就可以确保农作物的旱涝保收。
        大的垅源,修建机耕道,以利农业机械的进入,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新村建在山坡上,可以不占农田,不怕洪水,集中规划,集中建设,就可以避免以后农村建房的种种乱象。植树造林满山岗,就是发展林业经济,优化人居环境,以便可持续发展。
         这些理念如果能几十年坚持下来,我们现在的乡村将更加美好。

白岭镇桃树村
        在当时这种大背景下,我们兴修了许多的山塘水库,我们白岭区范围之内比较有名的上游水库、跃进水库、东红水库、洞上水库等都是这一时期修建的。而我县最大的东津水库就动用了全县的财力、物力、人力,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还没有修建完成,直到八、九十年代才最后竣工发电。
         而更大的柘林水库,则集中了整个九江市的力量,通过多年的奋斗,终于在1975年末建成,总库容79.2亿立方米,为全国土坝水库之冠,亚洲第二。对于这两个大型水库,老一辈记忆尤深,在我们的父辈中,有很多人都参加过这两个水库的建设。
        一方面修建水库,一方面修建大寨田,这是当时农业战线两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当时的白岭公社党委会、革委会作出决定,动员全公社之力,在白岭到桃树公路的东边的张垅鸭垅等地,挖山填垅,修建平平整整的大寨田。
         1974年,刚过完中秋节,田里的稻谷、地里的红薯等秋粮作物刚刚收晒归仓,公社、大队、小队三级干部就带领1000多名从全社各个大队小队抽调的精壮劳力,肩扛锄头、铁锹,担着土箕、箩筐,推着大板车、独轮车,带着随身生活物品,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公路两旁的各个屋场村寨,摆开了战天斗地重整河山的战场。
         从此开始,曾经沉寂永年的张垅鸭垅等地,一时喧嚣热闹起来了。指挥部安装在工地各个地方的高音喇叭,整天不是播报各种通知、表扬稿、批评信,就是播放各种激情振奋鼓舞干劲的歌曲。
        各个大队工地上,锄头的挖土声、土箕和箩筐在土的重压下的呻吟声、大板车和独轮车奔跑时的吱吱声、夯土锤的落地声和人们的号子声,还有人们的欢声笑语声交织成工地特有的一片喧嚣热闹的气氛!
        每天傍晚收工一下子,高音喇叭里就播送当天各个大队任务完成情况,指挥部前的公告栏里还会贴出当天的进度表。
        各个大队晚饭后,就会立即召开大队指挥部每晚的工作例会,总结当天工作,表扬先进,批评后进,讨论明天提高工效必须采取的措施。第二天,后进的大队就迎头赶了上来。

白岭镇桃树村
         那时候,为了提高劳动效率,除了上面说到的站队排比外,还号召大家小雨大干,晴天猛干,轻伤不下火线,采取火线入党,先进提干等措施调动积极性。同时,把公社干部分配到各个大队,与群众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的“三同”,这些干部在劳动中,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带头干,当先锋,做模范,极大的激发了群众的干劲。
         通过一千多群众两个冬春的努力,到1976年春天,平平整整、适合机械化耕作的近400亩的大寨田就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这是白岭历史上第一块用最原始的肩挑背磨的方式修建的大面积的田块,也是白岭人民改造自然战胜自然的伟大成果。
         大寨田修好后,在当时的白岭区的八个公社引起了轰动效应,老百姓扶老携幼,步行几十里山路来看大寨田。看到大寨田一望无际,成方成块,平平整整,不由得啧啧称奇,直呼白岭人了不起!
        修建大寨田,初衷是用来种稻谷,但由于大寨田的地势高,周边水源少,最后只能种旱作物。前后种过红薯、花生、桑树、茶树、各种药材。改革开放后,周边老百姓挨着大寨田,在公路两边建房办厂,卖钢筋、卖杂货,搞水泥制品、食品加工。

桃树村大寨田
         一时之间,大寨田边的公路两旁,房屋鳞次栉比,销售加工两旺,俨然成了一个新的集镇。最近十多年,国家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和资金投入,兴建许多扶贫移民新村。白岭镇选址大寨田,修建了白岭最大的移民新村,共有一百多户入住新村。
        新村联排别墅式的房屋一栋栋一排排,整齐划一,美观大方,道路四通八达,水、电、通讯、广电等配套设施齐全,村民们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早几年修建的白岭到南楼岭的新公路从大寨田中间横穿而过,加上其他建筑不断蚕食和多数地块抛荒,昔日宽阔平整的大寨田已经面目全非。
        我们父辈用辛劳和汗水奋斗来的成果被我们轻易抛弃了,我们父辈的初衷和理想被我们无情地亵渎了!我不知道这到底是时代的使然还是我们的罪过?
     周 斌:现为退线干部。在学校教过书,在机关写过字。蹉跎岁月,一事无成。退线闲居,常以读书码字为乐,但鲜有文章变为铅字。现斗胆一试,借《古城旧梦》平台,结同学同乐之友,求严肃严教之师!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周斌专栏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