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黄庭坚传 • 正文

苏黄书法并世雄——黄庭坚《跋东坡墨迹》赏析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程效

【原文】《跋东坡墨迹》
  东坡道人少日学《兰亭》,故其书姿眉似徐浩①。至于酒酣放浪,能忘工拙时,瘦劲字,乃似柳诚悬②。中岁喜学颜鲁公、杨风子书,其合处不减李北海③。至于笔圆而韵胜,挟以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之气,本朝善书者,自当推为第一人。数百年后,必有知余此论者。绍圣五年五月乙酉,渝州觉林寺下舟中书遗维昉上人④。

【注释】《跋东坡墨迹》
①少日:年少时日。《兰亭》:指王羲之书法《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徐浩(703 —782):字季海,越州会稽人(今浙江绍兴)。唐代达官、书法家,一代名相张九龄外甥。
②柳诚悬: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人。唐代著名书法家,与颜真卿并称“颜柳”。
③颜鲁公(709—784):名真卿,字清臣,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封鲁郡公,唐代著名书法家,人称“颜鲁公”。
杨风子: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华州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唐代著名书法家,因性情狂傲纵诞,有“杨风子”之号。
李北海:李邕(yōng)(678—747),字泰和,鄂州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其父李善为著名学者,为《文选》作注。李邕承袭家学,书风奇伟,因曾任北海太守,又称“李北海”。
④绍圣五年:即公元1098年,这一年黄庭坚因避亲嫌,而从黔州贬所(今重庆彭水)转徙戎州(今四川宜宾)。书遗:书写赠送。维昉上人:维昉(fǎng)为山谷结识的方外友人;上人,旧时对僧侣的尊称。
【赏读】
  山谷这篇东坡墨迹题跋,言简意赅,层次分明,拢共一百二十余字,大致将苏轼书法创作师法取向以及书风演变,颇有见地的划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为青少年求学阶段。在父辈及塾师的指导下,主要以《兰亭集序》为范本,临摹学习“二王”书法。天纵之才加上锲而不舍,一笔形似唐代徐浩圆劲浑厚的行楷和趁着酒兴挥洒的柳体风格的行草,可谓积学乃成,崭露头角。
  中期为仕进阶段。政事之余,东坡研习书法用意致深,涉猎诸家,转益多师,尤其偏好学习颜真卿和杨凝式。练就的一手用墨浑厚、取势豪健的好字,风格与李邕又有几分相似之处。他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自创一格的“苏体”初露端倪,笔法转换多姿,妍媚动人。
  晚期为流离谪居阶段。尽管命运多舛,但东坡天性豁达,经人生磨砺和岁月淬火,其独具一格的书法功成业熟,笔力圆润、重韵尚意,加上独步海内的诗文和表率士林的道德修为,可谓艺从心得,手与神运,其书技已臻化境,推为本朝书家第一,当是名至实归。对此结论,山谷自信满满,认为就算是数百年之后,人们还将会认同他这一说法。

  在黄庭坚的书论和题跋中,评论东坡书法颇多,常有对乃师墨迹一语中的和恰如其分的点评。通过诸如此类散见于各类序跋中的书论,除了能观赏到“苏黄”在书法上教学相长式的互动之外,还可看出苏轼书风形成的师法渊源以及发展脉络走向,以下就此作三点延伸解读:
  一、苏黄不单诗歌齐名,书法亦各有千秋。可以说二人惺惺相惜,互为成就。苏黄之间确有师生名分,但平常交往中多以平辈之礼相待。作为年齿小八岁的山谷一方,在文学艺术领域,对其一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在黄庭坚有关东坡书法的序跋中,不时会释放出求教请益于苏轼和师徒互帮互学的一些信息。诸如“予与东坡俱学平原。然予手拙,终不近业”、“诗成金声玉振,书成虿尾银钩”、“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往尝于东坡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到”,等等,均可看出在研习书法上,既有东坡以师长之尊对弟子山谷的言传身教,又有二人近似“同班生”之间的互相欣赏和笔力比拼。故有书家考证认为:黄庭坚的书札小字行书,撇捺开张、字型略扁而方、笔势向右倾斜上扬等特征,均明显表现出仿学“苏体”的痕迹。反过来,山谷以禅悟书之技法对东坡亦有不小的影响。如苏轼的行书《祷雨帖》,有人就认为书写清壮灵动,跌宕开阖,几若黄庭坚的代笔。正是此等互相学习、双向互动和互为砥砺,促成二人书法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意象于形骸之外,并各树一帜,自成一家,成为北宋“尚意”书风数一数二的代表人物。
  二、在文风极盛的北宋,苏黄均是全才式的艺术巨擘。二人不单是在散文、诗词、书法等方面是天花板般的存在,而且还有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至死不渝的情谊。故从知人论书的视角来看,由山谷来评点东坡书法,无疑是最恰当的不二人选。众所周知,黄庭坚书法与苏轼同列“宋四家”,有着跟乃师相比难分轩轾的笔墨硬实力。然而,山谷何以独对东坡书法推崇备至而认为当推为天下第一呢?窃以为,答案就在他此篇题跋中所列举的三个评判标准。其一是书法技能本身,即达到“笔圆而韵胜”之极至书写水准;其二是“文章妙天下”,即自身具备书写所依凭的独步天下的诗文水平;其三有着儒家所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道德修为以及相关业绩。一言以蔽之曰:即德、才、能兼而有之,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以说,照此三项评价标准,在人才荟萃的北宋文坛,某一单项或有与东坡一较长短者,若以“三项全能”综合排名次,假如苏轼说他排第二,那就绝对无人敢称第一了。从某种程度还可以说,苏轼书法的成就,其实就是他高尚道德情操和广博精深文学修养的一种表现形式。他创作的《寒食帖》、《李白仙诗卷》等,均是北宋书法艺术巅峰之作。甚至可认定,东坡是将“尚意”、“抒情”,加上文人个性,完美结合于书法艺术的天下第一奇才。近千年以来,一直被模仿,难以被超越。
  三、山谷此篇题跋文短而意长,从中可看到东坡学书之师承关系和书风发展演变轨迹。其早期以临摹右军《兰亭》入手,深得“二王”洒脱精致之技法。中年改学“颜柳”和杨凝式,书法趋于沉稳而重韵,晚年又师李北海,而后自成一家。由于苏黄之间太过熟悉和了解,故山谷上述对东坡师法前人的评述,基本上是准确到位和令人信服的,但凡事都有例外,山谷也有看走眼时候。比如题跋一开始说到东坡“其书姿眉似徐浩”,即认为东坡早期也学过徐季海。对此一说,苏轼本人就不认帐。他在《论书》中说:“世或以为似徐书者,非也。”限于古代落后的信息传播条件,山谷没有看到乃师此一有关“师徐”的自我否定之言,可算是不知者不为过。不仅如此,有关东坡学书方面,尚有山谷有所不知之事,即苏轼还学习和临摹过南朝王僧虔的书法。这一点尽管山谷不知,东坡本人也从未说起过,却有后人为之作了不容置疑的考证。比如对于王僧虔唯一存世的《太子舍人帖》,后世有不少书家就差点误认为是出自苏轼手笔。诚然,王、苏二人的行书如此相像绝不会是平白无故的。对此,王穉登本人在苏轼《治平帖》的跋语中就说到:“此书之迹,全类僧虔”;继王穉登此说之后,董其昌也发现了,他说:“王僧虔遂踵其体,苏东坡亦习之。”凡此等等,有这两位明朝后期顶尖的书法大家的考证,东坡曾学过王僧虔算是锤实了。也再次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苏轼挥洒瀚墨一生,宗法南朝、隋唐诸贤,深得“二王”、“颜柳”精髓,其震古烁今的书法成就,来自于继承前人、博采众长基础上不断出奇创新,而最终才能自成一家。
  最后,得补充说明一点:即苏黄作为宋代顶级书法大家,二人书法楷、行、草皆擅长,而且水平相当,难分轩轾。倘若非要分个谁笔力占先的话,应该说东坡略长于行书。比如后世评出和公认的所谓“天下十大行书”,苏的《寒食帖》列第三,黄的《松风阁》列第九,或可引为例证。而草书方面,应该说山谷略可占先,其代表作《诸上座帖》《李白忆旧游诗卷》等,历来谓之神来绝品,开创了华夏书法史又一新境,被文征明等推崇到可称“草圣”的高度。总之,苏黄书法均有极高造诣和个性辨识度,各擅胜场,无愧于名列“宋四家”前两位,无愧于称之为北宋书坛的并世双雄。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黄庭坚传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