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2月1日,我出生在江西省修水县黄龙公社新园大队第三小队这座名叫下坳的小屋里:

这屋子一共三户人家,我家在下图的左下角。关于这座屋子,我在散文《童年-老屋》中有较为详细的描述。


新家虽仍为简朴的农舍,但显然比老家强一些:

从先父写在大门上的遗训“四维恒警”中可以看出,我家是以耕读为本的。在我上小学以前,先父就叫我记住八个字:“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不论老家新家,都在黄龙山下,所以我自号“黄龙山人”:



黄龙山位于修水县西部,属幕阜山脉,是赣、湘、鄂三省的天然屏障,主峰龙王峰海拔1511米:

下图中部为太史幕。相传三国时吴太史慈为拒刘表从子刘磐而建营幕于此,幕阜山亦因此得名:

幕北约50米、龙王峰西北约300米处,有井名龙湫,即我和先父合作的长篇小说《山沟里的故事》中所写的“湫池”。《义宁州志》云:“山顶有龙湫,中有黄鱼二尾,能致风雨。”黄龙山因此得名。

山下的卢庄曾是新园大队和卢庄村(现已并入太阳垅村)的所在地,1970-1974年我在这里读小学:

龙王峰东部的“鲤鱼朝天”是黄龙山著名的景致。高耸的山脊上一巨石崩为两半,状如鱼口,人立其中有若鱼牙:

鲤鱼朝天旁为古鱼口关,通道为一石缝,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其下的青石坡险峻非常,是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先父曾有诗云:“谁排石鼓在龙山?险势般般岂等闲!不击尘埃无半点,未修壁垒有三关。兵家威助千秋业,造化生成万古颜。急待虎臣来用命,惊天动地破人间。

鼓皮石背面往南,是传说中为中国人始祖的伏羲的墓地,故黄龙山又名天岳,地位高于五岳。附近有天生的八卦及古天岳关,所以山那边湖南的城市名曰岳阳。

故乡的山,千姿百态:


故乡的石,刚毅不阿:

这块石头旁边,曾是我采菖蒲、叉甲鱼和捉石蚏

小时候每次经过这里,“中流砥柱”、“坚韧不拔”之类的词都会一古脑涌出来,它是我困苦中的良师:

劳累时,我常在这块石头上睡觉,它是我天然的床:

《山沟里的故事》中曾写到一个黄龙山本地的神仙克己,下面就是传说中他在团耙嘴栽树的石头,后来树把石头挤破了,树如今也没有了:

传说大禹治水时来到黄龙山祭拜伏羲,这是禹开石:

这是《山沟里的故事》中写到一伙放牛娃在这里嬉戏的龙破石,也是克己仙人的遗迹:

美不美,家乡水:

城里的矿泉水纯净水,未必比这水好。它喝起来真的有点甜:

修河、汨水都在这里发源。老杜云:“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不亦悲夫!

这是我小时候牵牛饮水的地方:

这是我家洗衣服的地方:

小小山塘,也养无限生机:

故乡洗锄头的水都这么清。水边那洗锄头的人,是一直陪我父亲住在山里亦耕亦教的我的哥哥:

故乡的树,苍劲雄健:






故乡的花草,美丽动人:






故乡的路,曲折而充满希望:



故乡的土,贫瘠却又养人:





没有笼中鸟,只有无限的自由:

没有争斗,只有悠闲自在:

无主坟也给他立个碑,黄龙山里人的厚道随处可见:

故乡的早晨,安详静谧:













故乡的天,白天能见碧蓝,晚上能见银星。对着城里灰蒙蒙的天,心中无限怅惘:













我的《忆故园》诗中有句云:“烟云四散慵无力,笼却山村百十家。”有的读者说想象不出“慵”是个什么状态。那么请看吧:












若干年前,曾听费翔的歌中唱道:“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呼唤。”故乡,永远是那么让人怀念!
忆故园卢象贤
之一
烟云四散慵无力,笼却山村百十家。
冷雨飞时生紫气,寒风卷处起黄沙。
老翁坡上敲茶子,少女田边采菊花。
不知冯唐何日遣?华年飘忽故乡赊。
之二
长亭远望眼神痴,欲说心声怎遣词。
一片幽黄增野色,几分寒黛染山姿。
鱼书寄出情犹暖,雁字排成岁又辞。
少昊可知游子意,乡思更奈有相思?
原载《老年世界》1993年第8期。鱼书:书信。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韦皋《忆玉箫》:“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入秦。”雁字:鸭科动物雁飞时排成“人”字或“一字形。唐陈陶(约812~885前)《贺容府韦中丞大府贤兄新除黔南经略》:“列国山河分雁字。”少昊:或作少皞、己挚、己青阳、金天氏、穷桑帝,传说中的古部落首领,以金德王,后人尊为秋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