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档案 • 正文

史学泰斗陈寅恪大名赫然“史上最牛毕业证”(2)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周武现

 

  清华的校长最终怎么做出决定的,无从考证。但事实是,远在德国游学的陈寅恪接到国学院导师的聘书时,年仅36岁。

 

  一年后,陈寅恪的身影出现在清华园里。令师生们惊叹的是陈寅恪的博学。他在课堂上讲授的学问贯通中西,他上课时,连清华的教授们也常来听。有人称他为“活字典”,也有人称他是“教授的教授”。

 

  当年的华北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是本国培养的学者,另一派是有留学经历的。本土派认为,洋派不懂国情,你的学问再高,也是隔靴搔痒,解决不了中国问题。留洋派就觉得本土派太迂腐,眼光太狭,不掌握现代化的工具,因而两派互相瞧不起。但不管是哪一派,谁都不敢瞧不起陈寅恪,这在学术界堪称传奇。对于陈寅恪的学问人品,吴宓曾不无感慨地说道:“其历年在中国文学、鸣学及诗之一道,所启迪、指教宓者,更多不胜记也。”

 

  毕业证书上主人李鸿樾:品学双馨据.湖南《潇湘晨报》报道,李鸿樾是湖南浏阳市三口乡筱野垅村(今三口镇鹤源村)人,育有两女一子,祖上很风光,伯祖父曾是两江总督,李鸿樾5岁读私塾,民国八年(1919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1925年9月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学习。在王国维指导下,再加上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李济等人的栽培,仅用一年的时间,李鸿樾就出色地完成了《古文字学》课题的研究,1926年毕业于清华学校(今清华大学)研究院。 毕业之后,李鸿樾先后在湖南省立一中、浏阳中学等校教书,李鸿樾在浏阳县立中学执教期间,不少学生交不出书籍伙食费,他均慷慨解囊。胡耀邦、杨勇等一批贫困学生,均得得他的照顾和资助。在简易乡村师范学校任职时,正值日寇抨击,国难当头,学校经费拮据。他处处驰驱求助,并将学校一度迁往沔江村庄,才使教学免于阻滞。从浏阳中学退休后,一直在农村老家。李鸿樾的学生、今年87岁的杨圣木老人介绍,1938年他所读学校的校长正是李鸿樾,而在浏阳师范校庆一个教师展览上还见过那张毕业证,导师有梁启超、王国维等人。李鸿樾是个很特别的老师,学问好,品德好,对人特别客气,生活简朴。对“宋儒理学”研究颇深的李鸿樾重视道德教育,还以身作则,次批评学生或老师,他都要给你深深鞠一躬,还作揖。李鸿樾生前喜欢书法,写得一手好字,李鸿樾后裔把其手迹当作宝贝一样珍藏。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陈寅恪为李鸿樾导师之一,两人之间情谊如何?导师对学生有何评价?学生对导师如何尊崇膜拜?毕业之后,师生有何书信往来……?我们现在尚且不知,有点惋惜,但相信,陈寅恪和李鸿樾师生之间情谊必定有一段感人的佳话。

 

 

  ■相关链接

 

  王国维:(1877-1927年),浙江海宁人。国学大师。

 

  梁启超:(1873-1929),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

 

  陈寅恪:(1890-1969年),江西义宁(今修水县)人,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

 

  赵元任:(1892-1982)江苏武进(今常州)人。中国现代语言和现代音乐学先驱。

 

  李济:(1896-1979)湖北钟祥人。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殷墟”发掘者。     本报记者周武现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档案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