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栏目
修水网 • 首页档案 • 正文

修水在秋收起义中的历史地位

发布时间:  浏览: 次  作者:樊昊

  内容提要:修水是秋收起义主力军的聚集地和出发地;修水是我军第一面军旗的诞生地;修水是秋收起义军事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人的活动地。
  
  80年前,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开创了在农村进行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秋收起义是从修水、铜鼓、安源三个地区爆发的。现在,三个地区都在纪念它,有的修了纪念馆,有的修了纪念广场。应该说这三个地区都是起义的爆发地,人民都曾为秋收起义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秋收起义中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秋收起义的革命精神是无形的历史遗产,全中国人民都应该永远学习、纪念它。下面我就修水在秋收起义中的历史地位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修水是秋收起义主力军的聚集地和出发地
  
  党的“八七”会议,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秋收暴动。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秋收暴动非有军事不可,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问题,“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8月9日,中共中央关于发动起义夺取政权致湖南省委信,决定从南昌暴动的军事力量中抽调一团或二团交湘南特委指挥,并指定毛泽东为特委书记,特委受湘省委指挥。①
  
  8月18日,毛泽东参加湖南省委会议,在研究秋收暴动时,再次强调“要发动暴动,单靠农民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须有一个军事的帮助。有一两团兵力,这个就可以起来,否则终归于失败”,“要夺取政权,没有兵力的护卫或去夺取,这是自欺的话”。②
  
  秋收暴动的武装力量从哪里来?从南昌暴动的军事力量中抽调实际已经不可能了。但就在这时有几支没有赶上南昌起义的武装力量,滞留在湘赣边界上。正好为毛泽东发动秋收暴动准备了军事力量。这就是在修水、铜鼓一带的由余贲民率领的平江工农义勇军约三百枪枝,由苏先骏率领的浏阳工农义勇队约七百枪,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约一千三百枪。在“安源已有五百左右徒手工人群众组织,王新亚从永新带来农民自卫军一百左右枪枝,安源矿警队有枪枝约五百,但矿警队内面还有几个反动军官必须解决”。
  
  上述武装力量中,国民政府警卫团是主力,人数多、武器装备好、战斗力较强。据陈士榘回忆“全团有2000多人,其中有不少是江西安源煤矿和汉阳兵工厂的工人,及湘赣两省农民运动的干部和积极分子。”何长工、熊寿祺、何挺颖、宛希先、陈毅安、刘炎、欧阳建人、胡炳田、沈联雄、郑重及杨梅生、伍中豪、黄瓒、谭政、张宗逊、杨立三、韩伟等同志都在警卫团。③
  
  8月2日,警卫团奉中共中央指示从汉口赴南昌参加起义,到了江西奉新得知南昌起义部队已南下广东,追不上了。团长卢德铭带几个人去汉口向党中央请示工作,部队交由一营营长余洒度指挥。余洒度“将不愿留团官长及反动军官分别遣散枪毙,乃绕道至修水”。到修水后余洒度联络苏先骏、余贲民召开了军事会议,对三支部队进行合编,对外称为“省防军第一师”,余洒度任师长,余贲民任副师长。警卫团改为第一团,钟文璋任师参谋长兼一团团长,师部与一团驻修水。浏阳自卫军编为第三团,苏先骏任团长,驻铜鼓。余贲民部即分补两团,还从一团调1营补入三团。收编邱国轩部编为第四团。(④)后来,罗荣桓率湖北崇阳、通城农民自卫军200多人加入第一团。
  
   8月30日,中共湖南省委收到安源市委关于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力量情况报告(⑤),知道在修水、铜鼓一带有我党可以调动的军事力量,增强了发动暴动的信心,立即召开省委会议讨论秋收暴动最后计划。决定在平江、浏阳、醴陵等县和安源发起暴动。成立以毛泽东为书记的省委前敌委员会和以易礼容为书记的省委行动委员会。彭公达赴汉口向中央汇报,毛泽东赴湘赣边组织秋收暴动。
  
  9月初,毛泽东到达安源,召开了军事会议,听起了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等人的汇报,但潘心源在汇报时把几支部队的驻地说错了。平江农民军在合编时一分为二补到一、二团去了,这支部队的建制不存在了,他说驻在修水;余洒度率师部和一团驻修水,他说成与苏先骏三团驻在铜鼓。他在会上非常自信地说,“他们对各县的情形不十分明了,因此我的发言比较多”,大概结论是第二路“平江义勇队由修水向平江进攻”,“第三路是以浏阳农民及义勇队及余洒度之一团为主力,由铜鼓向浏阳进攻”。⑥
  
  正因为毛泽东知道余洒度部是主力,又听潘心源讲该部驻铜鼓,所以9月6日在安源向三个团下达了暴动命令后,即同潘一道赴铜鼓。如果潘心源当时告诉毛泽东余洒度师在修水,毛泽东也可能赴修水,而不是去铜鼓。
  
  秋收起义的主力军为什么会在修水聚集呢?一是地理因素,修水是湘鄂赣三省的结合部,是属于“三不管”的地方,即统治阶级力量薄弱的地方。1936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讲“秋收起义在湘鄂赣边界地区”,其实,秋收起义爆发地用“湘鄂赣边”比“湘赣边”似更准确。二是群众基础好。大革命对这里的影响深,党的组织活跃,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高。修水人民养育了秋收起义的主力军,据陈树华回忆认为到了修水,环境不错。“算是过上了安定练兵的日子,有了兴旺的气象,也有了招兵买马的余力。”“师部第二天出发,我只记得吃了月饼就走”。据修水秋收起义纪念馆的资料反映,中共修水县党组织还在西乡农军中挑选100多名青壮年,由共产党员丁长盛、余经邦带领集体编入秋收起义队伍,又从各地动员了一批青壮年陆续参军。修水县法警队20余人亦弃暗投明,参加起义部队。全县共有200余人编入起义军。起义爆发后,这支主力部队被敌人偷袭打散后,当地党组织和群众主动帮助收拢部队和救治伤员。所以,秋收起义主力军能在修水安全聚集和顺利出发,修水地方党和人民也是做出了贡献的。

相关文章Related

返回栏目>>

首页   |   档案

修水网 XiuShui.Net 投稿 163.www@163.com QQ 3039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