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观点

旗下栏目:

盘点县城古建筑

来源:修水报 作者:wolong 人气: 发布时间:2007-07-27

      修水县城自唐代辟为县治所在地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反映县城历史风貌和文明的古祠堂、古书院、古街巷、古桥、古井、古塔,等古建筑尚存许多。
古祠堂
      据资料载:县城原有祠堂130栋,面积约3.9万平方米。还有寺庙、试馆、慈善堂院等,共约13万平方米。但据2006年底县房管局对直管公房的调查,县城只剩下祠堂35处,馆院庙房等17处,面积不到2万平方米。县城古祠堂大都建于清末民国初,只有周祠、兰祠、黄祠、刘祠、熊祠、邹祠等几栋分别建于清雍正、乾隆、嘉庆年间,两栋明朝所建的陈祠、邓祠只剩下拆后余留部分。
古书院
       修水在宋元明清四朝的1000多年间,有识之士曾创办书院25所,县城书院有5所,即濂山书院、山泉书院、梯云书院、凤山献书院、鳌峰书院。濂山书院先建于县城东门外修河对岸旌阳山麓,为宋理学家周敦颐于庆历初任分宁主簿时创建,元代毁于兵灾,后经修葺称景濂书院,明天顺三年重建,成化年间塑濂溪像祀于院中,嘉靖年间建山谷祠于其侧,后人为景仰濂溪、山谷,于万历年间进行修葺,改名濂山书院,民国以后,逐渐毁圯。梯云书院于清道光二十年由怀远(客籍)绅民捐资建于县城铁炉巷,咸丰五年遭兵燹毁圯,同治年间复建,清末改为梯云小学堂。凤山献书院于清同治四年(1865),由知州邓国恩倡集八乡本籍绅董按粮捐费修建于“凤山献朝阳”处(今县政府招待所内),因此叫凤山献书院,现作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被列为重点保护。鳌峰书院在黄土岭肖爷巷内,为清朝中期所建,该书院分为三重,下重左右各一个天井采光排水,中重有一大天井,站在大门口往里看,三个天井正好形成一个“品”字。 xiushui.Net
古街巷  
      据县志记载:原县城只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正街,长2308米,宽3米左右,中间是水沟,上面盖石板。此街以衙前为中心,往西经老道前、万家坊、鹦鹉桥、黄土岭、西门口、西摆街至唐坪庵(现名桃坪庵),称为高市,也叫上市;往东经鼓楼下、衙前街背、卫前街、东门街、青云门等街段,古称泰市,也叫下市。
古桥
      据县志载:县城有桥涵19处,其中状元桥、鹦鹉桥、王亚桥和南崖跨浦桥、西摆渡口桥最负盛名。王亚桥建于明朝天顺年间,历来为行人要道,原桥上建有亭子,1968年亭毁,现只剩桥面。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重建的南崖跨浦桥,是南崖一景点,因水位升高,现已被水淹土埋。西摆渡口桥是一座建于两个不同年代的双石拱桥,北边建于南宋宝佑四年(1256),南边建于清朝同治甲戌年(1874),现虽保存完好,但却成为一座公路桥在超负荷使用。
古井  
      县志载县城原有10井,即祝家井、周家井、铁炉井、孝友井、钟家井、义井、午水井、北门双井、龙王井、刘公井(后铁炉井废,为9井,未包括后来挖掘的王家井、余家井、陈家井和北门井)。现老城区范围内只有刘公井和后来挖掘的王家井、北门井仍在用水。 本文来自修水网
古塔
      县城文峰塔原坐落在南崖南面山上,清嘉庆九年甲子(1804),道光皇帝之师、本县汤桥人万承风等25名乡贤,各捐银三百两集资重建,嘉庆十一年(1806)七月塔成。楼阁式石塔,底平呈六方形,七层,高20多米,有门窗,可攀登观望,“文革”期间被毁。

责任编辑:wolong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