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记十六年来,我采访过太多的天灾与人祸,见识过太多的真善与美丽,最开始是见事必感动,见得多了,到现在倒是难得有什么事情能让我动一动情感了。即使是2012年那场由我一手策划采访的瑞昌市码头镇十岁小女孩王依萌独自照顾智障残疾哥哥的爱心事件,赚取了全国人民的眼泪,但作为整个事情推动者的我,也依然一直在冷静地以一个职业记者的视角来关注事情的进展。 但是,此次在江西修水县采访6.23洪灾,我却时时刻刻被感动着。 在修水县6.23洪灾中,匡美建、邓旭、程扶摇三位干部在救灾途中被洪水冲走,消息传开,举城悲伤。奔走采访在抗洪救灾第一线,我亲眼目睹了洪灾中那温暖的一幕幕,我在为失去三位好干部而悲伤的同时,又时刻被这温暖的一幕幕感动着。 ![]() 6.23洪灾后,连日来,广大党员干部连续奋战在抗洪救灾第一线,他们有的累病了,却小病不下火线;有的孩子出生了,却无暇回去看一眼;有的自家遭灾了,却先去帮助其他受灾户......他们同样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像三位干部一样,关键时刻,践行着自己的诺言与使命,他们的所作所为,令人感动。 党员干部与老百姓是鱼水关系,一个党员干部合格不合格,从老百姓对待他的态度,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修水三位干部失联后,成千上万认识他们的,不认识他们的老百姓,都自发参与到搜救中来,其情其景,令人感动。如果不是对三位干部的工作有着高度的认可,老百姓又怎么会有如此高度一致的自发行动?修水干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老百姓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修水百姓,也用自己的自发行动,为包括三位失联干部在内的所有党员干部,打了一个高分。 在报道英雄人物时,我一向反对那种高大上的十全十美式的口号式的手法,在修水采访时,我也力求以平民化的视角来报道他们,但很多时候却发现,对待英雄人物,有时候你还是不由自主地发自内心地仰视他们。 ![]() 6.23洪灾以来,连续十多天,这些民间救援队每天早出晚归,无论是烈日当头,还是倾盆大雨,他们都不下火线,再苦再累,咬牙坚持。他们只是一群外地来的志愿者,可是他们却把他乡当故乡,把义务当责任,每一位队员,都在忠实地履行着这份自己强加给自己的责任。他们为什么要强行给自己压上这样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位救援队员说得好:“抢险救灾,匹夫有责!” 短短八字,饱含着多少深情厚谊,令人感动! ![]() 就连救援队上街买东西,修水的店家都不约而同地拒绝收钱;就连酒店里的普通服务员,都在想着为救灾尽一份力。他们实在想不出来自己能尽什么力,就留下字条,请救援队将脏衣服留下来,他们来洗! “我到过国内很多地方参加救援活动,我见过热情的,没见过这么热情的!”一位救援队员感动地说:“有的地方洪灾过后,老百姓都忙着抓鱼,但是在修水,无论是在县城,还是乡村,老百姓都高度一致地忙着支援救灾。他们的思想觉悟,令人敬佩!他们是最美丽的修水人!” ![]() 修水古城,自古以来,就人杰地灵。黄庭坚、陈三立、陈寅恪等大师闻名中外。正是因为修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造就了修水人浓烈的家国情怀,乡土情结。这种家国情怀,乡土情结表现在抗洪救灾上,就是感恩他人,积极行动,重建家园! 正如一位救援队员在朋友圈里所言:“与其说是我们在帮助修水人民,倒不如说是修水人民在帮助我们,因为我们从修水人身上,更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担当与奉献。美丽的修水因为有了这样一群美丽的修水人,而一定会雷打不动,水冲不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