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山风

旗下栏目: 山风 网风 乡风

移民兄弟俩 瞄准种粮趟富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周武现 人气: 发布时间:2005-05-31

    当地村干部的陪同下,记者来到庙岭乡大路村移民宋振球、宋振兴兄弟的家,他们的新房与当地村民的住房相比更加漂亮,大理石砌成的灶台干净整洁,卫生间还新安装了马桶,新家门口便是硬化可以通行小汽车的水泥路。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宋振球、宋振兴兄弟俩原是程坊鹿坑村村民,全家10人享受政府的移民政策于2004年元月20日举家乔迁到庙岭乡大路村。下雨天在家做木工干得欢的宋振兴,接受记者采访时也不愿意把手中的活停下来,他还一个劲地说:如今种粮好啊!农业费又不收,我们这些移民庄稼汉,以农为本,当地的农民能生活得好,我兄弟俩也一定能生活得好。”
据记者了解,宋振球、宋振兴兄弟俩将村里分给他们5亩水田精心种好外,还瞄准当地撂荒地开垦出来,用来种植粮食,从而走出了一条离别故土的异乡致富路。如今,大路村移民户已有10余户村民像宋振兴一样,尝到了种粮增收的“甜头”。
    宋振球、宋振兴兄弟俩合种了10多亩地。去年,田里全都种上了优质稻,平均亩产900至1000斤,最高单产1100多斤。问起去年的种粮纯收入,宋振兴掰起了手指:每百斤粮食收购价提高了20多元,农业税又减免,还有种粮直补款……“农资价格涨了些,一亩得加扣成本20多元。”宋振球提醒说。扣除成本算下来,种一季稻,每亩能比去年增收200多元,种两季增收300多元。平均下来,一亩地能有400多元纯收入。“10多亩地,去年得有3000至今5000把元的纯收入。” 宋振兴说。 本文来自修水网
  “今年政府又取消了农业税,种粮更有赚头了,不过种粮要增效,先得种好粮。要改变旧的耕种模式。”宋振兴对记者如此感慨说。只有小学文化的宋振兴为了种好粮,他仔细查阅有关资料,认真学习科学种粮知识,结合自己种粮经验,把“小丘改大丘”,采取开排水沟、晒田等办法对低洼田进行改良,他还从县里引进良种水稻,购置农机,从播前整地,到播种、施肥、收获等一系列工序实行精耕细作。科学的态度加上勤劳的双手,宋振兴种的水稻比当地村民种的产量要更高一些。邻村、邻镇农户纷纷慕名前来向他讨教科学种田的经验。去年有一次,当地一名姓张的农户神色焦急地找到宋振兴,说不知何故自家的禾苗叶子枯黄。宋振兴赶到田里,一眼看出禾苗的异样是因为最近天气多雨引起的,属正常现象,老张这才放了心。
  宋振兴兄弟俩尝到种粮甜头后,继续在自己的承包地里种植水稻、玉米、蔬菜等粮食经济作物。5月27日,记者在宋振兴几亩水田里看到,青青的水稻苗、玉米、蔬菜等长势正旺,给人送来满眼的绿,让人精神格外振奋。“今年准备种植水稻20到50亩,赚他一把,但因农业费免征,水田成了“紧俏货”。说完后,宋振兴笑逐颜开的脸上也有了一点点 憾。随行的大路村党支部书记涂开富云告诉记者,在移民户宋振兴兄弟俩种粮户的示范引导作用下,目前,全村掀起了种植粮食、支持农业、发展农业和调整农业结构的新高潮,原先农田抛荒无人耕种的现象不复存在。 HULING
    谈及今后的发展,宋振兴说,发挥农民的特长,种粮,搞副业,打工挣钱。迁入新家后,首先在观念上要与当地的农民兄弟融合,“天下农民是一家”,农民的这双手就是幸福生活的根本。要与当地政府和农民同甘共苦,遵纪守法,搞好邻里关系,不给国家添麻烦,保持程坊人勤劳致富的本色,决不丢程坊父老乡亲人的脸。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责任编辑:周武现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