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黄庭坚传

旗下栏目: 文化艺术 书刊 小说 诗词 散文 记实 民间故事 黄庭坚传

史迹寻踪:宋代叙州州城内外胜迹遗存考略

来源:巴蜀客家研究微刊 作者:陈伟平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9-04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坐落三江口的戎州治城,因大水荡毁。次年迁治岷江北岸(今旧州坝),南宋咸淳三年(1267)再迁登高山。从会昌三年至咸淳三年,叙州治城设于江北,长达424年,地当汉夷交界,是南宋经略今日雷波、马边、屏山一带的“马湖诸蛮“和泸、叙、长宁“泸夷十八羁縻州”的军事重镇,民族文化、经济交流中心,城市规模远比唐时扩大,人文胜迹更有增多。

一、宋代州城及其城内景物

  北宋一代国内百年无事,鲜有兵革之忧。腹内诸州城郭建设,大多未列入官家议事日程。而在叙州,由于地值沿边要冲,至迟是在北宋皇祐三年(1051)以前,便已构筑了完整的城池。《宋会要辑稿》记载,南宋庆元元年(1195)的叙州城,开有安诏、来远、荔枝、甘泉、朝天、奉息、莲华七道城门,其中安诏、来远两门之间城身二百七十二丈,其余五门之间,城身共计九百四十二丈五尺。按当时各州城城高多为三丈余,故此城身当为各门之间的城墙长度,总计城郭全长实有一千二百一十四丈五尺。宋代一丈约合3米,换算可得为3643米左右。其时叙州城墙上方,盖有板屋,庇护城身,防止雨水淋沥。这些板屋至南宋中叶时大都年久失修,淳熙四年(1177)范成大路过叙州,就发现城墙上的板屋已“多倾圮”。从同时期南平军溱州城板屋情况来看,设有板屋的城墙,多为土筑,墙体内外加涂灰泥保护。叙州城墙,或亦类同,和目前残存遗迹相互吻合。抗日战争时期,当时迁驻李庄的中国营造学社莫宗江教授,曾对宋叙州城进行考察,发现其“壕堑犹历历可辨”,旧州塔在壕之西南半里许,可见宋代叙州城墙外筑有城壕,其中心大体在今五粮液酒厂厂区之内。 本文来自织梦
  对照明清年间的叙州城,宋代叙州城也应是不规则的方城。考之宋代各门方位:
  1、甘泉门为北门。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寿昌院,城北甘泉门外,东坡过戎州舣舟游此。”可证甘泉门在北宋时便已有之,位置邻近江岸,与码头相通,门当依岷江北向而开。
  2、荔枝门因景物而得名,西向。《舆地纪胜》:“柘枝头荔枝,在尉司‘锁江’(题刻)之上。”范成大过叙州,见州城“两岸多荔枝林”。由此推知,荔枝门亦在江岸,是即西门。
  3、安诏、来远两门,从词义上讲,有绥靖蛮夷之意。当时叙州城对岸的三江口“蛮夷杂处”,范成大《吴船录》谓之 “对江诸夷”,[]故此两门的位置很可能面对三江口而开。元符三年(1101)夏,宜宾县尉汲南玉曾邀黄庭坚和诸友于安诏亭追凉。[]此亭当在尉厅中,而尉厅又在锁江石旁。此亭与门同名,可知门与亭位置相互对应,不但可证安诏门在北宋时便已存在,也可证此门很可能为城之西南门。
  4、朝天门,从字意上讲,为向朝廷和皇帝朝拜之意。当时,南宋都于长江下游的临安(今浙江杭州),地在叙州之东。此门很有可能是当时州城的东门。
  5、莲华门,明显也是因景物而得名,但位置已不可考。

织梦好,好织梦


  6、奉息门,“奉息”有承奉上级指令之意。庆元时,蜀中最高军政机关四川制置司设治成都府,今旧州坝上,有明清时期的叙井官道遗址,穿宋叙州城址而过,北上赤岩而通成都。故该门可能也设于城北。但以考古证据不足,该门的方位还需进一步探究。
南宋庆元时期的叙州城(陈伟平制)
  综上可知,庆元时的城门,不少在北宋就已存在,但不排除有改名或新筑者。如黄庭坚元符元年(1098)重九日曾携友自城南无等院登永安门。此永安门地近无等院,当是北宋时期叙州城的南门,至南宋时已经不存或改名。
  宋代,叙州城内的官署主要有州署、通判署和副将署。州署的位置已难以确认,但根据宋代州署的一般配置,城内不少纪念性的建筑,如宴喜阁、同乐圃、奇兴堂、中和堂、墨妙亭、二老阁等,多数应该建于州署之内。《舆地纪胜》又云,有江山伟观在郡治,未言其是楼是厅,但结合建筑物的名称与当时制度,江山伟观极可能是州署前的谯楼。通判署又名倅厅,该厅内有冠冕林,得名于黄庭坚的《苦笋赋》,又有碧红楼、荔枝厅。当时在城内,还有胜绝楼。《舆地纪胜》说此楼是郡治的西楼。陆游曾有诗云“须信时平边候静,传烽夜夜到西楼。”可见此楼具有军事功能。分析《舆地纪胜》原文,其所言西楼在郡治,未必是在州署,更可能是一处设在城墙上的军事瞭望楼,与唐代的东楼类似。州城内有副将署,始于南宋嘉定五年(1212)。时因“潼川府路叙州系通放蛮夷互市之地,汉蕃杂糅,全藉近上官兵弹压”,时任四川制置大使安丙向朝廷奏报,将成都府路第三副将一员率五千禁军,从荣州移驻叙州,专一弹压汉蕃互市,与嘉州互为辅车之势。淳祐癸卯(1243),为消解蒙古的斡腹之策,时任四川制置使余玠奉圣旨在叙州设立戎司,驻兵防御,并刻石于三江口。此戎司,前史未载,有赖金石留存,其司所在,也当在叙州城内。
南宋淳祐“余玠奉旨置司叙南碑”
  在宋代叙州城内,当时还有州学和贡院。今日旧州塔下方,有南宋绍熙年间所立叙州贡院之碑。前人凭此认为碑之所在即是贡院。然旧州塔之下本为寺院,贡院一般不会设在寺院之中。今碑的背面为明人卞伟的重修白塔记题刻,故不排除此碑有被迁移至此的可能。但贡院离旧州塔不是很远,应该符合实际。而州学也应在此附近。或以流杯池内有宋代“州学”二字题刻,而认为州学应在城南。今并存其说,待考。
流杯池南宋石刻“州学”
  宋代叙州城内的寺观主要有东州道院,具体位置已无从考证。嘉庆《四川通志》又载城东隅有安静观,宋人杨甲有诗赞之。值得一提的是,叙州城内有一棵著名的荔枝树,栽种在倅厅之中,取名为“万朵千红”,宋人称之“最为佳品”,其旁修有荔枝厅(亭)。

内容来自dedecms



二、宋代叙州城外景物

  宋代叙州城外,官署、寺观和名胜众多。首先是尉厅,即县尉官署。南宋时,“沿边诸县间以武臣为尉,并带兼巡捉私茶、盐、矾,亦或文武通差”。此处设立的尉应是叙州宜宾县县尉。尉厅所在之地,在“锁江之上”,也就是今天锁江石附近。锁江石是唐代控制夷羌的重要军事设施,上设铁链与对岸岩石相连。至南宋时锁江石的军事功能已经弱化,“锁江之名犹存,犹置锁中流,但拦税而已”(范成大《吴船录》)。当时的锁江石下,是旧州(今三江口)至州城的重要渡口,官府于此附近设置尉厅,更多是为了便于缉私查税和维护治安的需要。锁江石上修有锁江亭,郡中官绅时常在此宴饮。亭旁尉厅上有古荔枝树,名“柘枝头荔枝”,“一株四本,西南一柯独肉厚而味甘。”黄廷坚曾随知州刘广宾和廖致平、张道原、徐天隐、石信道来赏,留有题诗。锁江亭至南宋初年已经倾圮,后又依址新修。今锁江石上留有“锁江”二字,落款山谷,传为黄庭坚所书。嘉庆《宜宾县志》则云该题字实是淳熙年间知州何师心所题。现存尉厅之中又有安诏亭,县尉汲南玉曾邀黄庭坚等于此亭追凉。锁江石附近的岸边又修有思贤堂,估计也在尉厅附近。 织梦内容管理系统
  宋代叙州城外,寺观最有名者,当属寿昌院与无等院。寿昌院在甘泉门之外,有浮图高二百尺。嘉庆《四川通志》将宋寿昌院的记录附于寿昌寺条目下,然寿昌寺建于唐代花台寺故址,与寿昌院不在一地甚明。考寿昌寺位于城北,临江,但今之旧州塔位于城之西南,故寿昌院也绝非旧州塔所在之寺。以地理考之,今州城旧址北外临江有北岩寺,寺外江水较缓,可停舟楫,寿昌院的位置更有可能在其附近。
  今旧州塔所在之寺,嘉庆《四川通志》记为北塔寺,言“在县江北岸十里,唐建”。塔下有明代卞伟所撰《重修白塔碑记》,碑言塔为舍利塔,供有佛牙舍利,黄庭坚所撰舍利塔铭即为此塔而作。然嘉庆《四川通志》和光绪《叙州府志》皆云舍利塔又名东雁塔,在今日的东山。此说与《舆地纪胜》相符。如旧州塔有佛牙舍利,为何王象之不记,故卞伟之说应当存疑。民国时莫宗江考察旧州塔,依塔砖判断该塔为北宋崇宁至大观年间所建,为寺庙附属之塔。然考宋代地志皆不言此寺,也是一怪。据卞伟所记该寺“继值兵燹……几荡然无系,迺随州治迁叙附之花台寺,……寿昌实花台之更名也,因统于寿昌”可见宋代以后寺毁塔存,香火由寿昌寺代管了。无等院在州城南门外,因位于南门外,故俗称“南寺”。元符元年(1098),黄庭坚至叙州便借居于此,在寺内修槁木庵、任运堂,并为该寺题写寺额。前人考该寺当在今江北吊黄楼场附近,离锁江石不远,应该符合事实。南寺附近又有屠儿村,黄廷坚有记之,当为南门外庶民聚落。
旧州塔旧照
  南门外,还有道观多处。其一为顺应庙,祭祀蜀牂牁太守马忠,建于唐总章元年(668)。又有诸葛行祠一座,《舆地纪胜》云:“每两江诸囤夷说公事,会于祠下”。则此祠当距锁江石尉厅不远,今流杯池一带有不少诸葛遗迹,虽然多系传说,但其来源应与此有关。该祠所建时间不详,五代后蜀时名为“武兴庙”。南宋绍定五年(1232),知州冯邦佐重修,依泸州诸葛庙名改为“忠灵庙”。至于忠利庙、张仪同祠,虽位置不明,而在城南可能性很高。
织梦好,好织梦

  在城南的名胜,还有涪翁溪、安乐泉和金鱼井。涪翁溪现存,为流杯池内的小溪。黄庭坚截溪水作流杯池,《舆地纪胜》云有“智乐亭,元祐六年郡人王墨记有流觞曲水”,此亭当在流杯池境内无疑。安乐泉在涪溪路侧,味甘而美,黄廷坚名之安乐泉。而金鱼井在城南外一里许,黄庭坚品题其水质为第一。两泉当相距不远,黄廷坚曾携友至无等院访问甘泉,此甘泉不知是上述两井之一否?曹学佺《蜀中名胜记》照抄《舆地纪胜》原文,将金鱼井置于州南,没有说明元代时叙州治城已经搬回三江口,使人误以为此州南是长江之南。此后,嘉庆《宜宾县志》和光绪《叙州府志》皆沿袭此误,导致后人将金鱼井的地理坐标置之于长江南岸。
  州城之东门外有东山,此东山与明清东山不同,应是包括催科山和登高山在内的一片群山。山上有报恩寺,寺内有宝塔高二百尺,上藏佛牙二枚和舍利宝物。黄庭坚曾撰有《戎州舍利塔铭》,当指该塔。报恩寺俗称白塔寺,明清县志俱载。惟今之白塔修于明代隆庆年间,据此推之,今天的白塔很有可能是依宋塔地基重建。东山又有铁峰观。《舆地纪胜》云其在涪溪之阴,与七星山相对而观。旧东山塔下曾有二郎庙,临江而建,正好与七星相对,很有可能便是铁峰观的遗存。又城东门外,有定誇湖唐碑,今已经不存。

内容来自dedecms


  州城之南,在宋代已经沦为蛮夷所居。范成大云“叙、泸对江即夷界”,“对江诸夷皆重屋,林木蔚然,盛夏犹荷氊以观客舟之过江”。唐代州城旧址三江口,仅剩下韦南康纪功碑和花台寺石刻留存。不过在宋初,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官府在三江口设置了专门的市场。《宋史全文》记载叙州三路蛮之一的董蛮时常“以板(木材)来售”,“蛮自载至叙州江口,与人互市,官司置场征之,谓之抽收场。”今长江南岸下渡口处有南宋淳祐年间四川制置使余玠的《奉旨置司》题刻,说明当时南岸和三江口之间已经形成了较大的渡口。三江口已经逐步恢复了元气,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聚落。
  在州北二里,有丛桂山,以今之方位考察,应该便是赤岩。又有苏溪,南宋祝穆《方舆胜览》云:“自州治沂流十里,有前后潭,瀑布自悬崖千尺而下。”此苏溪便是明清时代的思坡溪,溪内有会思沟,前后两潭与瀑布尚存。与州城隔江相望的,有天仓山,其上有唐代的古戎道碑记。此天仓山俗名偏仓子。城西隔河石马溪有唐黎干墓表,今尚存石马。要说明的是,《舆地纪胜》所记的师来山,在旧开边县境内,又名书楼山。故宋代的师来山当在今天宜宾县安边、水富一带,而书楼坝一名至今犹存,绝非后世所云的真武山,按南宋史籍,今之真武山时名仙侣山。明清方志将宋人记录的师来山传说移植到今天真武山之上,这个差异是要特别注意的。 本文来自织梦

  (原文刊发于《西南会要》,四川大学出版社,2022年11月版。为方便阅读,注释已略。)
责任编辑:陈伟平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Copyright ©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5004636号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