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散文

旗下栏目: 文化艺术 书刊 小说 诗词 散文 记实 民间故事 黄庭坚传

箔竹:子规声里雨如烟

来源:古城旧梦 作者:晏建军 人气: 发布时间:2019-08-13
       箔竹村是我国传统古村落,始建于明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进入箔竹,那潺潺的小溪,青翠的竹林,层层的梯田,错落别致的传统民居,淳朴的民风,让人感觉来到了一片世外桃源……                               

       七月中旬的一天,我们一家四口在黄沙镇吃过午饭后,便顶着炎炎烈日驱车前往箔竹古村落寻访了。   

        一路上,路陡岩峭,山路弯弯,我们饱览着山涧两边清新秀美的自然风光,耳闻山涧里哗哗的流水和深山中时断时续的鸟鸣声。

       水泥路走完之后,眼前呈现的是被雨水冲刷得千疮百孔的泥巴路。车子往前再驱行一段,便在陡坡下面停了下来,我们步行前往。

       走了大约半里路程,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呈现在眼前的是几十栋挨挨挤挤排列在一起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依着山势建在一个缓坡上,始建于明朝初年,建筑材料是清一色的黄黏土胚砖、木料、青瓦。
xiushui.Net


        村口的上百棵大古樟和后山的树木把这些古建筑紧紧地环抱起来。多数人家的主体建筑采用对称式结构:中间是正堂(俗称“堂前”),两侧各有两间厢房,再往两侧则是厨房和猪圈、厕所。

       为了张扬喜庆的气氛,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挂着两个大红灯笼。雕花的木窗,木隼相连的大门,麻石打磨的门槛,透露出这些建筑的古朴厚重。

        2017年,我第一次去箔竹村,在村里遇到了几伙去探访的游人,他们也像我们一样,背着行囊,拿着手机在各处拍照。

        有一座新建不久的淡黄色的房子很显眼,是为了接待顾客和远道而来的艺术写生学生而准备的下榻之处。房子的左边有公用厕所,右边场院中有一个用巨石打凿成的椭圆形水缸,村民们用破开的楠竹做成“水简”把山泉水引入水缸。

       游客们渴了,便会用双手捧几口清泉送入口中。屋檐下挂着一幅标语:“江西省写生学会修水(箔竹)艺术创作基地授牌仪式”,门前停放着一辆咖啡色的小型面包车。 修水网

        探访期间,遇到了几条狗,每条都很文静,没有一条对我们狂吠;也瞧见了几群鸡,那样子比狗可放肆多了,它们时而飞跑着,时而为食物而打斗。

        我和游客们在各户的门前流连着,感受着那种远离都市的古朴宁静的气息,想象着当年发生在这里的奇闻轶事……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不久,他的第四个儿子燕王朱棣为争夺帝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战火很快烧到河南境内。期间,河南郑州荥阳有一位名叫郑石三的年仅18岁的男子为躲避兵役之苦,遂携带父母和妹妹、弟弟往南奔逃。

        几经辗转迁徙,最终逃离至修水县的一处深山之中——箔竹,寄居在当时的大户张氏家中,成为张家的长工。这个郑石三心灵手巧,会做木工和泥水,帮张家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深得张家老爷的喜爱。

        张家有个女儿,年方十六,长得贤淑端庄,和郑石三相处久了,也暗暗喜欢上了这个勤劳能干的小伙子。张家老爷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于是就把女儿许配给了他。 内容来自xiushui.Net

        他们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之后,为了不拖累老岳父,便决定另立门户。夫妇俩在张家对面的荒坡上寻到了几口清泉,于是决定在其中最大的一口清泉旁边奠基做房,建立新家。

        在老岳父以及全体张氏人家的帮助下,新房不到一个月就建成了。在以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张氏又为郑石三生育了五个儿子。

        为了给子孙后代筑造一个风雨无忧,而又互相联系的安居之所,郑石三决定设计能够互相呼应,抵御土匪袭击的村落。这个郑石三在河南老家念过几年私塾,从老先生那里学过《易经》,于是,他按照太极八卦形制,为后代草拟了一个九井十八巷的房屋建造蓝图,希望他的子孙后代按照这个蓝图依次去建造安居之所。

        经过二十多代的繁衍生息,他的子孙后代根据他草拟的蓝图和意愿,终于逐渐将村落扩展至九井十八巷的样貌。

        那次回来之后,心中颇有感慨,于是便作了一首新诗《箔竹印象》:

多年前就听到你的名字 xiushui.Net

也曾在网上看过你的玉照

多少次也曾在梦里

依稀见到你——

梯田、飞瀑、山泉

在蓝天下相伴相随

石阶、篱笆、菜园

在微雨中紧紧相依

土墙、黛瓦、飞檐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今天——

终于有幸一睹你的风姿


天高云淡

山路弯弯

我们走走停停

在山腰,在山脚

在山边,随处可见

丛丛青翠欲滴的竹子


我去时,正值下午

太阳灼灼地晒着路面

游客三三两两

他们站在你身体的各处

频频的拍下他们的芳姿


没有导游,也没有解说员

我们在你的腹地徜徉

没有牌声的嘈杂

亦没有车马的喧嚣

狗儿见了我们一声不吭

它静静地躺在屋檐下

眯眼小睡

一户人家的几只小鸡

向我们走来,又过去 本文来自修水网


一位老妇人正在地里忙活

我们走过去搭讪

老人瘦小的身躯和做事的麻利

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于是赶紧拿出

一些随身携带的零食分享与她


她停下她的活儿

连声道谢,目光中

亦充满谢意和慈祥

呵,我们没有为你做什么

无须值得你的记念

但是,你那淳朴与善良

却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上












HULING



……         ……
 
        这次重游故地,只为了携家小来山野村落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感受一下古村落的风韵。两年了,山道依旧,风貌依旧。

        这是谁家的祠堂,两个红灯笼横卧在屋檐下;那是谁家的菜园,园里蔬菜青青,桑枝横斜;那又是谁家的房屋,屋前小路青苔苍苍,薯栅上晒着辣椒干,门前的木槿花正在盛开,朵朵白色的花瓣在艳阳下显得格外夺目……

        我们穿行在一条条小巷,走在高低不平的石子铺成的小路上,一家一户地看过去。累了,我们便坐在石凳上小憩一下,妻在一旁安详地给小宝喂奶。

        这次游玩,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村中那口清澈的泉水井。这口井的井壁和井沿均用麻石砌成,井壁已爬满藤蔓,井底也长满了青苔和绿藻。用双手捧一口饮,哇,又凉又甜,清爽可口! HULING

        也许,当年张家女婿小郑从张家独立出来,自立门户时,就发掘并修葺了这口清泉吧!这口井孕育了郑家的千秋万代,子子孙孙。
       
        随着岁月的推移,当年的小郑慢慢地变成老郑,老郑又繁衍出一个又一个的小郑,终于从最初的一户人家繁衍出了上百户人家,这口清泉,的确功莫大焉矣!

        从郑氏古屋下来,步行约摸二十分钟路程,便到了对面的张家。
       
        张家大约有十多栋房屋,那里地势较为平坦,四周景色一览无余,但缺少了古朴的风味。

       回家的路上,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世事的无常。希望生活中多点宁静和优雅,少点喧哗和俗气,一如箔竹村的宁静和优雅。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xiushui.Net

      晏建军:男,修水县白岭镇人。爱好文学,毕业于九江师专中文系,后又到西南科技大学进修了本科。现就职于修水县第一小学,长期担任学校通讯报道工作。自2012年起,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县教育系统优秀通讯员,2016年度被县报社评为全县优秀通讯员,所写通讯报道经常在中国江西网、中国教育新闻网、大江网、九江教育网、修水报、中国修水网、修水教育网等媒体刊登。其诗歌、散文和小说曾经在《修水报》、《长江周刊》《九岭风》上发表过。
责任编辑:晏建军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