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散文

旗下栏目: 文化艺术 书刊 小说 诗词 散文 记实 民间故事 黄庭坚传

探访石钟山

来源:修水网 作者:丁洪阶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3-15
  早年,去彭泽、都昌甚至湖口出差多次,几次动过游览石钟山的念头,终因各方面原因,未能如愿。这么多年过去,只是途径湖口车览石钟山数回。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修水云溪文艺社应湖口县一中冷雄军老师(路口乡小塅村彭家庄冷芬明之子)盛情邀请,前往石钟山进行文学采风,了却笔者一桩心愿。         
  早晨七点半驱车自修水县城出发,3个半小时车程便到了湖口县博物馆。冷雄军夫妇已早早在博物馆前广场等候多时,下车后,我们顺便参观了一下博物馆。之后,吃过冷雄军老师精心筹备的盛宴后,冷雄军夫妇及丁海水医师(路口乡石源村丁长发之子)一起陪同我们前往石钟山采风。         
  石钟山地处九江市湖口县境内,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海拔61.8米,相对高度约40米,面积0.2平方公里,因山石多隙,水石相搏,击出如钟鸣之声而得名。山上古建筑与碑、石刻相得益彰,交相辉映,集亭、台、楼、阁等于一体,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现保留的古建筑为明清时期所建。景区不仅山水风光迷人,名胜古迹荟萃,而且地势险要,素有“江湖锁钥"和“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作为庐山风景区的组成部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说起石钟山,可能还有人不知道在哪里,但是如果说起北宋大文豪苏轼的《石钟山记》,上过高中的人一定知道。据记载,石钟山千百年来吸引了苏轼、黄庭坚等众多文人墨客前往游赏,苏轼曾三次造访并写下了著名的《石钟山记》。上得山来,让人感觉不仅文章精彩,亦让人感其为人处事之魅力,苏轼那种求真求实精神十分可爱。在苏轼的《石钟山记》中,第一句便是:《水经云》:“彭蠡之囗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苏轼为求证前人对石钟山的描述,曾携子到石钟山寻访考证,还买舟至临水山崖观察,搞清此山名为石钟之奥秘,有“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感概矣。石钟山因苏轼所著这篇《石钟山记》而使之名扬天下,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受文章吸引,今日驱车湖口专程寻访此山,方知前人之述不欺。现在进入石钟山景区,首先看到的就是苏轼的雕像和石钟亭,亭内有一块刻着“石钟"二字的巨石,旁边放了石块木棍供游人敲击,当游客用小石块敲击巨石,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也是石钟山得名的一个主要由来。我们一行十多人,每人试敲几下,一点不假,的确能发出近似敲钟的声音。     
内容来自xiushui.Net

  石钟山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的东南岸,临湖瞰江,素称“江湖锁钥",是一座石灰岩质小山。我们一行人从山顶下至山底,意欲一探究竟。只见山的下半部分布满大大小小的洞穴,洞穴之间缝隙众多,湖水经常穿过缝隙敲击岩壁,发出如钟鸣一般的声音,夜静更阑之时更加明显,石钟山也因此有“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之称。      
  行至山上绿意葱茏,古建筑群点缀于山上的各个角落,亭台楼阁、曲径长廊、古碑石刻互相辉映,于白墙黛瓦之间散发出浓浓的江南韵味,这里委实是长江以南不可多得的精品园林。     
  据景区讲解员介绍, 历史上在石钟山曾发生过多次大战。三国时期周瑜在鄱阳湖操练水军,自石钟山发兵进击赤壁。元朝末年朱元璋、陈友谅大战鄱阳湖,也出没于此山之间。清代曾国藩湘军水师与太平军塵战十载,先后都以石钟山为营垒。景区现有的忠烈祠、上谕亭、梅花厅、太平楼等古迹都和当年的湘军太平军之战有关。        
  景区园内曲径通幽,细节处的设计和摆设都很讲究,翠竹等树木和四时花卉、假山、石台将园林点缀得诗情画意。
        登上山顶的“江天一览亭”凭栏远眺,湖光山色,烟波浩渺,风景宜人。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可以欣赏鄱阳湖秀色和滚滚长江,还可以南望庐山。距离石钟山不远处有个景观叫“江湖两色",这里是鄱阳湖和长江水的交汇处,两水交汇,清浊分明,留下一条清晰的分界线,其中呈黄褐色的是长江水,呈清绿色的是鄱阳湖水,适逢当天天气睛朗,一清一浊的分界线,宛如一幅壮观奇妙的《泾渭图》,堪称鄱阳湖上的一大自然奇景。

本文来自修水网


责任编辑:丁洪阶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