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文化艺术

旗下栏目: 文化艺术 书刊 小说 诗词 散文 记实 民间故事 黄庭坚传

陈衡恪篆刻作品的文史内涵释读

来源:义宁陈氏文化研究 作者:杨树清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6-27
  陈衡恪(1876—1923),字师曾。他出生于一个文史积累深厚的书香世家,书画、篆刻、诗词都积厚流光,卓有成就。其篆刻作品有多种版本传世。
  陈衡恪篆刻作品的印文、边款蕴藏着丰富的文史内涵,或有助于了解作者的人事往来、师友关系、家族情结,或可以从中感知作者的思想情绪、志向情怀,或反映了作者的美学观点、审美旨趣、作品风格。值得我们下力气予以汇通、梳理,进行细致深入的考据、研究。


  陈衡恪一生人缘极好,师友广众,常与各方面的名流往来接触。这从其篆刻作品中可以见出一斑。
在陈衡恪篆刻作品展现的人物谱系中,出场最多的首推他的挚交姚茫父(具体印章略),其次周印昆(大烈),共计29方。“周大烈印”(两方)“周大烈”“周大烈字印昆”“湘潭周氏”“周氏大烈”(两方)“大烈之印”“印昆”(两方)。“夕红楼”“闲权室”“桂堂”“十严居藏”(三方)“印昆秘玩”“印昆审定”“周印昆读碑记”“周氏印昆金石文字”“湘潭周氏桂堂之图记”“大烈所藏金石书画”“周大烈所藏金石刻辞”“湘潭周印昆鉴赏印”“周大烈所藏书籍记”“周印昆藏”“三十偁髯”“头白周郎”(两方)。这些印章目前只能考出少数几方的篆刻时间,如果能考证出大部分,对梳理两人师生关系、交往细节当获得更多的生动材料。

本文来自修水网


周印昆(1862—1934)比陈衡恪年长13岁,当陈衡恪祖父陈宝箴任湖南巡抚时,周印昆曾做过陈宝箴的幕宾并兼教衡恪,时间并不长,但衡恪终生奉周印昆为师,赠给周印昆的画作、印章每称“受业弟子”或“印昆夫子”。1923年8月,陈衡恪去世。翌年,周印昆裒辑衡恪印章,由张研农主持刊印,名《染仓室印存》。
第三位获得衡恪印章较多的人是杨昭儁(潜庵),共计17方。“杨昭儁”“杨昭儁之章”“杨叔子”“潜庵”“乐潜翁”“阿潜大利”“近匋居”“净乐宧”“美不老斋”“伊蒲塞”“无娱为欢”“啬神养和”“不忘念”“绝俗自怡”“静与花亲”“思灭苦本”“抱景特立”。
  陈衡恪为杨昭儁所刻印章有一个特色,大都有边款,提供了刻印时间、缘由、情趣等方面的资料。除九方名号章、斋室名章外,其余均为闲章,反映了杨昭儁的个人志趣和名士风度。
  杨昭儁是湖南湘潭人,曾任民国总统府秘书。富收藏,精鉴赏,与齐白石、陈衡恪、姚茫父、曾熙等书画名家交谊深厚。他长期寄寓京城法源寺,陈衡恪与齐白石订交,可能与杨昭儁的牵线搭桥有关。1917年5月,齐白石第二次进京,在琉璃厂南纸铺内挂出润格。衡恪遂到齐白石住地法源寺如意寮拜访他,两人从此订交。陈衡恪、姚茫父去世后,杨昭儁刊行《陈姚印存》传世。
修水网

  第四位是罗惇㬊(复堪),共计16方。“罗惇㬊印”“罗惇爰”(两方)“罗氏復堪”(两方)“顺德罗惇㬊之印章”“惇爰”“复翁”“老復丁”“三山宧”“復堪长年”“復庵临本”“復庵所得”“復闇四十后作”“甄殷陶周”“敷庵审定”
  罗惇㬊(1874—1954),字季孺,号敷庵(复堪)。广东顺德人。出身于顺德书香世家。早年与堂兄罗敦曧(瘿公)师从康有为,后肄业于京师译学馆。民国后历任教育部、财政部、司法部参事,国民政府内政部秘书等职。后长期在北京艺专和北京大学文学院讲授书法。
  衡恪为他斋室“三山宧”印有边款:“复公诗宗山谷、半山、后山,因以名其宧。”使我们得知罗惇㬊诗风的宗向。“甄殷陶周”印的边款:“复庵素有汉魏碑之好,今复进考三代金文,愈求邃古,遂有是印之请。灯下奏刀,不禁为复庵笑也。己未三月,朽。”从这条边款中我们也可以获知罗惇㬊书法的追求目标。
  其他友朋如凌文渊(直之)、何墨、寿石工、林长民、吴静庵、董肇夔、李宣倜(释堪)、凌宴池、梁启超、鲁迅、乔大壮、李叔同、熊希龄、萧俊贤、陈任中、王伯沆、德裳、梅兰芳、杨天骥(千里)等,或得七八印,或得二三印。内中一些名人与衡恪的关系,为世人熟知。而何墨、董肇夔、陈任中则比较生疏,值得说说。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何墨,号秋江,江苏丹徒人。其夫人是陈衡恪继妻汪春绮(梅未)的侄女,汪森宝的女儿,名华熙,字重英。何墨精于鉴赏,与衡恪往还颇密切,衡恪为他刻印八方,1917年将自己近期刻印九十方印蜕装订成册送给何秋江。汪家还有一位汪伏生(汪森宝之子,汪春绮侄儿)向姑父衡恪学画。汪春绮1913年去世后,这一内侄女婿、一内侄延续了衡恪与汪家的亲戚关系。
董肇夔,号孝逸(小逸),衡恪为他刻三方印章,又集石鼓文句成联两幅书赠给他。董肇夔1918年结婚时,衡恪又书赠贺婚联,称“小逸学友”。他是衡恪在北平高校任教的学生,还是向衡恪学画的徒弟,尚待考索。
  陈任中(1874—1945),字仲骞,衡恪为他刻“陈任中印”“仲骞”两印,边款称“陈四兄”。他是江西赣州赣县人,1893年中秀才,1902年中举。1912年任教育部签事,1925年任教育部次长,与陈衡恪同事兼同乡。陈任中亦擅诗文,今存多幅对联,其中《挽清道人》“老年书画笑张颠,挥来笔落云烟,旷代清才传草圣;乱世功名隐吴慰,剩得岁寒冰雪,一生知己是梅花”,可见他的文史水平。
陈衡恪印章有关其人事关系的价值还有许多等待我们去开掘。有些名号印、斋室名印还不知为何人。必须从他的画作、诗词、联语中去寻找线索。画作或只写受者的名号,而印章可能是受主的斋室名。如果我们把他的画作、诗词、联语、印章打通一片进行比对钩沉,当有所发现。

本文来自修水网


  陈衡恪性情纯笃,忠厚诚恳,对家族、妻室感情深厚,这在其印章中多有体现。   
  陈衡恪是客家人后裔,其六世祖陈鲲池从福建省上杭县迁徙江西义宁州(今修水县)泰乡七都竹塅里。同治九年(1870),衡恪祖父陈宝箴以知府候补湖南,遂挈家居湘,但根出义宁、门风祖德观念却在第三代恪字辈一脉相承。衡恪的自用名章有“义宁陈衡章”“义宁陈衡恪之印章”“修水陈人”“修水陈衡恪”“豫章陈氏”(义宁旧属豫章郡)。他的画作落款“义宁”“修水”的有70多幅。
  在陈家恪字辈六兄弟中,以衡恪、方恪与老家感情最深,知道家史较多。衡恪五岁时因生母早逝,由祖父、祖母带大,会讲一口客家话。其印章中有一方印文为“泰乡”的闲章。而方恪1956年在南京登记户口时,籍贯不但写“江西修水”,还写上“泰乡七都竹塅里”。
  1918年衡恪在第四子降生时,刻“亦与之为婴儿”印,边款:“先大父官鄂臬时,曾以此语属某印人刻印。国家多故,石已久亡,偶尔忆及,因补刻之,窃附述德之意。时戊午九月十一日衡恪记,是日第四子生。”从自己的儿子出生,联想到祖父的人品官声,有“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世家子弟情结。         本文来自修水网
  义宁陈氏一脉相承的内在精神气质也从衡恪印章中体现出来。他有一方“一生负气”的述志闲章,其弟陈寅恪接过来扩展为“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成为陈寅恪志节气度的写照。这“一生负气”的源头来自陈氏兄弟的父亲陈三立,其名诗“凭栏一片风云气,来做神州袖手人”,足以说明这一家父子的人品气格。
  衡恪一生三娶,原配范孝嫦,小名菊保,25岁时早逝。继室汪春绮,字梅未,30岁时卒。衡恪笃于伉俪之情,所作悼亡诗哀婉动人,成为他诗作的代表作。春绮去世一个半月后,衡恪刻“深知身在情长在”悼亡印,边款云:“师曾悼亡,乃有此作,灯前自赏,不禁泫然。”“深知身在情长在”是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中的一句,全诗为:“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衡恪创作“深知身在情长在”悼亡印两年后,又绘《荷花图》,在图上题写李商隐这首诗诗以寄托深情。
孝嫦、春绮去世后,衡恪用两位亡室的名号,把自己的斋室取名“菊梅双影庵”并刻印,作为永久的纪念。


  作为一位书画大家,衡恪以家族的书香翰墨遗传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养料砥砺性情,陶养胸怀。在他篆刻作品中,反映他思想情绪、志向情怀、文史学养的印章俯拾皆是。在同时期著名书画家的篆刻作品中,书卷气比较浓厚突出。                           
HULING

  这方面的重要作品有:“花销英气”印,语出姜白石《翠楼吟》下阙:“此地宜有神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所传达的辞气韵味似乎很受清末民初时期文人士大夫的钟爱,《郑孝胥日记》1887年8月12日记事:“上海朱绣琴室中书一联云‘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有绿杨眼见,红烛心知’,集词语皆佳。”郑逸梅《艺林散叶》3886条:“金眉生晚年喜姜白石词‘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自署‘销英道人’。”汪旭初集宋词联:“故山更好,看鹤飞深谷,猿啸高崖,愿同往从之,老子平生五妄语;客路相逢,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所来能忘者,男儿西北有神州。”
  “德充符”印,《德充符》是《庄子》中的一篇。庄子在本篇里所说的“德”,并非通常理解的道德或者德行,而是指一种心态。庄子认为宇宙万物均源于“道”,而万事万物尽管千差万别,归根到底又都浑然为一。从这两点出发,人应该“忘形”“忘情”。“忘形”就是物我俱化,死生同一;“忘情”就是不为宠辱、贵贱、好恶、是非所困扰。这种“忘形”与“忘情”的精神状态就是庄子笔下的“德”。“充”指充实,“符”则是证验的意思。                                xiushui.Net
  “勇猛精进”印,语出《无量寿经》“勇猛精进,志愿无惓”。朱熹书写过“勇猛精进”匾:弘一法师给夏丏尊写过“勇猛精进”的小匾额:
  “吉人辞寡”印,语出《易·系辞》:“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使人想起孔夫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教诲。
  “无町畦”印,语出《庄子·人间世》:“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无町畦。”亦承苏东坡诗句“胸无町畦心常坦,腹有诗书气自华”之意。
  “语尽还成开口笑”印,语出杜甫《醉为马所坠,诸公携酒相看》诗,颇有庄子“得鱼忘筌、得意忘言”的理趣。
  “未能免俗,聊后尔耳”印,语出《世说新语》。曲折传达出不甘俯仰随人、随波逐流的衷愫。
  “其根深其叶茂”印,语出韩愈“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揭示做学问的基础与成果的相互关系。
  “恶成不及改”印,是警世,也是自诫。
  “越只青山吴唯芳草”印,语出姜夔《念奴娇》:“越只青山,吴唯芳草,万古皆沉灭。”(寿石工亦曾刻此印)。似寄寓对江南故地文采风流的怀恋。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印,语出《兰亭集序》。有“长期积累,一朝启发”,灵感突来之乐。
  他如“花开见佛”、“放下便是”、“得风作笑”、“狂奴故态”、“仆本恨人”、“孤愤”、“勉强行道”、“以徵笑羽”、“翡翠兰苕”、“下里茶饭”、“壹心慎事”、“明道若昧”“遂初堂”、“芝兰之室”、“五色令人目盲”、“穷丙子”、“逃禅煮石之外”、“独树老夫家”“积学所致无鬼神”
  等闲章,都意味深长,见出作者胸中块垒和人生态度。
  内中“穷丙子”这方印还有一段掌故。1922年秋,李释堪发起苏东坡写《前赤壁赋》
  840年后第十四个壬戌年纪念活动,京中名流十九人参加。姚茫父作七言长诗《赤壁赋后十四壬戌,要同师曾、半丁、翼牟、宗孟作图赋诗,皆与东坡同生丙子者也》,首句“千年丙子穷不死,化身乃为百东坡”。陈衡恪绘《前赤壁赋图》,款题:“前赤壁赋图,东坡赋后第十四壬戌之秋,七月既望,与东坡同岁生人陈衡恪画为雪航先生。”题写长诗于画作上,诗中说“座中独数穷丙子,四十七岁与坡侔。茫父作诗兼作画,且邀半丁与翼牟。宗孟未可阙斯咏,叔通远隔江海陬茫父、半丁、翼牟、宗孟、叔通,皆丙子同岁生。”对这次文人雅集,衡恪作画作诗又刻印,印文既伤苏东坡困厄不遇,又行自伤也,感慨寄意是很深沉的。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在篆刻作品中,不刻姓氏名号而刻名言警句、直抒胸臆情怀的压角章称为“闲章”。陈衡恪所存篆刻作品中共有140余方闲章。这些闲章,或抒发怀抱,或阐发画理,或妙传意趣。充分显示作者崇高的人品,执着的艺术追求和深厚的“印外功夫”。其中体现衡恪文化观、美学观、篆刻作品风格的闲章价值尤大。
  先看反映陈衡恪关于刻印风格、个性追求的印章。
  “师曾”印,边款:师曾法古匋文。
  “循吏世家”印,边款:汉官印多用方笔,以茂密取胜。
  “藤瓦精舍”印,边款:寓方于圆,汉人印法。
  “路孝植印”,边款:汉印平实一种,未可以巧胜也。
  “与时浮沉”印,边款:汉印古趣不易到,师曾为佛昆刻。
  “别奏膚公”印,边款:师曾仿汉印之方整者。
  “义宁陈衡恪之印章”,边款:参用禅国山碑笔法。
  “静居士”印,边款:缶老学让翁多,特加苍劲耳。兹假其意。
  “拙修所藏”印,边款:己未初冬,师曾灯下奏刀,颇有蒋山堂意味。
  “不譁不伐”印,边款:黄牧甫印法,偶一仿之。 HULING
  清代赵之谦、吴昌硕、黄士陵等无不以金石古文字为治印的重要滋养,使他们创作的篆刻作品引领风骚。陈衡恪的篆刻早年受蒋仁、黄易、奚冈等浙派的影响,后来研习赵之谦,师承吴昌硕,能得诸家之精髓而成自己之个性。姚茫父评其印“导源于吴缶翁,泛滥于汉铜,旁求于鼎,横于砖瓦、陶文,盖近代印人之最博者。”以上所引衡恪印章的边款可以印证姚茫父的评价。
  另一批印章则在更高层面涉及美学理论、艺术真谛、创作潮流。
  “道在瓦砾”印,语出《庄子·知北游》“道在瓦甓”。瓦甓泛称砖瓦,意谓平凡、琐碎、低下的事物亦有道,说明道无所不在。但衡恪此印可能还有时代意义。明清以降,篆刻虽不再限于印信实用,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但认为篆刻是雕虫小技、附庸风雅的文人余技,还是大有人在。衡恪或借用古语,意在申说印章在方寸之间,大有文章可做,只字片楮,也应该注入思想、义理。此意或承吴昌硕而来,吴曾刻一方“道在瓦甓”朱文印。
  “解衣盤礴”印,语出《庄子·田子方》中的一则寓言;“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有一史后至者,檀檀然不趋,受揖不立,因之舍。公使人视之,则解衣般礴蠃。君曰;‘'可矣,是真画者也。’'”中国传统的写意绘画理论对写意状态有很高的要求。“解衣磅礴”意指艺术家冲破一切束缚,表现真率天性,用不拘形迹的方式抒写心中天真烂漫的艺术情怀。只有进入这种状态,才有可能发露真性情,才谈得上抒写胸臆。这是写意艺术的精髓。 本文来自修水网
  “画吾自画”(语出王廙之《书羲之论学画》:“……画吾自画,书吾自书。”)“知我者希”(语出《老子》七十章:“知我者希,则我者贵。”)“美在己”三方闲章表达的是如何处理创作与批评、鉴赏的相互关系。衡恪早年有一首《作画感成诗》云:“作者固匪易,识者亦诚难。谈言有微中,诟骂心亦便。马为伯乐鸣,琴向钟子弹。顾睨得肯綮,豁然开心颜……何为自斤斤,欲待来者观……媸妍在吾心,诋誉由人言……。”在写给齐白石的一首诗中亦表示“画吾自画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认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不应追求与时尚,媚俗随人,而应独辟蹊径,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注重创造性和思想性。
  “刻画始信天有功”、“游神之庭”、“宁支离勿安排”(寿石工亦篆此印)、“意到”、“真趣”、“真率”、“自然”、“生意”等印章说的是文艺作品神似重于形似,化工高于画工。这是艺术创作追求的高雅脱俗境界。
“守骏莫若跛”、“用拙”、“能亦丑”印的意思是“僵硬的客观标准不如活生生的带有缺陷的个性”。
   内容来自xiushui.Net
  陈衡恪篆刻作品中蕴藏的文史价值、信息线索还有很大的挖掘拓展余地。例如他有一方“冰川旧客”的名号印,源于他留学日本时在“冰川馆”住过一年,印文提供了他留日事略的线索。目前已经出版的陈衡恪篆刻作品集出于各种目的、选题计划,所披露的印章参差不齐,此有彼无。有的有边款,有的不附边款。同是一个人的名号、斋室名不放在一起。因此亟需一个定本,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工程。定本落实后,再对印文、边款所涉及的人物名号、斋室名、刻印本事背景予以考证、释读,再考证印章的使用、流传、逸闻。这样做下来,其印章所承载的丰富文史内涵就会全面、深入地展现出来,一堆静止的死材料就会动起来,为增补陈衡恪年谱、创作陈衡恪评传提供鲜活、扎实、可靠的文献材料,成为陈衡恪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也为其他书画大家篆刻作品的研究提供一个范式。
图片
  附:陈衡恪篆刻作品目录:
  《染仓室印存》,1918年自编钤印本,4册;1924年周大烈、张研农编印本,8册;1936年南京襄社印本,4册;201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版,1 册。
  《槐堂印谱》,蔡公湛辑印,2册(此书未见);
  《陈姚印存》,1932年杨昭儁拓印,1册;
  《陈师曾印谱》,1988年北京荣宝斋版,1册; 内容来自xiushui.Net
  《荣宝斋藏三家印选·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熊伯齐编,1990年年北京荣宝斋版,1册;
  《近现代篆刻名家精品·陈师曾印集》,贾德江编,1998年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版,1册;
  《陈师曾印谱》,2007中国书店版,2册;
  《陈师曾全集·篆刻分册》,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2016年版,1 巨册。
责任编辑:杨树清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