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周斌专栏

旗下栏目: 冷建三专栏 周湖岭专栏 周斌专栏 东方啸专栏 卢曙光专栏 刘经富专栏 谢小明宁红史话 石平专栏 修水书画

黄龙寺独游记

来源:修水网 作者:周斌 人气: 发布时间:2023-06-25
       2023年6月8日,太阳不大,微风不燥。我独自一人驾车从修水县城出发,直奔黄龙乡黄龙寺。
       黄龙寺前后去了好几次,但每次都是来去匆匆,除到佛殿、观音井、李过墓等处转转看看外,就踏上了归途。这次,做好了好好寻访遗迹,探寻黄龙宗真谛的准备,希望能如愿所归。

黄龙乡白桥集镇。
      到了黄龙乡白桥集镇后,即沿着汨罗江源头——買水一路溯源而行。车行三、四里后,突见一古桥赫然出现在路左,桥头一块不大的陈旧的广告牌上,“夜合桥”三字特别醒目。夜合山早就听闻,如黄港镇上朗田的夜合山,白岭沙坪洞井夜合山,最有名的当数杭口双井和竹坪南圳之间的夜合山,因为黄庭坚、章鉴等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经常路过,把其写入诗文而名声大著,而夜合桥是第一次看到。
      停车路旁地坪后,仔细端详广告牌内容。原来此桥两边山势紧凑相接,好似要合拢一般,故民间传说,此处之山,日开夜合,即叫夜合山,修在此处的石桥因之称为夜合桥。
修水网
黄龙乡。
       黄龙寺,其寺址为风水之祖司马头陀亲自选定。司马头陀在选定之前,曾经花费很长时间,多次走访寺址周边十多二十里路范围之内的山脉地势、水流走向,确定从水源乡鸣水瀑布开始,至黄龙寺止,買水有九道湾、十三座桥,即为“九关十三锁”,夜合桥为十三锁之一。
       夜合桥三礅两跨。只见在沙质河床上,花岗岩砌筑的三个桥礅牢固地立在百年风雨霜雪之中,至今还坚如磐石。四块丈多长、尺多宽的花岗岩石条板,连接了十多米宽的河的两岸。桥下沙细水浅,河水默默前行。想不到就是这么一束涓涓细流,流成了汨罗江中下游的千顷波涛万朵细浪,流成了文化史上有名的墨江诗河!
       又上行三四里,来到了黄龙寺朝佛之路有名的灵源桥旁。灵源桥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单孔石拱桥,是黄龙寺著名风景“九关十三锁”之一锁。据传此地原并无桥,每逢雨季路途不通且常有人溺水,黄龙宗第三代弟子、黄龙寺第六代住持,也是黄庭坚的教友灵源惟清为解世难,亲往募化建桥。乡人感其德,乃以其法号命名为灵源桥。桥头左侧巨石上行书阴刻“灵源”二字,系黄庭坚手书,字体苍遒秀美,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内容来自xiushui.Net
       灵源惟清谥号了洁,俗姓陈,武宁县人。他佛儒双修,为禅宗一代宗师,他和黄庭坚、佛印友善,常有诗词唱和。黄庭坚在《自巴陵略平江夜至黄龙》一诗中,就写到了灵源惟清:“灵源大士人天眼,双塔老师诸佛机。”
       灵源桥下新修了宽敞坚固的钢筋水泥桥,灵源桥几近弃置不用,唯一的用途就是让信众教友和文人墨客起追寻往事之思,兴凭吊先贤之情。由于黄龙寺在唐宋两代曾经得到朝廷三次敕封,黄龙宗派传人“横被天下”,黄龙寺因之名扬天下享誉九州,在僧俗两界官场民间均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因而有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一切来黄龙寺的人们,到了灵源桥,必须“文官落轿,武将下马”,其他人等则敛容正色不苟言笑。
       灵源桥建有近千年,历经无数次洪水的冲击,至今巍然。在千多年前宋代建的石桥,全江西都难找到几座。其横跨溪流的圆拱,宛如一轮满月,朗照黄龙晨昏。桥上的麻石全部严丝合缝,没有一块松动。只有两侧的石头上爬满了青苔和不知名的攀爬植物,还开有星星点点的黄色小花。
       摩崖石刻“灵源”之处,现在建有灵源广场。广场的一角,有清澈甘冽的泉水从石间涌出,传说老者饮之祛病延年,少者饮之睿智聪明,后人凿泉筑井,名曰“聪明泉”。 修水网,www.xiushui.Net
       车行不久,即见一景观石高竖在路的左侧,硕大鲜红的“黄龙寺”三字远远地映入眼帘。近前一看,整个景观石的字为黄君先生所书。

黄君先生。
        黄君先生1981年九江师专毕业后,和我同时分配到白岭完中任教。他在白岭完中工作几年后,被调入县教育局。后因对佛教禅宗有深入研究,并发表了非常有分量的研究文章,被当时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点名荣调北京。凭其过人的才华和不懈奋斗,早已是佛教界顶级专家,还是中书协会员,著作等身,功成业就,享誉京华。
       景观石上的内容,介绍了黄龙寺是中华佛教神圣宝地,是近千年中国文化重要发源地,是黄龙宗祖庭。整个石刻不同大小字体搭配而和谐统一,尤其是黄龙寺三字草行结合,相得益彰,行云流水,龙飞凤舞,劲足气满,酣畅淋漓。
       往前不到百米,就是黄龙寺山门牌坊。牌坊全部用质量优良的花岗岩制作。其结构为四柱三层,设计合理,立柱挺拔,翼角高翘,美观气派,和巍巍黄龙山悠悠黄龙寺相融相谐。 修水网
       牌坊的正面,二层正中镌刻苏轼书“黄龙山”三字,中间两个较大的方柱上刻有明代开国功臣刘基撰写的对联:“吕祖参禅到此间,始识修行奥妙;黄公访道登斯地,方明出世因缘。”牌坊的反面,二层正中镌刻集黄庭坚字的“黄龙胜境”。四个立柱的正反面均有对联。由于书写者不同,字体风格各异,但均出自名家之手,都是上乘之作,字字都描黄鎏金,尽显富贵豪华气派。但美中不足的就是刻工不是十分到位,书家的风格特点表现得不那么淋漓尽致。
       在黄龙山山门牌坊东侧路边山崖上,有摩崖石刻“黄龙山”三字。三字正楷书写,每字横竖三尺见方。结字法度合理,大气美观,笔力雄健,劲力直贯笔画尾尖,充盈着饱满的浩然正气。
       “黄龙山”三字的书家为南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科考状元张孝祥。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鄞县(今浙江宁波)人 。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曾经任过朝廷和地方官职,乾道六年(1170)因病在芜湖去世,年仅三十八岁。张孝祥善诗文,尤工于词,其风格宏伟豪放,为豪放派代表作家之一。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再往前行,就到了著名的三塔嘴。山嘴上,埋葬着黄龙寺、黄龙宗历史上划时代的三位高僧慧南、祖心、死心。 内容来自xiushui.Net
       黄龙慧南,黄龙宗开创者,被尊为黄龙宗始祖。其“生缘”、“佛手”、“驴脚”“三关”开看话禅之先河,成为黄龙宗最核心的理论。
       晦堂祖心,黄龙宗二祖。广东始兴人,俗姓邬,号晦堂。早年依多位著名禅师学习,后随慧南移黄龙山,慧南示寂,遂继黄龙之席,居十二年。宋元符三年十一月示寂,谥号宝觉禅师。法嗣有黄龙悟新、黄龙惟新、泐潭善清等四十七人,黄庭坚居士从其受法。
       黄龙悟新,又称死心悟新,黄龙宗三祖,晦堂祖心弟子。俗姓王,韶州曲江(今属广东)人。气节超人,好面争是非。初谒圆通法秀,不契,拂袖而去。后参黄龙祖心,谈辩得悟,遂嗣其法。辞师历游四方丛林,入云岩静修。晚继黄龙之席,弘扬临济宗风,学人云集,多所成就。自号死心叟,故世称“死心悟新”。
       黄庭坚从四川回修水杭口双井时,至黄龙寺,在灵源惟清的陪同下,拜谒了这个山嘴之上的慧南、祖心之塔,并焚香祝祷,后赋诗一首: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山行十日雨沾衣,幕阜山前对落晖。
野水自添田水满,晴鸠却唤雨鸠归。
灵源大师人天眼,双塔祖师诸佛机。
白发苍颜重到此,问君还是昔人非?
        这三塔嘴在黄龙寺属非常之地,远播全球誉满世界的黄龙宗开创者、弘扬光大者长眠在这里。三位大师不仅居高临下地注视着去往黄龙寺的居士信众,更会热切地盼望后来者早日重构黄龙寺这一宝刹禅院,并将黄龙宗进一步发扬光大,重振“横被天下”的黄龙雄风。
       继续往上,不知不觉间就已抵达黄龙寺。只见寺庙周边方圆一里之内,到处都是寺庙复兴重建的工地。挖机、铲车、运输车辆在不停地工作,工人们散处在各地挥汗如雨地劳作,挖起的泥土石块堆得到处都是,石料、木料、砖瓦、水泥等建筑材料随处可见,整个工地充满了一种繁忙但又井然有序的气氛。
        下午三点多的太阳,正洋洋得意地挥洒着滚烫烤人的热量。寺庙里难得看到一个僧人或信众,我一个人轻车熟路地穿过木樨香园,绕过钟楼,径直往山脚下的观音井走去。
       一走入观音井的围墙,顿觉一派沁凉。亭盖下的井和亭外的井好像都在争先恐后地散发着丝丝不竭的凉气。井水清澈见底,亭子靠里中间的石柱上,据说吕洞宾扣入的两个深深的手指印赫然在目,不由得不想起黄龙寺建寺始祖超慧禅师降服吕洞宾为侍茶童子的传说。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出观音井,往右拾级而上,大概四、五十个台阶之后,就来到了黄龙真人李过墓塔旁。黄龙真人名叫李过,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的庚侄,少曾读书多年,后跟随李自成南征北战咤叱风云,战功显赫称雄一时。后李自成兵败,被人杀死在九宫山,李过带领部分将士越过幕阜山进入黄龙山地区。李过在安置了部属后,遁入空门,似鹰伏龙潜,暂借黄龙寺栖身,以图日后一飞冲天。后看到起义军大势已去,万难有回天之力兴复之望,遂真心实意一心向佛,号为黄龙真人,并曾一度主持黄龙寺,他曾写过一首题为《老僧》的诗:
半阴半阳越蓬户,遁向空门作隐居。
避俗免教时论及,参禅远与世情疏。
耳根懒听莲花漏,佛座常翻贝叶经。
夜半老僧心入定,心中明月耀空虚。
该诗出自李过《清闲杂记》、《传灯杂录》。
       从黄龙寺出来后,顺着通往老黄龙乡晓庄、太阳垄的道路,一路问去,经热心村妇指点,下到了路墈下的水沟。很远就听到水流哗哗声,近了后,看到两根树条钉成的窄窄的桥板横搭在水沟的两岸,清亮的溪水从上游灌木壅塞的水沟流来,流过木桥,流下乱石,又跌入了下面的灌木茅草之中。 周湖岭
       跨过水沟,当面而立的是一块巨大的石崖,在石崖上活生生地开凿出了几十级石级,这就是有名的上天梯。一块青石碑牌立在崖下路旁,上面镌刻了:“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黄龙寺塔墓群----黄龙寺上天梯古道”等字。我顺着上天梯手脚并用地爬了上去,爬了五、六十米后,又小心翼翼地退了回来,生怕一不小心滚落崖下。
       沿着崖下新修的水泥路,一路上行两百来米,在山路和水沟之间,有一个新建的休息平台,正对平台的路旁岩石上,有“三关”两个鲜红的大字,其字遒劲有力厚实沉稳,充分显示了书写者的功力和学养。“三关”二字是黄龙宗开创者慧南禅师“生缘”、“佛手”、“驴脚”这“黄龙三关”的简称,也是黄龙宗最核心的理论内容。
       书写者为南宋书法家张即之。在中国书法史上,有“宋六人”一说。这六人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佶,还有一人就是张即之。张即之擅长楷书和榜书,尤其喜欢写擘窠大字,是南宋书坛首要人物,是力挽狂澜、振兴书法艺术、穷毕生之力以改变衰落书风的革新家,名播大江南北,享誉宋金两国,有“宋书殿军”之誉。《宋史》称其“大字古雅遒劲,细书尤俊健不凡”。其下笔简捷凝练,运笔坚实俊健,点画顾盼生情,结字俊秀而骨力遒劲。三塔嘴下“法窟”二字也是张即之书写。这两处题字,充分说明了《宋史》对张即之书法特点和成就的评价非常准确和到位。
       据说,张即之和“黄龙山”三字书写者张孝祥为张氏家族侄叔关系。他们两人何时何事来到分宁县黄龙山黄龙寺,什么原因留下了这些留存千年的墨宝,因无任何资料而无从考证。
修水网

       最后寻访翠云洞。翠云洞就在寺后的西边,紧挨去往晓庄的道路,但却无路可进。在村人的指点下,从一座新修的僧塔旁,拿开拦路的几个毛竹梢,就进入了一座打理得不太精心精细的菜园子。
       斜穿菜园子后,就是一条小水沟,未见水沟,先闻水声,哗哗水声从灌木丛中传来。拿开倒伏在水沟之上的小山竹,只见整块完整的花岗岩铺满了整个水沟,水沟旁的几根小山竹横倒竖伏。花岗岩上零零散散落有竹叶,有的地方长满了青苔。最为抢眼的是从上而下,在活石皮的中间,人工凿了一条五、六寸宽,三、四寸深,两丈左右长的水沟。石水沟的下方,凿有一个横宽两尺多,深约一尺多的方形水池,水池下方同样凿有水沟,将水引出。清澈甘冽的山溪水从石沟中无声地滑入水池里,池子满满当当就溢了出来。
       这个池子就是僧浴池,也就是僧人洗澡的地方。我想,这应该就是一个传说而已。如果是个浴池,应该凿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那样才让人洗得舒服。另外,黄龙寺鼎盛时期,据说僧人有上千,一般时期也有好几百,只有这么一个小池子怎么洗得过来?
       在挨近水池的水沟边上,有一块不小的石岩,上书“翠云洞”三字。据说是黄庭坚手迹,不知是伪托还是镌刻走样,反正没有丁点黄庭坚书法的味道。

周湖岭


       拉着倒伏的小山竹沿水沟往上,走不了几步,就有一座山石像一堵石墙一样挡住了去路。但见上面一丈多高的地方,有一块石岩,其面向左,隐隐约约可见红色的石刻。我想应该就是有名的“韩驹来游”石刻。
       这块石刻分为两个部分。右边是“韩驹、駓、驰来游”。说的是韩驹和其弟韩駓、韩驰一起来游黄龙寺,特意在此石崖上刻字纪念,大有过去景区泛滥的“某某到此一游”的味道。
       但韩驹却是个非同一般的人物,和我们修水、九江也渊源颇深。韩驹 (1080~1135),江西诗派诗人,诗论家。字子苍,号牟阳,学者称他陵阳先生。陵阳仙井(治所在今四川仁寿)人。苏轼之弟苏辙谪许州时,韩从之学,辙甚赞赏其才华,评其诗,以为“神似储光羲”,曾为之作《题韩驹秀才诗卷》绝句云:“唐朝文士例能诗,李杜高深得到稀。我读君诗笑吾已,恍然重见储光羲”。诗中把韩驹与储光羲相提并论,足见苏辙对他诗作的推崇。江西乡贤、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称其诗“超轶绝尘”。韩驹诗有江西诗派鲜明特点,即讲究“字字有来历”,讲究锤字炼句,气格流动朗畅,是江西诗派中坚骨干力量。
       韩驹曾经出知分宁县(今江西修水),《义宁州志●职官志●名宦》载:“韩驹,字子苍,成都仙井监人,少有文称。宣和间,以秘书正字出宰分宁。政修民悦,讼简庭空,日以吟咏为乐。所赋诗篇尤多。县治中有三亭,曰醒心、曰问春、曰邀月,皆驹建焉。”《义宁州志》还载有韩驹写分宁的诗三首,即《黄龙山》、《鸣水洞》、《分宁署中和李上舍冬日》。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韩驹知江州(今江西九江)。绍兴五年(1135),卒于抚州。

周湖岭


       左边的石刻内容为:“张颜几、黄叔豹、叔敖、楙,来谒长老清公。时堂中有众五百人。建炎己酉二月甲子。”这段话中涉及的几个人,张颜几、楙,查不到资料,不知何许人也。但黄叔敖却是分宁(修水)双井黄氏48进士之一,官至户部尚书,迁太子太保。是双井黄氏进士中官位最高者之一,其父黄廉是黄庭坚之父黄庶的亲弟弟,和黄庭坚为叔伯兄弟,文中的黄叔豹是黄叔敖的亲兄弟。黄叔敖在《豫章志》、《义宁州志》中均有传。
       他们四个人一起到黄龙寺谒见长老清公,共同谈佛论禅,探讨佛法禅理。因此,此位长老清公必是黄龙寺的一位得道高僧,以此推之,应该是灵源惟清无疑。因为黄庭坚和灵源惟清交谊深厚,作为堂兄弟的他们和朋友来找兄弟的友人自在情理之中。他们来时,黄龙寺有僧众五百人,可见当时寺庙规模之大,僧众信徒之多,名气影响之隆。来访时在建炎己酉二月甲子,即是建炎三年的1129年2月初一。这时北宋已经灭亡,高宗赵构先在南京,后在临安(今杭州)建立南宋。这是1127年建立南宋之后的第三年,来访时为二月初一,正是春节之后,春天来临之前的时段。
       黄龙寺走过了千年,遭遇了多少个寺庙历史上严酷惨烈的冬天,又迎来了多少个春光明媚繁花似锦的春天。黄叔敖他们来访时正是冬天即将过去,春天就要来临的时候。我在独游黄龙寺的时候,也非常强烈地感觉到黄龙寺历史上的大好春天就要来临,黄龙宗宗风远振横被天下的盛况将会再现! 修水网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周 斌:江西修水人,《古城旧梦》特约作者。对家乡厚重的文化历史和蓬勃发展的当代具有浓厚的兴趣,试图用笔挖掘丰厚的积淀,描绘多彩的今天,作品散见有关平台及书籍。
责任编辑:周斌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