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档案

旗下栏目: 红色修水 修水古建 修水文物 古树

修水双井村被称华夏进士第一村 为何走出48位进士?

来源:江南都市报 作者:张蓉 人气: 发布时间:2017-10-19
  赣鄱大地的西北面,有一条河蜿蜒流过,这条河就是修河。而有着“华夏进士第一村”美誉的双井村,便坐落在修河上游的修水县杭口镇。

  双井村自古民风淳朴,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据史料记载,仅宋代双井村黄氏家族就出了48位进士,其中4人官至尚书,该村也因此被史学界称之为华夏进士第一村。在这璀璨的人文历史中,其中的佼佼者便是有“诗书双绝”之美誉的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号山谷道人)。

  可让人好奇的是,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双井村,如何能走出这么多进士,造就这么多人才呢?为此,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试图探寻该村人文兴盛的“密码”。

“双井黄”人才辈出成进士村

  双井村位于修水县城以西的杭山南麓,修河环绕其前,因明月湾中有二泉涌出而得名双井。双井既是“双井绿茶”的发源地,更是著名的华夏进士第一村。

  双井“进士村”的由来,源于村中黄氏一族。据《黄氏宗谱》载:陆终之子南陆受姓于黄。今河南潢川城西十二里有古黄国遗址。八十世歇公为楚相,开基于武汉江夏。《后汉书》:“黄香博学经典,能文章。京师号曰:江夏黄童,天下无双。”黄香第十代孙黄苾徙婺州,为金华黄氏始祖。至南唐升元己亥年(公元939年)黄苾公第十七代孙黄玘公随子黄赡之任始迁分宁(今修水、铜鼓)。 HULING

  黄瞻(公元904至公元975年),玘公长子。因向南唐中主李璟进献治国“干策”,授为著作佐郎,知分宁。黄瞻善治。到任不久认准此地山川深重,可以避世,就把双亲和大弟黄贻及二弟黄赋迎来分宁居住。不久黄赋考中了南唐的武探花,黄赡之子元绩和黄赋之子元迈也分别于961年和962年考中南唐进士。公元975年,南唐归宋。黄赡次子元吉功绩最著。据黄庭坚考证:“著作生元吉,豪杰士也,买田聚书,长雄一县。”并建高大府第,正式定居双井。

  元吉长子中理(公元956年至公元1015年),为了人才大计,开办樱桃、芝台两座书院,聘请俊异之师以教学。不久书院名噪四方,求学士子纷至沓来,均达百十人。宋郊、宋祁兄弟也曾到此游学。黄中理、黄中雅兄弟生有十个儿子,均就读于此,十人先后考中了进士,时号“十龙”,声动朝野。

  在“十龙”精神的鼓舞下,双井仕子个个奋勇争先。仅有宋一代,双井黄氏子弟就有48人高中进士,成为光耀华夏的进士村。其中就有与苏东坡齐名的黄庭坚。

黄庭坚孝行载入“二十四孝图”

  黄庭坚(公元1045年至公元1105年),北宋著名书法家、诗人、文学家。他于宋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登进士第,历任汝州叶县县尉、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太和知县、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职。 xiushui.Net

  据史料记载,黄庭坚从小聪颖,好学上进。5岁时,即能背诵儒家“五经”;7岁时,便能写出“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的诗句;14岁时,黄庭坚跟随舅父李常到淮南一带游学。在外游学期间,黄庭坚日夜牵挂着远在家乡的母亲,他在诗词《初望淮山》中真切地写道:“三釜古人干禄意,一年慈母望归心”,展露出黄庭坚自小就拥有的仁爱与孝心。

  背井离乡四年后,黄庭坚终于回到了家乡,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也就是从那时起,黄庭坚每天亲自倾倒并清洗母亲所使用的马桶。母亲看见黄庭坚每天这样为自己清洗马桶,难免有些心疼。黄庭坚“涤亲溺器”的孝行感人至深,被载入中华“二十四孝图”,成为中华儿女的典范而世代传颂,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画轴增添了温润莹彩的一卷。

不以民为梯 俯仰无所怍

  如果说黄庭坚对母亲及家人的爱只是一种小爱,那么,将父母之爱化为对广大百姓的深沉之爱,则可以说是一种大爱。

  宋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黄庭坚远赴汝州叶县(今河南省叶县)任县尉。当时,河北灾情严重,加之又发生强烈地震,因此,难民便纷纷涌入叶县。黄庭坚积极组织救援并亲自参与赈济和安置。目睹灾情,他感同身受,由此赋诗感叹。 xiushui.Net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流民叹》:朔方频年无好雨,五种不入虚春秋。迩来后土中夜震,有似巨鳌复戴三山游。倾墙摧栋压老弱,冤声未定随洪流。地文划劙水觱沸,十户八九生鱼头……从这首《流民叹》中,可以触摸到黄庭坚那亲民为民的仁爱之心。

  元丰四年(公元l081年),朝廷推行食盐统一派销。当他得知差官里正倚仗权势,不仅强行派盐,而且敲诈勒索,欺压百姓时,他当即限令三天之内把勒索山民的钱粮和牛猪如数归还百姓。黄庭坚一生为官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始终保持了一个士大夫的松柏气节和“不以民为梯,俯仰无所怍”的品行操守。

  修水县黄庭坚纪念馆有一幅画,画的是一棵枯黄的白菜,上面有黄庭坚的题字:“不可使士大夫不知此味,不可使天下之民有此色。”意思是,为官的人不能不知道这烂白菜的味道,更不能让老百姓面带这样的菜色。

  此外,黄庭坚在太和县上任不久,还曾亲笔书写了孟昶《戒石铭》中的“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的十六字箴言,并刻成石碑,立在官署衙前,以表达和传扬匡扶社稷、廉洁从政和敬民爱民的心志。宋绍兴二年六月,宋高宗曾颁旨将黄庭坚手书的《戒石铭》颁发到全国各州县,刻成石碑,警诫各官吏心怀百姓,为民分忧。 HULING

“黄金家规”是兴盛“密码”

  坐落在大山深处的双井村,为何能成为“华夏进士第一村”?为何能走出这么多进士,造就这么多人才,尤其是培育出了一位“诗书双绝”的黄庭坚?

  对此,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琦珍认为,双井村的人文兴盛,源于村中黄氏一族的优良家规。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家族都有自己的家规,他们依据家规,管理家族的日常事务,规范家族成员的行为,使他们遵纪守法,尊长爱幼,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家族关系和社会环境;同时,又致力于教育本家族的子弟,乃至本地区其他家族的子弟,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双井黄氏家规,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据介绍,黄庭坚的曾祖父黄中理曾主持制订《黄氏家规》,共二十条,对行孝、为友、从业、求学等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强调对待祖宗,犹如水木之源,不可忘也;对待父母,犹如天地之大,务宜孝也;对待兄弟,犹如连枝之人,须互助也;对待邻里,犹如唇齿之依,必相敬也。并强调读书乃诫身之本,显扬宗祖之要务,后生学子务必典籍精通、文章通晓等,不仅本族奉为祖训,也被当地百姓奉为楷模,世称“黄金家规”。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此外,黄庭坚在晚年也留下一篇《家戒》,总结一些家族兴衰的原因,告诫子孙“无以小财为争,无以小事为仇”“无以猜忌为心,无以有无为怀”,要互相谦让、互相照顾,和睦相处,齐心协力维护好家族的传承发展。

  “在家规严格、科学地教育和管理下,双井黄氏家族仅在有宋一代就出现了48名进士,这是非常惊人的教育成就。他们大都能做到道德高尚,刚正不阿,廉洁奉公,黄庭坚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可以说,双井黄氏家规中所蕴含的‘规矩’意识和人才培养思想,在今天依旧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王琦珍教授说。(江南都市报)
责任编辑:张蓉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