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散文

旗下栏目: 文化艺术 书刊 小说 诗词 散文 记实 民间故事 黄庭坚传

鳌峰书院

来源:修水网 作者:徐春林 人气: 发布时间:2016-11-22
  我想寻找鳌峰书院的印迹。

  在修水县城生活工作好些年,并不知道鳌峰书院的准确方位。询问过朋友,朋友说去过,在义宁镇肖爷巷北。现在只剩下半堵破墙和一扇门,墙没有了任何遮挡,可喜的是“鳌峰书院”四个字还在。坚挺在那,清晰可见。我当然高兴,文物专家考证时,光凭方位必定找不到书院的准确位置,更难寻觅它远去的历史。有了这半堵破墙和一扇门,我也不难寻找鳌峰书院的方位。

  清同治八年(1869年)修水县高乡众乡绅捐资兴建鳌峰书院,当时出于目的是让更多的人读书。鳌峰书院当时兴盛修城,成为修水境内规模和影响较大的书院之一。知识在贵族面前显得傲慢,在平民面前就百加清和。爱书之人不顾年长静座院堂中,学习《四书》、《五经》。

  县城变化是历史前行的必然,谁也阻拦不了,也没有人去阻拦。破旧得无法实用的房屋,自然要拆除重新再建。虽然少量些人牵涉到经济和情感,很不情愿,最后也是不了了之。鳌峰书院旁边的高楼大厦早已林立,以“鳌峰”为名的书院再也无法“独占鳌头”。这点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所向,任何事物都会经历兴衰的命运。

  修水教育史书有记载鳌峰书院的对联。鳌峰凌紫府,鸿翼搏青宫。书卷莫教春色老,诗怀常伴月华开。可见当时老师对学子的殷切期盼。
HULING


  时光在指尖间缓慢流走。书院里的孩子们,伴随着书院里流失的时光都远走了。开始他们还会陆续回来,可他们的寿命比书院更短暂。他们只能在那短缘聚的时光里,用自己的不尽才华彰显书院的辉煌。书院只容得下他们,只容得下朗朗读书声。

  现在的书院变得孤零而清瘦起来。旁边林立的高楼,都是合法的建筑。从体积上看他们早已高大过书院,已是挺立云霄。然而精神的书院,没有人看得见它的高度。

  在鳌峰书院的门口立了块“县级文物保护”的石碑。这是政府对它过去所做出的功劳的奖赏,实际上现在的人都在继承,只不过继承的方式已经改变了。也许,某个官员的祖辈就在这里受教育。而他血脉里流着的还是书院里的文风,只是他觉察不到,不愿意去相信这个现实罢了。任何的存在都会成为历史,这是存在最终的命运归宿。鳌峰书院呢?我想也会是如此。

  实际上,现在我们想寻找半点往日的辉煌都勉为其难。可又不得不承认它的存在。《修水县志》记载,书院结构简朴,独具匠心,分为三重,下重左右各一个天井采光排水,中重有一大天井,站在大门口往里看,三个天井正好形成一个天然的“品”字。“品”凸显了鳌峰书院的特立个性,也体现了清贫乐道、品德为先的办学育人宗旨。 HULING

  鳌峰书院随着一些制度的产生,留下的仅仅是一栋楼房。这栋楼有它的特定身份和地位。在那个经济不发达的年代,不能迅速摆脱“旧”的教育方式。书院还能够继续派上用场,清末被改为高等小学。而在这里学习的孩子们,仍然会受到书院学风的影响。

  1942年,县立第一中心小学由农村迁回县城时,就设立在鳌峰书院。之后,由于学生人数增长,办学条件滞后无法改善等缘故,学校撤离了书院。这之后,鳌峰书院就终结了它的育人生涯。

  书院与人一样,都有苍老离去的时候。这是自然界巡回的必然,万物皆是如此。我想不同的是,鳌峰书院在它特定存在的空间里已经完成了它的责任和使命。完整的,没有半点遗憾的残缺。

  不过有一点是让人悲哀的。立过较大功劳的人,晚年的生活是危及的。也许有太多辉煌的奖章,隐藏在箱底生绣。也许有太多的奖状黏贴在墙壁上,被尘埃掩埋得看不清字痕。没有人愿意去提及,不愿意提及依然是可怕的,一种是遗忘,而另外一种还是遗忘。人都有嫉妒之心。因此后来者害怕,那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丰碑。如果是那样,现代那点卑微的成绩,就没有任何奖赏的意义和价值。

  这还仅仅是人的心理。文革期间的“破旧立新”,让这位心力衰弱的老人雪上加霜。很长一段时间,即便是“亲院”的读书人都不敢接近。害怕被牵扯其中,无法摆脱自由。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政府不会在短暂的时间内修复这个“无可用途”的书院了。于我们这些写文字的人来说,当然希望存留的文化遗迹都保留下来。留下过去的一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都是珍贵的。一些东西消失后,永远都将不复存在。而人类需要去做的,就像是保护这书院一样,不遗余力去努力。留下那些为人类生命史做出贡献的上等财富。

  鳌峰书院也许会有重见光亮的一天。这一天不知何故稍微慢了点。这也与它所处的位置是有关联的,周边的建筑把它裹得太紧。加之没有其它的景点需要开发,从旅游的角度独立修建书院的脚步可以慢下来。

  书院是一个座城市的文化魂魄,也是一个地方的文化标志。修水古称“文章奥府”,鳌峰书院为其奠定了地位。

  在不久的将来,鳌峰书院的大门重新打开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书院,而是一个灿烂文明的时代。
 
责任编辑:徐春林

上一篇:绕屋千枝竹粉香

下一篇:修水访书院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