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散文

旗下栏目: 文化艺术 书刊 小说 诗词 散文 记实 民间故事 黄庭坚传

依依墟里烟

来源:古城旧梦 作者:万华林 人气: 发布时间:2018-12-12

宁州美,
九岭岫云留。
带露枫香红似火,
连波修水绿如楸,
时刻念宁州。

宁州秀,
幕阜月如钩。
雾绕澄江天岸远,
栏凭秋晚我心忧,
何处觅归舟?

       这词里写的宁州即是我的故乡,那个曾又叫做义宁州、分宁、艾县、艾侯国的地方。到公元1914年因河得名,始改称修水,遂沿用至今的地方。

       修水其实很大,版土面积乃江西之最,5404平方公里,比整个新余市还大。古时辖高、崇、奉、武、仁、西、安、泰八乡,今则有17乡19镇。

       其实这只是我广义的故乡,而我实际的故乡没有这么超大豪华,它只是赣西北一个贫穷僻静的小山村而已,一个叫姜坑的地方。

       姜坑这名字来得很费解。坑还好说,问题是姜怎么说?这里的人既不姓“姜”(以“朱"姓占多数),也不出产姜。与它一山(长泥岭)之隔的也有个地方,叫姜垅的。没有请教过老人或当地的文化人,只有存疑了。

修水网



       其实来姜坑前,在白桥官圳上也生活了好几年,那也算我的故乡。在这首新近填的词里,我表达了一种思乡的情绪。其实我很少思乡。因为除了在外地求学的五年和短期的外出开会、旅行外,我大部分时间都呆在故乡。

       2014年起赋闲在家,倒是隔三差五南下住上三、五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也是家常便饭。现在则差不多要在深圳长住了。白天忙于工作,百事不挂心上,晚上静下心来,尤其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就会没来由的想起了故乡。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栋解放前就建好的东西向土屋,连堂五间,外带两个披水。分别是厨房和厕所猪圈。墙上从上到下爬满了爬山虎,成了遮风挡雨的天然屏障。这便是我在姜坑的老家。

       土屋后面还有个带天井的院子,另住了两户人家。每到雨季,天井的下水道(我们叫“阴灌”)太小,或是被淤泥堵住了,水淌不赢,就会四溢开来,我们地势相对低些,受害也最大,一时间我们堂前积水深没脚背,忙不迭的用盆钵舀水。

内容来自xiushui.Net



      土墙吃水太久太深,怕它吃不消,有坍塌之危。也因此没少与后面的住户交涉,要他们想些法子,不能听之任之。他们还算配合,先是找来长竹棍,披蓑戴笠,下到水里,把阴灌戳通。

       但雨大,排出有限,几乎无济于事,急得他们穿堂过巷从自家房中新挖一条明沟,危机始得化解。

       这里曾经是姜坑石灰厂的厂部办公楼。后在源里盖了新楼,1966年就作价160元,卖给了我们作住房。
     
      “当春间二三月,轻飔微微的吹拂着,如毛的细雨无因的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齐舒了它们的黄绿的眼,红的白的黄的花,绿的草,绿的树叶,皆如赶赴市集者似的奔聚而来…"郑振铎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描写,颇似我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故乡。

        每到这个季节,田野上满是开满了紫色花的红花草和开着黄中带白花的香撒草,四处飘散着青草味混合着新翻的泥土味儿,燕子呢喃翻飞,忙着啄泥砌窝。要不了多久,堂屋的楼棚下就多出了一、两只新窝,层层叠叠,甚是牢靠,仅留一个口子进出。
xiushui.Net


      不出一月,那窝口就伸出许多张黄黄的小嘴,叽叽叫个不停的小燕子的脑袋来。一会儿燕子妈妈飞来了,并不进巢,而是贴壁把整个身子悬在空中,把嘴中的食物依次喂给她的孩子。喂完一个转身,“吱唧"一声又飞出了门外的云天。

       布谷鸟也不时地在山野里“播谷,播谷"唱起来了,和着田野上犁田耙田的农民的山歌,很是优美动听。
     
       每天放学回来,我们不是上山砍柴就是下田打猪草。姜坑不像白桥,出门是山,山上多柴,只要勤快,磨快刀,伸手就是柴,一个傍晚可以砍四把柴,用两头尖的戗棍,做两个来回挑来。

       塔头石坳朱陂厂的人都进源来砍柴,有的带了干粮带了大板车来,一砍就是大半天,砍一车才回去。

       打猪草要麻烦得多。红花草猪喜欢吃,可那却是集体的,自然不许割。其他的野草,恰好又要是猪可以吃的,散见于田头地角港下,打满一背篓猪草,要跑很宽的地方,花时费事,还要眼睛煞亮,要到处寻觅。
内容来自xiushui.Net


       黄花草、香撒草、鸭须草、墨株草、水苋菜多在田里,芙叶槎、蕨菜、樶槎、葛藤叶则长在山上,锯须草、萤火虫草喜欢长在麦子地里和蚕豆地里,糯米草、水芹菜、鱼腥草则多生在港下或圳边。
      
       我差不多认识一百多种有名字的没名字的猪草。但千万别误捋了“手茫"(一种毒草)和“黄藤",那你家的猪可就要遭殃了!

       看看自己的劳动果实,看看下山的太阳,时间也差不多了,远远看到家的方向,一缕缕白烟袅袅地从屋角升起,漾开去,正是家家“桌子矮凳晚饭香"的时候,肚子早就“咕咕”叫了。

       挑起柴火或是挽起背篓回家去。辛苦劳作了一天的农民,也在队长散工的“唔呼”声里,洗脚上岸,扛犁肩耙嗷牛回家。燕子回巢,鸡鸭归埘猪打圈,把猪食盆拱得呯呯响。饭菜没上桌,得先把猪给喂饱了。

      “姐夫菊花鸡"是修水女客最看重的东西,其实猪又何尝不是?过年要肉吃,平时买油买盐要零钱用,伢仔上学要交书学费,扯布买鞋,哪一样不都指望着圈里的猪快点长大长壮?

xiushui.Net



       这个时间外婆还有一项工作要做,这就是给抱鸡仔的大母鸡和小鸡仔喂食,大母鸡一边"哥,哥"叫唤个不停,意思是叫它那些小仔们快吃别贪玩。那些刚孵出没多久的小鸡,黄的白的,毛绒绒,肥嘟嘟,“唧唧"叫个不停,可爱极了。

       夜幕降临,两三点昏黄的煤油灯光,从屋子里漏出来,而外面早已蛙鼓蛩吟,响声一片,更衬出山村的宁静与安祥。

       萤火虫儿在田野上、地场中间一明一灭地飞着,三四点星星在天边眨巴着眼睛,桃树梨树巨大的黑影兀立在园子的一角,似在吮吸着露珠养足精神,明朝将开出艳丽而灿烂的花来;不起眼的枣花则送来阵阵幽香,似乎向人们提醒它的存在。偶尔有三两声狗叫,和夜行人沙沙的走路声与轻轻说话声。然后一切又归入无限的静谧里,进入了梦乡。

       参加工作以后,几十年工作生活在城里。以前家在这里,回来的趟数自然多。后来外公于1992年因病去世,我们见外婆、父母亲年事渐高,体弱多病,难以负重,就做通了他们的工作,于九十年代末,抛下了田土和老屋,举家迁往县城定居。
修水网

      
       家具和农具能卖则卖,不卖就送。只可惜了两张樟木雕花大床,当时不知是宝,竟也贱卖了。就这样若不是逢年过节,或亲朋好友有红白喜事,一般就难得回来了。就是来了,也是上午来,下午走。竟有些住不惯了。

       在城里生活久了,人也疲惫了,有了几分世故,多了不少惰性和坏毛病。只知寒暑,不知四季。五谷不分的程度,我这一辈的人还不至于“没柄"到这个地步,但四体不勤则是可以肯定的,一个个不是这个高就是那个高,典型的营养过剩。

       对大自然的感觉与领悟都已迟钝,退化严重,加上人事复杂,各自为名为利所累,人情冷淡。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但越往高处走,越往大城市流,这一现象越严重。真是“高处不胜寒"哪!

        是呀,故乡成了我们的宿命,无论多久,无论何时何地,走不出又回不去呀!但确是我们没来由,冷不丁会想起的地方。

【古城旧梦】出品
微信号:gcjm888888                        HULING

     万华林 :男,字木华,网名侧耳倾听,修水县委宣传部干部、山谷诗社副社长,在《诗刊》《江西日报》《江西画报》《鸭绿江》《江西教育》《九江日报》《修水报》发表文艺作品多篇。
责任编辑:万华林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