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散文

旗下栏目: 文化艺术 书刊 小说 诗词 散文 记实 民间故事 黄庭坚传

古往今来旌阳山

来源:古城旧梦 作者:王卫正 人气: 发布时间:2024-04-10
  相传上古时期江西修水大地多处山洪瀑发,大禹来到这里治理了水患,为感谢大禹治水的功绩与恩德,当地老百姓把挖来的野山芋煮熟做成外皮,用野兽肉切作馅子,包成一种特色美味食品敬奉大禹,外形上尖下圆,取名为“䬰子”。此后修水老百姓不管是春节过年,还是其它传统节日,以及升学、婚庆、乔迁等宴席上,都少不了热腾腾的纯手工做的一笼大䬰子摆上席面,2010年“修水䬰子”的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江西省非遗名录。
  在修水古城东北“五杰广场”对面河岸有一座方圆约420亩、高约300米、山体为圆锥形、外形酷似修水大䬰子的小山,修水人都习惯上管它叫“䬰子山”。 
  为什么䬰子山又叫旌阳山呢?传说它的命名与东晋道教祖师许真君有关,古代修河经常洪水泛滥,当时在四川省旌阳县(今属德阳市)任县令的南昌人许逊辞官东归,来修水潜心修道,目睹修水百姓还深受水灾之苦,他决心根除水患,他沿着修河上下仔细察看后发现䬰子山下的山谷很狭窄,当雨季来临的时候上游河水流经该山下被峡谷堵住无法迅速泄洪,于是就造成了洪灾。许逊马上发动民工把䬰子山临水的一面山体凿开,凿成了现在这悬崖峭壁的模样,河道拓宽后水流顺畅了,就这样修河水患得到了根治,老百姓的生活安定多了。从此修水老百姓为了纪念许逊的功绩,就以他的尊称“旌阳”为名,将䬰子山正式更名为“旌阳山”。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据《寰宇记》卷106这样介绍洪州分宁县旌阳山:“在县东一里,独立峻秀,烟云回泊,旌阳许君曾游,故以为名。”清代出版的《万寿宫通志卷九·合郡古迹·宁州》也记载:“旌阳山,州之东有秀峰,层崖壁立,截修水口,许公由梅山度此登峰,为坛于山顶醮谢上帝,乃服仙丹,遂过溪南,造吴君宅。又传旌阳逐蛟过此,因号旌阳山,山下曰旌阳渡。”
  《义宁州志·地理志》记载:“旌阳山在州治东,隔修水,高百余丈,周广三里许,其脉自东南来。层崖壁立,干云薄日,形如覆钟,横绝湍流。相传谓许逊逐蛟过此,登山巅以望妖气,故名。山上有醮星坛,下有旌阳观。旌阳山古名秀峰,其山顶旧有得日观。”  
  《义宁州志·仙释》记载:“许逊……遂至修水,爱其湍急而味坚,乃取神剑磨于涧石之旁。寻渡水登秀峰,特为坛于峰顶,以酬谢上帝,乃服仙丹。”
  修水民间传说许真君为了斩杀兴风作浪祸害百姓的孽龙,与门下十二弟子中法术最高强、二十四孝中“恣蚊饱血”的孝子、武宁县第一任县令、修水何市道士吴猛在旌阳山顶的石头上还磨过龙泉宝剑。按《义宁州志》所载旌阳山有古道直通山顶的道家修炼之所“旌阳观”或“得日观”,还有许真君的磨剑石、磨剑池和祭天的天坛。
本文来自修水网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旌阳山因为有了许真君的到来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从此闻名远近,旌阳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神圣。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相继到此并留下诗篇,对旌阳山独特的山势,秀丽的风光或传奇的事迹等作了描述。
  唐代诗人李质写下《得日观东房》一诗:“曾入桃溪路,仙源信少双。洞霞飘素练,壁藓画阴窗。古木愁撑月,危峰欲堕江。自吟空向寂,谁共倒秋缸。”
  黄庭坚的叔父黄廉听闻旌阳山上有许真君祭天的醮星坛,特意坐船登山一看,留下了《磨剑池》一诗:“闻说旌阳旧筑坛,故浮修水一来看。至今磨剑池犹在,冷浸一天星斗寒。”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修水八贤之首、杭口镇双井村人黄庭坚在《夜发分宁寄杜涧叟》的诗写道:“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
  南宋宰相、杭口镇杨坊村人、修水八贤之一的章鉴作《送道士归旌阳山下得日观》:“风月诗几卷,江湖履一双。断蛟怀剑石,跨鹤叩禅窗。土润岩生雨,林幽寺隔江。归当访仙隐,相对酒盈缸。”
  南宋直秘阁学士、福建省南平市顺昌县人余良弼笔下的《旌阳山》:“万山嵯峨镇治东,下临无地上摩空。雨余翡翠清光异,烟散芙蓉秀色同。玄豹隐时香雾合,玉龙降处太阳烘。寻仙莫道无真迹,瑶草琪花有路通。” xiushui.Net
  明代福建参政、浙江省宁波市人张琦也曾来过这里作了一首诗题《旌阳山》:“晚翠横过水,晴云倒落窗。得渠明分野,为我截秋江。”
  明洪武庚辰进士、武义县丞、大坪人石彦诚在赴考和为官期间,经常从州城东门的旌阳渡坐船出行,看到码头对面的旌阳山,不禁有感而发,写诗一首《旌阳山》:
  “山色苍苍水色光,百花开尽蕙兰香。旌阳屹立闲迎送,看尽行人岁月忙。”
  唐德宗兴元元年(784年)卸任筠州县丞陈灌迁至宁州安乡九都今修水黄坳乡龙峰繁衍生息,至明代知名儒士陈玦诗题修河八景之一的“旌阳剑池”:“一监清泠峻岭巅,飞仙曾此砺龙泉。再无蜃迹过深涧,尚有虹光烛上天。羽驾飘扬蓬岛迥,血星零落紫苔藓。汪汪不竭长如此,沧海桑田几变迁。”
  明代嘉靖《宁州志》主修龚暹题《旌阳剑池》:“清波浴星斗,白石磨干将。可惜污妖血,何如借尚方。”
  明代右副都御史周季麟父亲、西港镇湾台村人周叔襄题《游磨剑池》:“寻幽此日到仙家,磨剑池头景物赊。千尺松杉参碧汉,半天楼阁绚丹霞。夜闻白鹤归华表,时见青牛卧落花。此去天台应咫尺,一溪流水泛胡麻。”
  清代举人查承瑛题《旌阳剑池》:“西江思禹德,忠孝老神仙。仗剑磨秋水,擒蛟化白莲。青虹光不断,碧涧影相牵。永忆旌阳令,灵真迹俨然。” 内容来自xiushui.Net
  清道光帝师、内阁学士、黄沙镇汤桥人万承风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辛丑科同榜进士荣锡楷写了《旌阳山怀古》 :“一峰高耸暮烟苍,绝顶空留古道场。雨洗仙坛丹竃冷,风销石靖剑池荒。攀萝日落孤笻外,扫径云生万壑傍。惟爱濂溪光霁好,遗踪犹说许旌阳。”
  荣锡楷笔下的濂溪说的是北宋龙图阁直学士郑向外甥、著名文学家、哲学家、理学宗师、湖南道县人周敦颐,他在康定元年(1040年)二十四岁时被宰相范冲淹派到洪州分宁县(今江西修水)任主簿,职务仅次于县令和县丞,相当于现在分管文化、经济的副县长,在此期间他一边广交学界朋友切磋学术,一边创建书院请师收徒讲学。他于庆历二年(1042年)选址风景优美的旌阳山麓(今丽景湾二小新校区)拨钱粮创建“景濂书院”,书院内建有楼台、亭阁,四周有围墙,由于书院旁边修河如玉带般蜿蜒流淌,似家乡的濂溪,后来他又将书院改名“濂溪书院”;明嘉靖时书院旁修建黄山谷寺,将书院改称“濂山书院”,共同纪念周敦颐和乡贤黄庭坚为修水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清康熙七年(1668年)复称“濂溪书院”。
  周敦颐政治上倾向改革,力推新政,他的人品正直廉洁,生活贫寒清苦,虽四处奔波,但所到之处皆兴教办学,声名远播,他还在江西袁州萍乡县芦溪镇、赣州市城南、九江庐山莲花洞、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湖南道县城西、诸暨市街亭镇周村、广州市从化区等地都创办了濂溪书院,因此受到各地老百姓的爱戴和颂扬。 内容来自xiushui.Net
  修水濂溪书院是周敦颐创办时间最早的书院,从此旌阳山成为宁州古城文化知识的高地,从那时候起书院鸿儒不断,据《宁州志》记载宋代教育家苏轼、程颢、程颐、朱熹、明代教育家王守仁、清代地理历史学家王谟等都曾到此书院讲学,学子遍布修水各地及邻县。
  旌阳山成了修水学子求学通向仕途的一面旗帜,修水大地从此书院兴起,人才辈出,据史料记载自宋至清本县共有进士204名,举人288名,其中丞相2名,尚书16名;仅宋代杭口镇双井村黄姓家族就出了48位进士,号称“华夏进士第一村”;王琮后裔中进士共30人,考中文、武举人68人;漫江乡尚丰村莫姓有进士23人,“公孙三太守、四代五尚书”;黄沙镇瑶村、汤桥村长茅余姓共有18人进士及第,也是“一门三太守,四代五尚书”;西港镇湾台村周姓“一门七进士”等科举成功的佳话不胜枚举。
  濂溪书院历史上曾屡建屡修十余次,2009年县政府在黄庭坚纪念馆内重建濂山书院,大门座西南朝东北正对着旌阳山,两边挂着黄庭坚作的一幅对联:“溪横凤尾寒光去;云拥旌阳紫气来。”
  根据《分宁王氏宗谱》记载旌阳山还是王家的一座祖山,半山腰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唐代尚书左仆射王琮和夫人周氏的陵墓。说起这个迁宁王氏始祖王琮,号国宝,系山西太原王氏始祖晋公第51世孙,唐贞观年间宰相王珪第10世孙,其祖父王顺任唐户部侍郎,其父王德美任婺州知府,卸任后由长安(现西安)迁居浙江金华太平乡金锁桥头。 本文来自修水网
  王琮出生于唐代宗大历六年(771年),他自幼饱读诗书,青年时期中举被推荐到朝廷进入仕途,政绩卓著,官至尚书左仆射,后因受朝廷奸臣陷害,被迫于唐宪宗年间迁至江西南康府海昏茶场镇,又因避战乱再迁至修水旌阳山下泥湖旁携妻子周氏与儿子王裕、王袷隐居于此,买山买地买田、建房置业安居,王裕娶叶氏生八子,王袷娶吴氏生二子,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王琮72周岁去世后安葬祖山旌阳山,旗形令字穴,不久后周氏仙逝葬同夫茔。 
  王琮后裔秉承太原世第耕读家风,第四代王训中进士任抚州通判、朝奉郎,至宋代深受濂溪书院大师指点与文化熏陶后人文蔚起,第七代王士甫中北宋祥符年间进士授奉政大夫、光禄寺少卿,其次子王固中北宋天圣年间进士授信州都官,生七子有“五子登科”的佳话,比较突出的有洺州知府、奉政大夫王纯中(1026—1086年),承事郎王智中,签书枢密院事王刚中,光禄寺少卿王淮中,大理寺丞王建中,户部侍郎、徽猷搁置王本。
  此后还有宋户部侍郎王鈇,朝议大夫王秬,资政大夫王梦经,大中大夫王子登,户部侍郎王镡,韶州知府王寮,苏州太守王赟,邵州知州王沦,西河太守王铎,岳州知府王棨,保定知府王宽,明朝兵部主事王常,户部侍郎王勉,宣州知府王江,兵部侍郎王泰珊,湖州知府王谷玟,康山守备王世稷,清山东巡抚王凤池,四川守府王文彪,广西军将领王起鸿,蓟州知州王澜,兖州知府王恩湛等等。 HULING
  至近现代更是人才辈出,有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浏阳上洪支王首道,原国家副主席、浏阳百盛支王震,原全国公路管理局局长王凡,原中央党校副校长王绵延,民国吴楚首富王芳政,湘雅医院博土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芳藻,旅美银行家王保恒,武汉大学首任校长、前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崇阳鑨公裔王世杰,修水著名烈士、黄埔军校三期学员、北伐宣传支队长、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王铁猛,红十六军师政委王希圣,红十六师团政委王振国,修水独立团政委王炳升等等,他们精忠报国的事迹永远名垂青史、光照千秋。
  王琮后裔为了生存和发展迁往外省县及世界各地,他们依然情系故乡,不忘桑梓和祖德,也对王琮墓进行多次维修,2005年为响应县政府创造文明卫生城市的要求,王琮墓申请唐墓予以保留,举合族之力扩建,大家解囊相助、群策群力,集资达百万,从产权所属义宁镇宁红村以法律手续购得土地6亩,在县政府批准下历时两年扩建重修,于2014年清明竣工并进行公祭庆典。
  近代以来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王琮后裔们前赴后继,涌现了一大批英雄人物,其中有在册英雄烈士541人,义士33人,他们深明大义,为国家、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满腔忠肝义胆,毅然奋不顾身,充分彰显炎黄子孙的凛然正气。
修水网

  王琮后裔王诗麟于1993年题《西江月•赞旌阳山琮公陵》:“旌阳江畔镇立,祖墓山麓安藏。龙蟠九岭脉绵长,水集六乡气象。眼观庆云频现,耳听南崖书声,满城灯火似繁星,朗照宝茔西境。”
  修水县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主任、王琮裔第38世孙王枕戈于2016年冬撰《琮公颂》:“旌阳挺秀碧源长,俊采星辉耀宁乡。琮公遗风千载颂,承前启后继祖芳。”
  如今旌阳山几乎成为了一座中国文化名山,聪明的修水人在山南崖修建文峰塔、黄庭坚纪念馆,在山脚下顺湾修安坪路,顺山西面建栈道,顺水修廊桥、架浮桥,开发商大力开发金色学府、华宇•丽景湾小区,政府建新二小、六小、修水一中等校舍,高楼大厦排列有致,此起彼伏。回想起自己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曾在附近的修水师范读书三年,当年经常远眺旌阳山浮想联翩,后来清明节几次登山扫墓祭祖,近距离感受到了它的神奇,如今更是今非昔比,禁不住感慨万千,欣然写下《旌阳山感怀》:“一丘雄踞古城东,修河西来观潮涌。阅尽沧桑更从容,绵延文脉闻书声。”
  原《修水报》记者、修水庙岭乡人、中国辞赋家协会会员、全球汉诗学会会员、江西诗词学会会员余昌根早在2016年写就“三山赋”,其中《旌阳山赋》写道:“漫游城市之畔,闲踏修江之青。但窥一麓飞峙,奇岩突耸;东观宝塔飞鸿,遥看南崖石刻;西伴画虹斗拱,近瞻砥柱廊亭。南鉴修水长河,倒印丹青山水;北朝凤凰劲翅,笑闻舞燕歌莺。抱子情山,高呼以礼;雄碑五杰,喜拱相迎。美景流辉,山名不朽;层峦耸翠,傲骨峥嵘。谱人文胜地之韵,树故里旅游之旌。……羡修江之无穷,哀人生之多艰,老当益壮,有壁立干仞之傲骨:志且弥坚,有江澄一练之清颜。擎旌阳镇妖巨剑,除腐败污浊瘤斑。将桑榆晚景,献旌阳名山。” HULING
  深圳市南山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程效于2020年作《闲步旌阳山栈道》:“沿河漫步觅遗踪,驿岸风清暮雾浓。逶逝波痕环老渡,迷离水陌掩虬松。航船闲置浮空影,构厦连观改旧容。未解何时称哨子,名山埋没落平庸。”
  修水退休公务员李铁岩于2021年写下一首《清江曲•闲步旌阳山廊桥》:“避雨长廊跨秀江,含收沿岸好风光。北山拥翠飘鸾带,云彩依偎俏凤凰。清波荡漾明如镜,高楼耸立垂姿影。细览赞赏此妙图,瑶苑龙宫两仙境。”
  李铁岩笔下的旌阳山廊桥指的是2011年初建成于旌阳山下横跨修河的旌阳大桥,该桥实行车行道与人行道分开,人行道上建有191米古香古色的廊亭,成为老城人民的避暑纳凉胜地,赋予旌阳山厚重的贯通古今的文化桥梁纽带。
  如果站在旌阳山顶平台往四周看,挂榜山、桐树岭、桃树岭一字排开,蜿蜒修河穿城而过,两岸景观因地制宜,规划设计建设整齐美观,欢乐海岸、马家洲公园、宁州古城尽收眼底,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旌阳浮桥、修水大桥、宁州大桥、宁红大桥、秋湖里大桥飞架南北,水陆交通便利;凤凰山、鸡鸣山、鳌岭隔河相望,旌阳山廊桥、抱子石、梅岭、南岭层峦叠障,风景优美,巍峨壮观,与旌阳山及修河水一道,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卷。
HULING

  寒来暑往,优美、神圣的旌阳山!古往今来,我魂牵梦绕的净土一方!


  作者 王卫正:男,现年五十一岁,中共党员,江西省修水县人,中学教师,喜欢看书,爱好文学、书法。
责任编辑:王卫正

上一篇:传承民俗话过年

下一篇:父亲与春联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