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文化艺术

旗下栏目: 文化艺术 书刊 小说 诗词 散文 记实 民间故事 黄庭坚传

陈寅恪热潮卷土重来 老书重版民间成果丰富

来源:中新网 作者:山谷 人气: 发布时间:2013-07-23



上世纪50年代,陈寅恪与夫人唐筼在宅门前散步。




《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
 

        1996年,在陈寅恪辞世27年后,陆键东的著作《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在三联书店出版,随即在知识界掀起了陈寅恪热潮。

        近几年来,有关陈寅恪的研究著作又掀起了一个出版小高潮。2010年,陈寅恪诞生120周年,陈流求、陈小彭、陈美延三姊妹合写的《也同欢乐也同愁——忆父亲陈寅恪母亲唐筼》、卞僧慧《陈寅恪先生年谱长编》出版;2013年,又有张求会《陈寅恪丛考》,张荣明《竺可桢与陈寅恪》,陈怀宇《在西方发现陈寅恪》,以及再版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及胡文辉的《陈寅恪诗笺释》等,陈寅恪热似乎又再次掀起了高潮。那么,这是一场上世纪90年代的陈寅恪热的延续,还是一次有着不同内涵和关注热点的新热潮?作为一个文化符号的陈寅恪,我们是谈论得过多,还是理解得太少?陈寅恪对当下的意义如何?本报记者采访了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刘东、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周质平、厦门大学教授谢泳等,他们做出了自己的解答。
本文来自修水网


        ■ 溯源

        民间对陈寅恪的研究,随着研究者知识积累,和青年一代外文水平的提高,再加上港台史料的披露以及国内意识形态部门内部史料的发现,关于陈寅恪研究还会有许多成果出来。

        出版新高潮

        老书重版,民间成果丰富

        在今年出版的陈寅恪研究图书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修订再版的《陈寅恪的最后20年》,发行量为5万册。

        这本书当年从首印到1997年底,先后印了六次,共八九万册。作者陆键东挖掘了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并采访了陈寅恪的多位同事、家人,还原了陈寅恪最后二十年的生命历程。其中,最具价值的材料,当属一份名为《对科学院的答复》的信件档案,陈寅恪开出了出任中科院中古所所长的条件——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

        由于书里提及了中山大学原副校长、党委书记龙潜“领导数场运动”的言行,陆键东和出版方被龙潜后人告上法庭。这场长达三年的官司,最终结果是陆键东与三联书店被判决登报道歉,在该书未进行删改之前不得重印、发行。这些年来,这本首掀陈寅恪热潮的著述,虽然有诸多读者关注问询,却一直没有再版。此次的修改重印,龙潜的名字没有再出现,而是由其职务名称所取代,部分相关的评价被删除,但其大量的言行依旧被保留。 内容来自xiushui.Net

        三联书店负责再版工作的孙晓林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次的修订版,除了依据法院的要求进行的修改,增加的内容大概1万多字,基本是这些年作者的新材料和新发现,以及作者的评论、分析。

        今年6月,江西九江学院举办了一场“陈寅恪研究学术研讨会”,会上发放了《陈寅恪先生研究资料汇编(1935-2012)》。著有《陈寅恪丛考》的学者张求会,整个资料汇编共有41册,总字数超过1000万字。这大概是目前比较齐全的一套资料汇编,大致描绘了一幅陈寅恪研究的“学术地图”。张求会表示,目前有关陈寅恪的研究大概可包括四大方面:一是陈寅恪学术著作;二是其家族史料、个人生平;三是陈寅恪最后20年的遭遇,包括对记录其心史的晚年诗作的研究;四是他与西方学术的渊源和关联。“陈寅恪研究正越来越呈现出开放的态势,无论是否身在高校,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会得到认同。”

        近年来,关于陈寅恪研究的最新成果,多数是民间学者作出的。“比如胡文辉、张求会、刘经富等,有的虽然在学校工作,但也是边缘学校,是边缘学者。这也说明学在民间的道理,说明民间对陈寅恪‘自由思想、独立人格’的敬意。近二十年来,官方的学术课题中,倒是还没有出现过关于陈寅恪研究的专门课题。”学者谢泳说。 HULING

        发现陈寅恪

        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自1996年《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出版以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语风行,陈寅恪作为知识分子人格的象征,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直被知识界与大众反复言说。学者易中天甚至专门写了一篇长文“劝君莫谈陈寅恪”。对于陈寅恪,我们是否谈论得过多?出版是否过于泛滥?

        对于近几年来的出版热潮,刘东觉得其实不能算是又一次的陈寅恪热潮。“除了《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一书,其余的书基本都是很小的考据。”刘东称,对陈寅恪的研究,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陈寅恪自己的隋唐史、中古史研究,一直在学术界最深处触及;另一种,就是唯一能把陈寅恪超出小专业的《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陈寅恪自此成为一个精神上的象征。学者周质平表示,陈寅恪热表面上是一个思想史的研究,实际上是对当前现状比较曲折、婉转的表述。

        对于近年来的陈寅恪出版热潮,谢泳丝毫不感到奇怪。“这主要取决于关于陈先生的新材料能不能出现,或者人们在旧材料中能不能重新发现陈先生的新思想新观点。陈先生留给我们许多学术之谜,比如他两部重要著作《论再生缘》《柳如是别传》,是单纯考据还是个人传记?他1949年后的学术论文,也不能简单以一般学术论文对待。现在人们都在解陈寅恪晚年的诗,其实他晚年的文也多有深意。这方面余英时先生很高明,他把晚年陈寅恪的诗与文看成一个整体,很有学术洞察力。”
责任编辑:山谷

上一篇:敬谒黄庭坚纪念馆

下一篇:老 伯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