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是个文化大县,其饮食文化也独树一帜。下圆上尖的修水䬰子是最富有地方特色的名吃。 在修水县城修河东岸,有一座山其形状很像一个硕大无朋的大䬰子,修水人就把它叫做䬰子山,文人墨客则称呼其为旌阳山。在称为旌阳山之前则叫秀峰,和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庐山瀑布所在的那座山峰同一个名字。旌阳山的得名要追溯到民间传说中鼎鼎大名的许真君许神仙。 ![]() 由于许逊出任过旌阳令,故后世之人呼其为许旌阳。北宋徽宗时上尊号为“神功妙济真君”,因而又被称为许真君。遍布江西全省各地众多的万寿宫就是为了祭祀许真君而建的。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许逊弃官回到江西后,为治理江西和湖南湖北福建的水患作出了很多很大的贡献。后世之人把他治理水患的事迹神化为擒蛟斩蛟的神话传说,尤其是因为他曾经得道于西安县(今修水)大洞君吴猛,因而修水各地都有许真君的神奇传说。 《义宁州志·地理志》载:“旌阳山在州治东,隔修水,高百余丈,周广三里许,其脉自东南来。层崖壁立,干云薄日,形如覆钟,横绝湍流。相传,谓许逊逐蛟过此,登山巅以望妖气,故名。山上有醮星坛,下有旌阳观。旌阳山古名秀峰,其山顶旧有得日观。”又《义宁州志·仙释》:“许逊……遂至修水,爱其湍急而味坚,乃取神剑磨于涧石之旁。寻渡水登秀峰,特为坛于峰顶,以酬谢上帝,乃服仙丹。” ![]()
旌阳山下旌阳山大桥
旌阳山,老修水人说的䬰子山,就是城北五杰广场对面、旌阳桥东头的那座山。旌阳山的东面是安坪港,西南面是东门山,西北面是修水。整座山相对独立,特别是东南北三面修了公路,西面临河修了栈道后,旌阳山就像一个无比巨大的䬰子矗立在修水岸边,难怪老修水人叫䬰子山了。 修水网 旌阳山四围十分陡峭,好像没有道路通向山顶,尤其是临河一边壁立千仞,巉岩耸峙,悬石盖顶,走在栈道上令人心惊胆颤。按《义宁州志》所载,旌阳山应该有古道直通山顶,在山顶有一个得日观,是道家修炼之所,还有许真君的磨剑石磨剑池和许真君祭天的天坛。 由于旌阳山有这些动人的神话传说和遗迹,旌阳剑池被古代文人定为修水八景之一,再加上地处州城边上方便登临凭吊,因而历代文人墨客多有咏吟旌阳山的翰墨词章。 最早的是唐代诗人李质,他写下了《得日观东房(即旌阳观)》一诗。
曾入桃溪路,仙源信少双。
《义宁州志》载:“李质,字公干,湖北襄阳人。应试不第,至豫章,遇寇仓皇入旌阳山得日观寓焉。携壶登楼,朗吟一律,即罢,如有人呼曰:“尚书公在此!”公后果登第,镇豫章,如其官。”洞霞飘素练,壁藓画阴窗。 古木愁撑月,危峰欲堕江。 自吟空向寂,谁共倒秋缸。 黄庭坚的叔父黄廉听闻旌阳山上有醮星坛,也就是许真君的祭天坛,特意坐船登山一看,留下了《磨剑池》一诗。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闻说旌阳旧筑坛,故浮修水一来看。
至今磨剑池犹在,冷浸一天星斗寒。 ![]()
旌阳山下栈道
此诗多类白乐天,明白如话,童叟都能听懂,只有最后一句,充满了冷峻的哲理和薄寒的伤感。祭坛依旧,剑池犹存,环顾四周空寂的群山和清冷的夜空,不禁要问旌阳先生许逊真君去了哪里?没有人回答,只有满天的星星倒浸在磨剑池里,显得令人发颤的寒冷! 南宋丞相、杭口人章鉴在乡期间,和得日观道士交好,经常和道士探讨道家学说和道理,某日,送道士回观,写下了《送道士归得日观》:
风月诗几卷,江湖屐一双。
明代石彦诚,字诚之,大坪人。洪武庚辰进士,授武义县丞,后参与修撰《永乐大典》,书成,升广东徐闻县令。他和明初名臣“三杨”(杨荣、杨溥、杨士奇)之一的吉安府泰和县人杨士奇和礼部尚书吉安府峡江县人金幼孜都很有交往,他赴任徐闻县令时,杨士奇赠诗一首《送石彦诚徐闻知县》,金幼孜赠诗《赠石彦诚之官徐闻》。 断蛟怀剑石,跨鹤叩禅窗。 土润岩生雨,林幽寺隔江。 归当访仙隐,相对酒盈缸。 HULING 他在赴考和为官期间,经常从州城东门的旌阳渡坐船出行,看到码头对面的旌阳山,不禁有感而发,成诗一首《旌阳山》:
山色苍苍水色光,百花开尽蕙兰香。
《旌阳山》首联写旌阳山山色苍茫,山下的修水泛着青光;山上百花已尽,惠兰正香。旌阳山就屹立在修水岸边,悠闲地迎送着为了生活奔波劳碌的人们。该诗透出了作者欲要跳出尘世樊笼之外,追求超凡脱俗悠游方外的思想。旌阳屹立闲迎送,看尽行人岁月忙。 从宋到明到清,有很多修水学子赴外游学考试或为官,也有很多外地官宦到修水任职理政,他们来去都必须通过东门码头旌阳渡,旌阳山都会不请自来撞入他们的眼帘,有的还会登临旌阳山,一览旌阳山周边及州城胜景,凭吊许真君留下的遗迹,不免会留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现将《义宁州志》所载辑录于下。
旌阳山
宋代 邑人 余良弼(成国) 万古嵯峨镇治东,下临无地上摩空。 雨余翡翠清光异,烟散芙蓉秀色同。 修水网 www.xiushui.Net 元豹隐时香雾合,玉龙降处太阳烘。 寻仙莫道无真迹,瑶草琪花有路通。 旌阳剑池 明代 邑人 陈玦 一鉴清冷峻岭巅,飞仙曾此砺龙泉。 再无蜃迹过深洞,尚有红光烛上天。 羽驾飘扬蓬岛迥,血星零落紫苔藓。 汪汪不竭长如此,沧海桑田几变迁。 旌阳剑池 明代 广东参议 南昌 龚暹 清波浴星斗,白石磨干将。 可惜污妖血,何如借尚方。 ![]()
旌阳山下城北
游磨剑池
明代 周叔襄 寻幽此日到仙家,磨剑池头景物赊。 千尺松杉参碧汉,半天楼阁绚丹霞。 夜闻白鹤归华表,时见青牛卧落花。 此去天台应咫尺,一溪流水泛胡麻。 旌阳得日观怀古 清代 荣锡楷 一峰高耸暮烟苍,绝顶空留古道场。 雨洗仙坛丹灶冷,风销石靖剑池荒。 攀萝日落孤筇外,扫径云生万壑旁。 本文来自修水网 惟爱濂溪光霁好,遗踪犹说许旌阳。 旌阳剑池 清代 查承瑛 西江思禹德,忠孝老神仙。 仗剑磨秋水,擒蛟化白莲。 青虹光不断,碧涧影相牵。 永忆旌阳令,灵真迹俨然。 旌阳山西南麓,大概是现今金色学府小区所在地,还是修水历史上最重要最有名培养人才最多的濂山书院遗址,也是一州文脉所在,它赓续千年的文化薪火至今生生不息永传后世。 旌阳山,䬰子山,䬰子果,修水人心心念念的山,修水人香香甜甜的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