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辨误随谈》开栏致辞:任何一篇华彩的文章,或一部完美的著作,都不能说是尽善尽美的无瑕之玉,总会存在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最近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把遇到的问题列举出来,并探寻可能的解答,以随笔的方式,自由、灵活地形成文字,让大家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不是吹毛求疵,而是为了自我提高,对作品出版质量的提升也会有所裨益。 2025年10月18日 王维新主编的同治版《义宁州志》,是修水不同版本县志中大家公认修得最好的一部志书。 我们修水周氏的先祖、后唐周銮撰写的《上龙马表》收录在《义宁州志·艺文志·表》中,它是一篇对仗非常工整,典故运用贴切,文辞非常优美的骈文。就是这么一篇几近美轮美奂的文章中,有一个“鳞”字是错误的,笔者认为它是“麟”字之误。 文中有句云:“获白鳞于雍畤,聿昭汉武之雄风;贡青狮于西陲,亦感开元之初政”。句中的“鳞”字,本意是鱼身上的薄片状组织,由角质、骨质等构成,后引申为鱼;“白鳞”,即白色的鱼。雍畤,古代祭祀五方(东南西北中)天帝的祭坛。“获白鳞于雍畤”的意思就是(汉武帝)在雍地的祭坛上祭祀五方天帝的时候,获得了白鱼。 湖岭 “贡青狮于西陲”和“获白鳞于雍畤”形成对句。其“陲”的意思是边疆;“西陲”就是西部边疆,引申为西部的少数民族。整句话的意思就是:西部的少数民族将青色的狮子贡献给朝廷。青色的狮子,在现实中是没有的,是传说中的一种瑞兽。而白色的鱼和青色的狮子很不相称绝不般配。 “鳞”是不是“麟”的误写?“白麟”是指白色的麒麟,也是传说中的一种瑞兽。如果这样,那就是白色的麒麟对青色的狮子,这二者之间就旗鼓相当不相颉颃。 查典故得知,“雍畤白麟”典出《史记·孝武本纪》,指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 122 年)在雍地(今陕西凤翔)的畤(祭祀天地五帝的祭坛)举行郊祀时,意外捕获一头白色麒麟的事件。白麟在汉代被视为“王者至仁则出”的祥瑞,汉武帝为此改元“元狩”,并作《白麟之歌》以纪其盛。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汉代郊祀制度的完善,更成为后世帝王“祥瑞治国”的典范。这个典故进一步坐实了笔者的猜想。 如此,上述两句话的大意就是:在雍地祭坛祭祀五方天帝时,汉武帝得到了白色的麒麟,迅速昭彰了大汉席卷万里的雄风。西方的少数民族进贡青色的狮子给唐朝,说明玄宗的开元新政德播海内外。 湖岭 2025年10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