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谷风 视频 图片 旅游 财经 教育 生活 文学 人物 档案 交通 观点 资讯 服务 专栏

刘经富专栏

旗下栏目: 冷建三专栏 周湖岭专栏 周斌专栏 东方啸专栏 卢曙光专栏 刘经富专栏 谢小明宁红史话 石平专栏 修水书画

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的“瑰宝”——陈寅恪祖居“陈家大屋”

来源:修水网 作者:刘经富 人气: 发布时间:2022-10-11
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的“瑰宝”——陈寅恪祖居“陈家大屋”     
刘经富
  清雍正十二年(1734)初左右,陈寅恪六世祖陈鲲池从福建上杭县迁徙到江西义宁州(今修水县),落脚在山高路陡、人迹罕至的护仙坑,搭棚栖止,耕山垦荒,种植蓝靛,史称“棚民”。五十多年后,陈鲲池发家致富,率其子孙二度迁移到眉毛山下的竹塅。
  眉毛山是修水县东南部的一座大山,主峰海拔1198米。这里四山围合,形成一个独立、封闭的地理单元。登上眉毛山顶,纵目远眺,但见高山大岭,逶迤腾跃,群山莽荡,蔚为壮观。一条条余脉如波卷潮涌,依次伸展开去,环抱着一条条沟壑山陇。面对如此恢宏气势,呼吸着山川清淑之气,顿时悟出陈寅恪祖父陈宝箴在他建在眉毛山半山腰的读书楼“四觉草堂”大门悬挂的集句联“深居观元化;荡胸生层云”之深厚意蕴。
  “塅”即山间小盆地,江西、湖南、福建称“塅”,贵州称“峒”。这种山间小盆地往往有一个“初极狭”的入口,进去后,一个豁然开朗、四山围合的“大肚子”盆地便会呈现在眼前。它有山有水,有田有土,柴方水便,阡陌交通,气候宜人,农耕文明的环境条件天造地设。考古成果表明,河流谷地、山间盆地对人类特别友好,最适合人类栖息繁衍。如果一个姓或几个姓的家族能够获得这样一方乐土,保护好生态循环(现在叫“可持续性发展”)就可以休养生息,世代繁衍,躬耕课读,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圈、文化圈、生活圈和方言圈。日本学者上田信以浙江诸暨县的盆地为蓝本写成《传统中国:盆地、宗族所见之明清时代》一书。在修水这个大山区,能到“塅”里居住、耕读,是山里人所向往的。对于一个棚民家庭,这一步跨出去更不容易。竹塅因为陈氏家族日后成名,也地因人胜,在修水众多的“塅”中名声鹊起。 xiushui.Net
  中国传统的风水学崇尚的村落理想环境是背靠祖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二山相辅,前景开扩,远处有案山相对;中间平地称“明堂”,明堂之前,须有蜿蜒曲折流水或池塘(明堂曲水)。四周之山要有多层次,即青龙、白虎还要有护山相拥,案山之前还要有朝山。朝向最好坐北朝南;如此形成一个四周山峦环抱、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良好地段,有利于“藏风聚气”。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用现代科学来分析,无疑是为一个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竹塅”正是这样一方风水宝地。
  驱车出修水县城,朝东南方向行四十里到乡政府,下车沿小河再步行八九里,便到了竹塅的村口。一座一丈多长的麻石条古桥映入眼帘。桥头横卧着一个巨石,仿佛是一个岿然不动的勇士,屹立在关口。巨石边,七八棵伟岸、苍劲、树影婆娑的古树,遮蔽了村头缺口的天际线。古树、古桥、巨石,构成了高古旷远的审美意境。走过石桥,进得村来,视野豁然开朗。一个屋舍俨然,阡陌交通的村落便呈现在眼前。东边矮山下,横亘着一栋飞檐翘角的高大宅第,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陈家大屋”。村子里安详恬静,十几处农舍依山而建,大门都朝塅中央而开,站在各自的屋场上,就可以相望相呼对面的人家。 xiushui.Net
  陈家大屋始建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系陈寅恪的高祖陈克绳创建,属于湘赣民间常见的“天井式”民居建筑。大屋一进两重,上厅下堂,左右为厢房,一明两暗五开间。历经二百三十余年风雨,至今保存完好。陈寅恪祖父陈宝箴咸丰元年中举、步入仕途后,又在老屋右侧营建新屋一栋。1986年,修水县文物部门以“陈宝箴、陈三立父子故居”形式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格为省保,2013年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家大屋文保单位的逐步升格,折射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逐渐升温的“陈寅恪热”对文物工作部门的影响,亦反映出世态人心对书香门第的尊崇礼敬。
  湘赣天井式民居有别于北方的四合院民居,两者的区别在北方的四合院式民居,庭院是周围的房围合而成的;而湘赣的天井式民居,天井好像是挖出来的。其平面构成序列是:入口大门、天井、左右厢房、开敞的厅堂、厅堂壁后的楼梯间,左右两边的厨房、杂房。以天井为中心组合成一进、两进、三进的“一明两暗”格局,是湘赣民居的基本构成法则。
  湘赣地区的民居一般会在主体房屋旁边加建称为“披厦”的附房,作为厨房、杂屋、储藏的场所。附属用房-般会因地置宜,巧妙利用地形,造成住宅整体变化错落,丰富空间的线条、造型。没有附房的长方形住宅,在风水上视为“凶宅”,因其形似“棺材”。所以附属用房既有实用功能,更重要的出于风水上的考虑。陈家大屋即是这种模式,曾在主体建筑的左右两边盖有披厦。陈宝箴营建“新屋”时,将右边的披厦拆除,同时将新屋向前移出五六米,形成一个“曲尺形”。约上世纪六十年代,住在老屋的陈氏宗亲,将左边的披厦拆除,盖成正式的与“老屋”高度一致的住宅,同时向前移出数米,形成一个“曲尺形”,与右边的“曲尺形”相对称,使大屋形成一个“凹”字形。“凹”字形结构可以在主体房屋前形成一个相对封闭关合的空间,符合风水学的“藏风聚气”原理。
(竹塅航拍图(陈家大屋位于“太师椅”格局内))
  建筑美学家王世仁先生指出:“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严谨,铺陈舒展,以横向线条展开层叠的序列节奏,形成变幻多端的空间艺术。”陈家大屋正是这样,它横排大小四个天井,大小近五十间房,通过回廊、过巷、暗门串联起来。陌生人乍一进去,似有恍若迷宫之感。 修水网
  陈家大屋的大门上方原有“进士”匾额(陈寅恪父亲陈三立光绪十五年中进士),上厅堂曾高挂着光绪帝赐予陈宝箴的“福”字匾,场院内有陈宝箴中举的旗杆石,陈三立中进士的“旗杆礅”(又称“进士礅”),为我们了解昔日举人、进士在宗祠、祖居前立举人石、进士礅的典章文物制度提供了实物依据。
 
(2“陈家大屋”远景(摄于2013年))
  “陈家大屋”是竹塅乃至眉毛山区最重要的人文景观。以古民居的的建筑价值而言,它在修水的古建筑中不具有代表性,却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于古建筑而言,内涵与外形都不可或缺,内涵甚至更为难得,所谓“入目三分景,七分在内涵”。它之所以能成为眉毛山区古民居建筑中的的“明珠”,除了它具有独树一帜的文化底蕴外,还有一个要素,即它是在风水理论指导下完成的“杰作”,可谓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融合的“瑰宝”。
  作为一种规划思想,风水对中国古代村落选址和布局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是左右中国古代建筑格局的最显著的力量。古代村落和屋舍建筑,均讲究风水。明代万历年间王君荣编著的风水名著《阳宅十书·论室外形第一》这样归纳:“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池塘,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民间把这种形格形象地称之为“太师椅格”。得“太师椅格”,是笃信风水的古人梦寐以求的。这类宅居地,背后靠山,如太师椅的椅背;左右缠护,如同太师椅的扶手;中央居宅,如同椅子的座位。三面围绕,一面开阔,后盾坚强,藏风聚气,是风水地形中的首选。
(陈家大屋右边的“曲尺形”)
  陈家大屋就座落在这种“太师椅格”的山凹里,坐东朝西,虽然稍逊于坐北朝南,但整体布局仍然符合风水要求。它左边有迂回曲折的“三合河”,右边是出水口的干道,后有靠山,前有案山,大门前是平整展开的田畴,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以天人和谐为本质的风水理论在这里得到印证。山水如歌,村寨似诗,华第如画,当我们这些闹市中的游人置身其间、徜徉游览时,切莫忘记,这布局这氛围这妙境,原是大自然的巧手神工和一位不知名的乡野风水先生的得意之笔,值得我们加倍珍视与呵护。但非常可惜,自2013年以来,一些没有风水意识、民俗常识、对乡土建筑没有研究的人员,在维修、打造陈家大屋这个旅游景点时,违反了“修旧如旧”和尽力保护文物周边环境的原则,破坏了陈家大屋和竹塅的风水格局,竹塅的田园风光原始风貌已今非昔比。
修水网

               
                              2021年1月19日《中国文物报》
责任编辑:刘经富

相关阅读

最火资讯

首页 | 山谷风 | 视频 | 图片 | 旅游 | 财经 | 教育 | 生活 | 文学 | 人物 | 档案 | 交通 | 观点 | 资讯 | 服务 | 专栏 | 修水视频

赣ICP备09008563号-2 修水网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3330016260 QQ:303998284 修水网超级群:2756263 房产家装群:117835007 邮箱:163.www@163.com

赣公网安备 36042402000001号

Power by DedeCms 赣ICP备09008563号-2  

电脑版 | 移动版